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形势,北京提出了"9064"的养老模式,其中90%的老人,以社区为依托进行居家养老,这对住宅的适老性提出了一定要求。而目前北京,尤其中心城区内多为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的老旧住宅,其面积较小,大多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如何针对老人自身身体条件提出个性化的适老改造方式,成为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将针对两则实际案例对老旧小区住宅内部空间适老改造的细节进行探讨,并提出适老改造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6)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现在就我国而言,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1.94亿,城镇养老基金缺口大,筹资难给我我国财政支出带来了严重的考研,因此积极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科学认识和把握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体系,制定养老计划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先进的养老模式进行论述,并对完善我国养老失业提出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3.
适老性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老人的空巢化、少子化现象增多,传统家庭式的养老模式受到挑战,社会养老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异地养老、集中养老成为新的趋势。为老人营造一个适合养老的城市,成为现阶段缓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手段。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适老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求,形成适老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利用专家咨询、调研、定量模型等方式,建立适老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方法确定权重,建立综合指数模式,为适老性城市建设提供定量分析工具。以上海、南京和杭州3个城市的相应指标进行适老性评价,对适老性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适老性城市建设提供一套可推广的适用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5)
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区六个典型的社区为样本进行了实地调研,对25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215份)并进行了访谈,将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与目前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仔细对比,清晰得出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最后基于以上实际调研数据和实证分析,从政府的政策引导、财政的大力支持、拓宽资金渠道、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导入市场机制,将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构建"适老"的大环境,鼓励老人"老有所为"和"自助助人"、重视服务人才的培养等几个方面,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对深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云馨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馨物业")成立于1999年7月,2000年5月建立馨万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辟行业"物业+养老"运营新模式。云馨物业在近20年的"物业+养老"运营中沉淀了许多运营经验和方法。馨万家居家养老:针对住宅小区多空巢老人的情况,云馨物业在小区内租赁几套房子,通过适老改造,为空巢老人提供吃饭、娱乐、休息等居家养老服务,解决老人孤独无助的困惑,减轻业主养老压力和社会托老压力。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而老年问题特别是失智老人的问题相当严峻,对于失智老人而言,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目前医学上针对失智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居住环境及细心的照料对于缓解病人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失智老人养老设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特殊照护单元,对于养老机构空间形式的研究尚不深入。目前我国设置特殊护理单元的机构还较少,大部分养老机构中失智老人与其他老人混合居住。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养老院案例,结合已有失智老人分类研究,对失智老人养老机构空间进行分析归纳,以期为今后失智老人空间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2)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独木难支。开展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工作,让老人安享晚年,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吴江区太湖新城近年来扎实开展为老服务工作,打造"无围墙养老院",探索农村居家养老的新模式。1太湖新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做法1.1搭建信息化平台,充分了解老人的需求首先为服务老人首先建立信息平台。以居家养老中心信息服务平台为纽带,畅通市场与老年人之间的服务渠道,引导社会  相似文献   

8.
通过居家改造设计和小区景观改造两个方面划分,进一步深入研究预设性养老在中国的改造设计,在居家养老中养老设计的改造中,在满足老人需求的同时充分保护老人的体面,并且结合现代智能家具的应用,小区景观的改造找到老人的社会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中国,"养老"问题已经成了每个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高龄、失能、失智有病老人的养老,更成为重中之重。于是,我们在追求"老有所依"的同时,也将目标锁定住"老友所医"!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老年人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来进行逐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前言:"适老"是养老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化,"老"是指的不同类型老人(主要使用对象)的各自静态生理特征、动态行为特点、群体交往方式、心理变化规律的需求以及医护人员(次要使用对象)在为老人服务时更便捷更高效的需求;而"适"则是为满足上述需求的设计响应,要有具体,可行的手段和措施;本文试图依据当代中国老人各层次,多角度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从微观到宏观,以实例解析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以632份问卷调查10个典型广州保障房社区的老年人行为需求,分析年龄组、自理能力、与子女合住情况等变量影响下的需求差异,建立广州保障房社区养老生活需求指标及需求指数。调查结果表明:66~75岁老年人是养老服务需求的主体,行动不便老人、空巢老人是社区托老服务和照料服务的核心;总体来看,居住于保障房的老人对养老照料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和文化活动方面的需求强度不高,看病陪护、体检、身体监测和吃药打针照顾等简单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即可满足这类老人群体的日常健康照料需求。本研究也证明了老人与子女合住对提高生活满意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4)
人口老龄化和迁徙家庭化趋势下,迁移子女的父母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流动和随迁的老漂群体日益壮大,但却成为社会上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不仅承受着体力上的辛劳,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孤独烦恼与养老困境等,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导致其社会融入状况不良等一系列问题。社区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融入是社会融合这一宏观概念在基层的最终反应。本文调研了北京五个社区,对24位北漂老人进行深度访谈,从心理、生活、关系以及社会环境融入等方面开展调查,分析漂族老人的社区交往方面,包括事务安排、生活适应、闲暇安排、与亲友交流、与社区居民交往、利用公共设施与社区参与等;身份认同方面,包括经济支持和未来打算等。研究发现,每一个老漂族的适应及融入过程和程度存在差异,老年人的个人因素、代际关系、社会资本影响着他们的融入过程与结果。帮助老漂族融入陌生的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在户籍、社保、医保等制度方面完善,也需要社区提供交流与关怀的平台,以及家庭的协同努力,同时,结合社区养老为老服务建设,在完善社区基础服务建设的同时,综合社区养老服务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将家庭资源与社区资源有效协同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老龄化具有基数大、数量多、高龄化、发展迅速、未富先老等特征,除了带来社会财政负担、社会相应政策需完善等问题外,还有老人的居住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经验分析,探索我国养老社区模式,总结出综合型养老社区模式、养老组团+普通社区模式、养老设施+成熟社区模式、度假型养老社区模式等4种主要养老社区模式;认为解决我国老龄化居住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养老社区建设和多元化养老住宅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找到适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因地制宜的养老社区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及政策等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的养老机构中,设置独立失智老人护理单元的较少,失智老人与其他老人混合居住。这些养老机构大多数为内廊式养老空间,且这种空间下的居住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针对目前我国养老空间的现状,文章通过采取对研究对象进行定点观察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廊式空间下中度失智老人起居室至活动场所的可达性与该失智老人各种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出一定区域范围及数量内的活动空间可以使失智老人产生较少异常行为的结论,从而对养老院失智老人的房间位置安排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步入老龄社会,如今我国老龄化、高龄化不断加剧增长,未富先老的局势已逐渐呈现,且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使得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比城市更加严峻,尤其是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建筑设施建设还基本处于初步的探索研究阶段,其研究的数量和建设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已经在快速增长的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对养老居住的需求。从农村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养老建筑选址、养老建筑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农村养老建筑环境设计做探究性研究,以期能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满足农村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峰值高、发展不均衡,同时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不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不合理的医疗健康服务以及老龄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文章针对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四川泸州西南医疗康健城项目的设计实践,结合中国老人群体对医的需求和养的需求,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医的梦想,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旧小区中高龄人口比重不断加大,逐渐演变成老年住区.社区养老是为了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社会老龄化加速与社会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下,社区养老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但老旧小区养老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急需对老旧小区进行社区养老方向的改造.通过对老旧小区养老现状的分析,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从环境整治、设施配套、综合管理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老人医院及其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虹  王义民 《新建筑》1996,(2):44-47
老人医院和老人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老人医院的规划布局,各级老人医院与地知疗网络和养老福利设施体系相互渗透,成为未来社会解决“老有所医”问题的中坚。本文旨在为老人医院的发展,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即生存性需求、情感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不同老化阶段的老人具有不同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为主的单一性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人群体多样性的个性化需求。文章顺应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不同规律,探讨了功能混合式的养老空间模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功能多元、开放协同、安养乐活三类城市适老空间设计策略,以期对未来城市空间的适老性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件大事,而我国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针对“银色浪潮”的冲击,必须加强社会养老功能,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化服务。1999年是国际老人年,本文就老人问题和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加快小城镇的老人聚居点(区)的建设。 一、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 美国称其2030年,每5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人称“graying of Ame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