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面临着5G时代的到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5G技术下光传送网的要求。因此推动光传送网满足5G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逐渐成为光传送网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章阐述了5G网络的技术特点,并对面向5G的光传送网需求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使光传送网满足5G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通过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OTN将解决传统WDM网络无波长/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兴通讯技术》2018,(1):62-66
5G传送是支撑未来5G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近期技术研究和标准化领域的热点。介绍了5G传送相关的主要标准组织的进展及分析,包括: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SG15、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光互联论坛(OIF)等,涉及了5G传送需求,以及切片分组网(SPN)/灵活以太网(FlexE)、移动优化的光传送网(M-OTN)/灵活光传送网(FlexO)、时间敏感网络(TSN)、超高精度时间同步等的相关技术方案。同时,还指出2018年将成为5G传送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窗口期。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移动光传送网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整个通信环境的变化,并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及多媒体等新业务的涌现和即将开通的3G业务对传送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建设传送网的同时优化网络,势在必行.文章从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光传送网发展趋势提出了黑龙江移动光传送网优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光传送网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底层承载,为各类上层设施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高速传输技术的发展是传送网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技术从100G、400G向800G逐步演进,技术和标准的发展都在与时俱进,而智能管控是传送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其中网络切片管控和人工智能在传送网中的应用两方面的进展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电信网技术》2006,(3):25-26
随着光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光传送网络已成为各运营商承载传送业务的核心平台,如何构建安全、高效、低成本和扩展性好的光传送网络,是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面临目前多种宽带业务的强势发展和3G网络的兴起,光传送网络要求具备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多业务处理和业务灵活配置等特点,北电网络《未雨绸缪计划未来》一文正是基于光网络的目前这种发展趋势,针对长途光传送网、城域光传送网和3G光传送网等不同光网络分析了网络特点、功能需求和建设模式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北电网络光传送网络产品DWDM(CPL)和MSTP(OME6500)的集成新技术和主要功能,这对于关注和研究光传送网络发展及构建的运营商、科研单位以及工程规划设计部门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面向5G的传送网面临大带宽、低时延、网络分片、灵活连接、高精度时间同步、组网架构变化等多方面的技术挑战。指出了分组传送网(PTN)、基于IP的无线接入网(IPRAN)、光传送网(OTN)等现有技术难以完全满足5G的长远需求,灵活以太网(FlexE)、灵活光传送网(FlexO)、分段路由(SR)、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技术为5G承载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25 G的光管芯也逐渐成为了高速光通信的基础。认为5G为新的传送网技术的引入提供了重要驱动和时间窗口,并首次提出了将切片分组网(SPN)体系架构用作5G前传、中传和回传的统一承载,同时还对其关键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随着5G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光传送网技术、PTN技术以及IP RAN技术均难以完美适配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精准时间同步以及超高保护恢复的需求。文章通过分析5G承载网的技术发展,详细阐述了光传送网作为5G承载网设计方案主流体制中的关键技术和前传、中传/回传组网方案设计,以期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光传送网受到IP化和高速业务的传送需求驱动,在OTN,PTN和高速40G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据此分析了未来传送网组网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40G、OTN、PTN三大热点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不断涌现,促使光传送网向智能化、分组化和大宽带容量方向改变。文章围绕三大热点之一的40G,就通信计量支撑高速光传送网建设、维护的方法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OTN(光传送网)是通过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代表了下一代传送网的发展方向。强大的开销和维护管理能力是OTN关键技术特征之一。OTN可以提供6级TCM连接监视功能,对于多运营商/多设备商/多子网环境,可以实现分级和分段管理。在骨干通信网实际运用中,多厂家设备、多子网的复杂组网环境普遍存在,本文主要针对OTN网络运行维护中TCM字节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娅 《电视技术》2022,(8):120-123
随着5G移动网络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该网络体系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凭借其高效、灵活和开放等诸多优势,为通信产业进步奠定了扎实基础。5G传送网因可移动通信场景业务、传输速率高以及较低延时性等优势,为拓宽互联网+产业链与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产业等奠定基础。只有不断完善传输承载网结构功能,强化传送网技术支撑与架构设计等,才能使5G传输网不断满足智慧城市与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在5G传送网中应用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技术,能够实现低时延、大带宽以及开放管理接口等功能,满足5G传送网综合业务承载需求,不仅能够为5G传送网提供端对端透明传输,而且还可提供距离比较长的数据传送和大容量灵活组网。本文主要探讨OTN技术在5G传送网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贾明  郭薇 《电信快报》2007,(3):41-43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各运营商的城域光传送网已初具规模,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整个通信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数据和多媒体等新业务的涌现以及3G业务的即将开通,对目前的城域光传送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建设的同时对现网进行优化势在必行。文章从现状分析入手,结合不同情况对城域光传送网光缆组网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输》2012,(2):40-41
传送网与接入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6)重点围绕三网融合、宽带接入和3G网络对光通信的新需求,开展PTN、光传送网(OTN)和分组增强型OTN、高速传输系统网络与器件、传送网控制平面、分组同步、宽带光接入系统及器件、接入网用室内光缆及附属设施等相关技术的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光传送网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包含光传送网层网络实体的网络单元,是电信管理网的一部分。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光传送网管理领域,构建一套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光传送网管理系统。首先分析数据挖掘在光传送网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建立基于数据挖掘的光传送网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最后构建该系统的数据挖掘流程图。该系统具有智能性、自动性和远程性,为光传送网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省内干线光传送网、本地光传送网、城域光传送网三个层面分别介绍了黑龙江移动光传送网的现状及载移的业务 ,探讨了黑龙江移动光传送网三个层面今后发展完善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OTN中FEC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传送网(OTN)是随着WDM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ITU—T在2001年提出了其接口标准——G.709建议。该建议采用数字包封技术,定义了数据的封装格式,将前向纠错(FEC)技术引入光传送网标准接口中。文章分析了OTN的帧格式,着重介绍了其采用的FEC技术。将G.709标准应用到实际光接口盘的设计中,并通过实验验证了FEC技术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省内干线光传送网、本地光传送网、城域光传送网三个层面分别介绍了黑龙江移动光传送网的现状及载移的业务,探讨了黑龙江移动光传送网三个层面今后发展完善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有线传输》2005,(2):80-80
2005年3月21~25日,ITU-T第15研究组(SG15:光和其它传送网体系架构研究组,接入网传送及光技术的牵头研究组)的第12课题组(Q12:传送网体系架构)和第14课题组(Q14:传送网系统及设备的管理与控制)在中国深圳召开课题组中期联席会议。华为技术公司负责具体承办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进G.8080建议的修订、讨论控制平面管理的中性协议信息模型(G.7718.1)、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三网融合的发展对网络架构的新需求主要体现在网络的扁平化和透明化,对网络容量的需求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需要传送网提供灵活的大容量调度能力;作为业务网络的基础承载网络,传输网络需要满足各种业务承载的传送带宽和长传输距离、安全性和灵活调度等要求;传送网的技术发展在光传送网(OTN)技术、分组传送网(PTN)技术和100G技术方面的发展为传输网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做好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