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桩基础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桩基础的强度折减法应用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超载安全系数的桩基础安全储备系数概念,建议了强度折减法桩基础极限分析判定条件,即:①折减系数–位移曲线(F–s曲线)出现拐点、末端出现近似平行于s轴的直线段;②折减系数–桩端阻力曲线(F–Qu曲线)出现V型转折点,则F–s曲线的拐点、F–Qu曲线V型尖点的前一折减系数为该桩顶荷载条件下基础的安全储备系数。通过使用对工程桩极限分析表明,强度折减法计算的极限荷载与静载荷试验方法、荷载增量法判定的极限荷载误差小于10%,表明该方法对工程桩基的极限荷载确定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3桩等边三角形承台原型群桩基础的4次斜向抗拔、2次垂直抗拔和5次单桩垂直抗拔试验,绘制了相应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依据地基变形特点和曲线变化特征,建议采用具有明确物理特征的H-(△x/△H)曲线判定螺旋群桩基础水平方向极限荷载,垂直方向抗拔极限荷载依据单位荷载的桩顶位移变化率、桩顶位移增量以及地基变形特征判定,并讨论了群桩基础在斜向荷载和垂直荷载上拔过程中的群桩效率。试验表明:抗拔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与外荷载的作用角度有关,斜向抗拔螺旋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小于垂直抗拔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荷载水平分量加快了该种群桩基础的上拔破坏,斜向抗拔群桩的极限破坏荷载和极限位移要小于垂直抗拔螺旋群桩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型桩基础下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典型软土地基条件,对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的微型桩单桩及2×2群桩进行了现场下压载荷试验,确定了相应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并初步研究了微型桩基础下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极限荷载条件下螺旋桩的螺距设计与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螺旋桩基础在工程中有一定应用。但目前对于极限荷载条件下螺旋桩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桩型设计、单桩和群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以及合理的螺距(叶片间距)与叶片直径比等问题的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完善。经分析,螺旋桩的桩型设计核心问题是螺距设计,在极限荷载条件下,建立其地基的破坏模式,推导出了螺距(叶片间距)与叶片直径的比例关系,即最小螺距和控制螺距,并得出了不同的螺距情况下的单桩和群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同群桩基础的静载试验结果对比,桩基础极限承载力估算值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说明本文提出的螺旋桩地基破坏模式接近于实际破坏情况,其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可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赵跃亭  李耀杰  张吉宁 《工程质量》2021,39(2):43-46,51
确定桩基础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是当前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主要因素包括桩周及桩底土层的状态、后注浆的效果、桩身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桩身穿越土层的液化势.结合太原某工地破坏性载荷试验结果,通过对各种因素下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分析,得到太原地区液化土场地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相似文献   

6.
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基础上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基础抗拔承载机理及其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可由桩身自重和桩周侧摩阻力相加组成;由于承台对上拔荷载的重分配,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微型桩群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可以通过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乘以桩数和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得到,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拔群桩效应系数选取0.75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机理及其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单桩可看成纯摩擦桩进行抗压承载力计算;微型桩群桩在极限下压荷载作用下,承台底部土体承担荷载比例仅为4.8%,在进行微型桩群桩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承台底土的承载作用;由于承台对下压荷载的重分配,在下压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压群桩效应系数可取0.8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贾献忠 《四川建筑》2002,22(3):68-68
1 前 言在桩基础设计中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根据建筑桩基等级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估算等方法确定。其中较多采用的是现场静载荷试验法或经验参数估算法。现场静载荷试验法是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 ,试桩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 1% ,并不少于 3根。试验得出的极限荷载计算平均值 ,要求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 % ,取此平均值的一半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经验参数估算法 ,则根据桩的工作原理 ,桩的承载力来自桩尖处土对桩的支承作用和桩四周土对桩的摩擦作用之和 ,因此可用R =qpAp+…  相似文献   

9.
《土工基础》2020,(3):335-338
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性状与周围土体的岩土力学参数直接相关,扁铲侧胀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提供大量可靠的土体原位测试参数。分析桩径为0.4 m、桩长为12 m的长螺旋桩的工程性状,对桩基进行静力载荷试验,并与扁铲侧胀试验参数和静力触探试验参数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无论是极限桩基承载力还是沉降量,以扁铲侧胀试验所得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而以静力触探试验所得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相比略大。  相似文献   

10.
竖向荷载下变刚度群桩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晓丽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0):1454-1459
在试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变刚度群桩和均布群桩基础的静载荷物理模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变刚度群桩的位移分布方式是边桩大于中心桩,正好和一般均匀布桩的沉降分布形式相反。其总沉降略有增加,但差异沉降显著减少。变桩长与均布群桩相比,增加中心桩桩长,还能提高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和承台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说明均布群桩中边桩的承载能力还有富余。群桩中基桩的侧摩阻力表现与单桩不同,侧摩阻力的发挥是自桩身下部某点向上逐步发挥。桩距越小,这种趋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