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评价径流变化特别是水土保持措施对陕北秃尾河径流的调节效果,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该流域实测资料,利用成因分割法等方法对秃尾河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计算出水土保持措施径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秃尾河流域径流量相对减少,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效益显著。可为更好地维护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黄河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以及科学合理调配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川河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川河流域30多年的降雨、流量和泥沙等水文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流域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地区,同时认识到在1980年以来由于地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煤矿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弃杂置入河道不仅影响洪水的正常演进,也降低了水质,影响着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有序实施,区域植被覆盖率从90年代末开始显著提高,但河川径流也随之显著减少,对黄土高原区的水资源安全造成了重要影响.选取陕北秃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流域植被变化特征,检验径流序列趋势变化、变异特征以及其与降水、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关系,探讨了降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教来河水沙特性的分析,了解该区域水文特征,为流域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汾河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汾河流域年降雨量自50年以来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但径流,泥沙大幅度减少,径流从50、60年代的年均17亿m^3,减少到90年代的不足5亿m^3;泥沙从50、60年代的年均5220万t,减少到90年代的250万t。近十几年汾河河津站实测日流量平均每年有100多天小1m^3/s,长时间接近断流状态,使得汾河河口段排洪能力降低,这对汾河的防洪十分不利。相同降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河流水文特性,是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防沙治沙、搞好水土保持的主要前提工作。通过对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碌曲、岷县、李家村、红旗水文站水沙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洮河水沙量的历年变化及分布、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以及水沙变化的原因分析得出:由于洮河流域的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洮河水量和输沙量减少。洮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李家村水文站以下区段。  相似文献   

7.
英金河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久 《泥沙研究》2003,(3):78-80,F003
作者对内蒙南部多沙河流英金河的来水来沙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流域水沙来源及输沙特性,到上下游各站及本站的水沙关系,都一一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阴河拟建水库三座店综合水利枢纽的入库水沙特性,并对运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水沙特性的分析给英金河流域拟建水库排沙运用方式的确定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定河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云平  陈端良 《人民黄河》1999,21(8):25-27,37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多沙河流,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其入黄水量,沙量及其变化对黄河水沙变化有较大的影响。50年代以后在该流域开展了水利水保工作,流域下垫面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流域水沙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分析认为:(1)在相同降雨条件下,雨强小,水利水保工程的减水减沙作用大;雨强大,其减水减沙作用就小。(2)如果遭遇大暴雨,流域仍可  相似文献   

9.
利用秃尾河高家堡站1967—2007年径流数据,对秃尾河径流年内、年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年、月径流序列进行了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①1967—2007年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②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呈双峰型,1967—2007年各月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逐渐下降,非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上升,1970年后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较之前明显减小;③秃尾河径流减少和年内分配均匀化是气温上升、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灞河流域水沙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渡王站多年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对灞河流域的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灞河流域水沙年际变幅较大;②灞河流域水沙的年内分配不均,尤其是沙量集中在少数几个月内;③从长系列来看,马渡王站的径流量呈现不断减小趋势,并且从1985年后基本保持较少来沙量;④2005年 1981~1984年系列、1988~1992年系列和1993~1997年系列可分别作为灞河橡胶坝库区的入库丰水丰沙、平水平沙和枯水枯沙的代表系列,且入库设计洪水过程有峰次较多、主峰靠前、洪量集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北洛河流域水沙演变情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洛河是典型的多沙河流,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北洛河流域干支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泥沙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述了北洛河流域泥沙的来源和沿程分配、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以及泥沙形成原因等.对研究北洛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输移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taken as input variable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to simulating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indices,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egetation indice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show that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variation of runoff, followed by forest coverage,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variation of runoff are 69.8% and 17.3%, respectively. For sediment yield, rainfall erosiv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llowed by forest coverage,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are 49.3% and 24.2%, respectively. The ANFIS model is of high precision in runoff forecasting, with a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5%, but of poor precision in sediment yield forecasting, 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can explain only part of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and that other impact factors, such as human activities, should be sufficiently consider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3.
灞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灞河流域1953年~2005年53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等水文特性.结果表明:流域内径流、洪水、泥沙等主要受降水影响,总体特征为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流域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为由南向北,由山区向平原递增,变化范围在之750~800 mm之间;地表水水质近年污染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等,这些结论为灞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西安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泾河径流量及来沙量大幅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了厘清水沙减少程度及变化特征,探寻其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采用联合滑动t检验、距平累积曲线法和Copula等方法,从不同层面对泾河长系列水沙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情景对泾河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径流和泥沙减少的贡献率约为21. 20%和6. 08%;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减少的贡献率约为4. 04%和11. 08%;泾河流域径流泥沙变化除受气候变化影响外,还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比重等有关。研究结论表明:人为拦蓄和引水是河川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泥沙减少的主因除了退耕还林还草之外,通过淤地坝等水保措施直接拦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水沙变化情势深刻影响着黄河流域水沙调控工程布局、流域内外水资源配置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等黄河保护与治理开发重大问题的决策。但受研究时段、方法及其边界条件等影响,黄河水沙变化预测成果差异大,难形成共识。本研究基于水沙变化归因和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解析,构建了多模型预测成果集合评估技术,预测了黄河流域未来50 a水沙量。结果表明:既有流域水沙变化归因与预测成果差异大,原因在于不同方法因数据输入、变量构成及精度评价方法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输入-结构-输出的模型适用性判别准则和评价技术,并基于标准化的数据输入,从数据需求、物理基础、应用效率、输出尺度和预测精度等五个维度,集合评价了现有水沙变化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构建了流域水沙变化多模型集合评价-多结果加权融合-BMA集合预测的集合评估技术,根据9类模型预测成果,集合预测了黄河流域未来50 a年径流量为240亿m3,年均输沙量为2.5亿t。  相似文献   

17.
1956-2009年延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降雨、人类活动等因子驱动下的流域水沙效应是流域管理的基础。本文采用移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线性回归统计等,分析了1956-2009年期间延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和输沙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降雨量与径流量、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可分为1956-1969年的基准期和1970年以后的3个时段的治理期等4个阶段。基准期三者均达到最大,治理期以输沙变化的时段性最为显著;且三者基本符合先大幅度下降(1970-1983年),然后明显上升(1984-1993年),再迅速下降(1994-2009年)的时段性。径流泥沙的时段性既是降雨量出现阶段性变化的结果,更是阶段性人类活动的水沙效应结果。整个治理期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减少径流的贡献比是60∶40,对减少泥沙的贡献比为30∶70;治理时段引起水沙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包括:1970-1983年的淤地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大大减少水沙;1984-1993年的农业包产到户政策使得减水减沙幅度逐渐减少;1994年以来延河治理和退耕还林战略等极大地减少了流域径流泥沙。研究结果对延河流域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通河流域尕大滩和享堂两个水文站1952-2014年的逐月径流量资料,用不均匀性分析了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使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Morlet小波变换对径流量突变和周期性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河流域的汛期主要为5-10月,尕大滩站和享堂站汛期径流量分别占全年的87. 81%和81. 9%。越向下游,大通河径流年内分配越均匀; 1991年之前,大通河上游和下游径流变化都呈下降趋势,1994年之后,上游尕大滩站径流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下游享堂站径流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上游尕大滩站径流量存在4、8、21a左右的周期震荡,下游的享堂站径流量则存在着3、6、31a左右的周期震荡; 1994年之前径流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等气象的影响,之后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百年尺度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水文泥沙定位观测数据,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分析了1919—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河段水沙系列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沙变化特点表明,黄河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呈不断减少之趋势,而上中游水沙关系则早于20世纪60年代末已发生突变,1986年发生的突变属上中游同时发生的第2次突变。从百年尺度看,黄河水沙变化在1960年以前主要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径流泥沙系列随降雨丰歉而出现相应的丰枯变化,之后黄河水沙变化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影响,尽管不同时段降雨有丰歉变化,但径流量、输沙量都持续减少;近百年内年输沙量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年径流量趋势度的绝对值,中游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上游的;近30年是黄河水沙百年尺度中最枯的时段,其变化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来水来沙量不断显著减少,水沙变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泥沙主要减于中游而径流主要减于上游,水沙年内分配趋于均匀,来沙系数趋于降低,水沙搭配关系趋好。  相似文献   

20.
近50多年来北洛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洛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基于北洛河流域(氵状)头水文站1950-2006年逐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分析了北洛河径流与输沙变化特征.Mann-Kendall、Spearman检验以及线性趋势拟合均表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利用单位降水产流产沙量距平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北洛河单位降水产流产沙量变化可以分为枯水平沙期、丰水丰沙期、枯水平沙期、丰水枯沙期、丰水丰沙期和枯水枯沙期等6个阶段.分析其变化原因认为,降水是影响径流输沙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中降水径流关系最为密切;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毁林开荒、修路开矿等破坏活动、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等人类活动同样影响径流、输沙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