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水酶法提取大豆油时形成的乳油为研究对象,以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作为指标,研究了p H、温度、盐浓度对乳油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乳油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p H是影响乳油稳定性最突出的因素,在p H 2.5~5.0时,乳油发生了严重的聚合现象,乳油分层脱稳,在p H5.0或p H2.5时,乳油均趋向稳定,在稳定状态下乳油的平均粒径在1.2~1.5μm之间;乳油的稳定性不受温度(30~100℃)和盐浓度(0~200 mmol/L Na Cl)的影响;乳油的黏度随着乳油质量分数的降低而降低,并表现出弱凝胶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刘雯  江连洲  李杨  黄莉  隋晓楠 《食品科学》2012,33(19):151-154
将磷酸化与大豆水酶法结合,提高蛋白的溶解性,从而提高总油提取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改性时间的蛋白的二级结构与总油提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折叠(r=-0.949,P=0.004)和无规则卷曲(r=-0.873,P=0.023)含量与总油提取率呈现负相关性;α-螺旋(r=0.962,P=0.002)和β-转角(r=0.912,P=0.011)含量与总油提取率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水酶法提油中乳状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花生水酶法提油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乳状液界面吸附蛋白、乳状液连续相中的蛋白质以及花生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乳化力指标与乳化稳定性以及二级结构上的区别,结果表明:界面吸附蛋白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乳化力指标与乳化稳定性高于连续相中的蛋白质以及花生蛋白质.乳状液的静态、动态流变学性质表明,它是一个典型的以弹性为主的体系,随温度及剪切速率的提高,其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水酶法提油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原理,讨论了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优点,指出了水酶法工业应用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油茶籽为原料,先粉碎,再酶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4种酶制剂的比较中,果胶酶的作用效果最显著,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次之,β-葡聚糖酶最弱;影响果胶酶酶解油茶籽提油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果胶酶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用量2%、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0℃、料液比1∶6、p H 4.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的提油率为85.78%。  相似文献   

6.
水酶法提油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工艺原理及特点,国内外水酶法制油的总体研究概况,并重点对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大豆、花生、油菜籽、玉米胚芽等水酶法提油技术最新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了水酶法发展过程中有待提高的问题,并展望了水酶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酶法提油工艺的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工艺的主要预处理方法,重点对国内外油料预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各类预处理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对水酶法提油工艺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酶法提油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介绍水酶法提取植物油多种工艺方法及有关工艺影响因素,总结水酶法提油特点,对水酶法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并就水酶法提油机理进行讨论,且对水酶法常出现乳状液问题,讨论破乳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玉米胚的水酶法提油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对油粒细胞壁的机械破碎和酶降解的方法,建立起一种玉米胚油提取新工艺。利用对玉米胚的水热预处理,使胚中天然存在的酶失活并使其结构疏松,油路疏通。玉米胚接着进行捣碎和酶处理。酶反应后,离心分离被释放出来的油脂。水热预处理的最佳pH值、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及捣碎程度经过优化后被确定。水酶法所提油的品质是好的。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水酶法提油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液滴粒径、ζ-电位、水解度和表面疏水性,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破乳过程中的变化.目前常用的破乳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破乳、化学法破乳、酶法破乳以及复合破乳,该文阐述各种破乳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乳状液的稳定性变化并举例说明.着重介绍酶法破乳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工艺中热处理工艺参数及酶解过程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热处理温度、时间对葵花籽油的色泽没有影响,缓冲液pH值对油脂酸值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其对过氧化物值影响较大,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葵花油酸值、过氧化物值影响较大;酶解过程对葵花油色泽没有影响,对酸值、过氧化物值和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这进一步说明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米糠油体作为天然水包油型乳状液,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提高米糠油体得率及稳定性,采用酶法提取米糠中油体,以米糠油体得率、粒径分布、稳定性及微观结构为指标,考察了木聚糖酶与植物提取酶质量比、复合酶添加量、pH和酶解时间对米糠油体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油体最优提取条件为木聚糖酶与植物提取酶质量比2∶1、复合酶添加量3%、pH 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提取的米糠油体得率高,粒径分布集中,粒径达到微米级,且稳定性良好、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酶法从巴旦木中同时提取油与水解蛋白。依次使用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纤素酶;果胶酶=1:2)和碱性蛋白酶水解巴旦木浆,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粒径40目、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用量3.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h、碱提pH9.0、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粒径30目、细胞多糖水解酶用量3%、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h、碱提pH8.5、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总的巴旦木游离油和水解蛋白得率分别为68.74%和74.39%。  相似文献   

14.
李晴 《中国油脂》2022,47(2):23-27
分别采用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测定其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E、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比分析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法山核桃油中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水酶法山核桃油,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显著低于水酶法山核桃油。冷榨法山核桃油共检出11种脂肪酸,水酶法山核桃油共检出8种脂肪酸,两种方法提取的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科技》2004,(01):63-65
采用以包含AS1.398中性蛋白酶的复合酶对花生进行水酶法制油,对传统水剂法制油及水酶法制油所得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工艺过程对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度改性,所得花生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花生蛋白等电区域,同时具有更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所得花生蛋白无苦味,泡沫稳定性和粘度比传统水剂法花生蛋白低。   相似文献   

16.
水酶法提油工艺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包含AS1.398中性蛋白酶的复合酶对花生进行水酶法制油,对传统水剂法制油及水酶法制油所得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工艺过程对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度改性,所得花生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花生蛋白等电区域,同时具有更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所得花生蛋白无苦味,泡沫稳定性和粘度比传统水剂法花生蛋白低。  相似文献   

17.
以pH 5. 0、料液比1∶5、α-淀粉酶用量1%、纤维素酶用量1%、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50℃为基本条件,研究了油茶籽储存时间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提取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时间对油茶籽油提取率及油茶籽油品质影响显著,建议油茶籽在储存时间1~3个月内处理,其中使用储存时间为1个月左右的油茶籽最佳,油茶籽油提取率为91. 6%;所制备的油茶籽油气味清香、涩口味较淡,基本理化指标除水分外优于国标一级压榨油茶籽油标准,油中的维生素E、多酚和角鲨烯含量分别达到321、28 mg/kg和178 mg/kg,而且油茶籽的后熟期油中脂肪酸转化基本完成,油酸含量达到了79. 69%。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素梅  王璋 《中国油脂》2003,28(4):18-20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工艺中热处理工艺参数及酶解过程对玉米胚芽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热处理温度、时间对玉米胚芽油的色泽没有影响,而对酸值、过氧化值影响较大;酶解过程对玉米胚芽油的酸值、过氮化值、色泽几乎没有影响。水酶法与压榨法制取的玉米胚芽油各项指标及氧化稳定性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水酶法制取的玉米胚芽油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水酶法提油条件温和,油料蛋白的性能几乎不发生变化,无论是水相中直接加工利用,还是回收分离蛋白再利用,效果都十分理想,但有关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副产物-水溶性糖的相关研究较少,故针对挤压膨化后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和蛋白质的副产物-大豆水溶性糖进行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酶法提取副产物-大豆水溶性糖得率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以后的中试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并且得到了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2.1%,温度为58℃,酶解时间为3.5 h,料水比为1:6.4,pH为10,响应面有最优值在(20.98±1.03)%。经过验证与对比试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水溶性糖得率可达到19.97%左右,比相同酶解条件下未经挤压膨化预处理水溶性糖得率以及碱提工艺水溶性糖得率均有显著提高。利用超微结构能谱分析为手段,针对水溶性糖得率提高机理进行了研究,经研究表明:①挤压膨化再粉碎后大豆细胞组织破坏,水溶性糖与蛋白复合物中蛋白质与蛋白酶作用位点较充分暴露,有利于其酶解使得水溶性糖与蛋白复合物破坏。②大豆中水溶性糖部分以糖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存在,而想提取此类大豆水溶性糖需要将蛋白水解。  相似文献   

20.
谢斌  杨瑞金  顾姣 《食品与机械》2016,32(3):174-177
研究油茶籽破碎程度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得率及提油过程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利用刀片式粉碎机将油茶籽平均粒径减小至37.92μm时,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总油得率、清油得率分别达到96.85%和91.83%。当对油茶籽粉继续粉碎时,茶籽粉的平均粒径基本保持不变,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乳状液稳定性增加且乳化现象加重,导致总油得率降低,使后续破乳工艺难度加大。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对油茶籽水酶法提取所得的毛油品质无明显区别,基本理化指标符合油茶籽油国家标准,重金属含量均在0.005mg/kg的检出限水平以下,表明刀片式粉碎方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油茶籽粉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