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温空气发生器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我国发展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HTAG)系统的必要性和高温空气发生器的重要性,介绍了高温空气发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述了其关键技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对关键部件:蜂窝陶瓷蓄热体、实现分级燃烧和炉内烟气再循环的燃烧器及四通高频切换阀进行了阐述,并对高温空气发生器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温空气发生器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切换式蓄热燃烧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开发了可连续燃烧的自蓄热高温空气燃烧器。燃烧器采用陶瓷-金属蜂窝蓄热体以及蓄热燃烧专用高温切换阀技术.可以实现高温烟气余热的“极限稳定回收”以及高温贫氧空气的“连续燃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火焰切换式蓄热燃烧系统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有效补偿这些不足并可实现蓄热连续燃烧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并以此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了单台燃烧器可连续燃烧的自蓄热高温空气燃烧装置。采用了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蓄热燃烧专用高温切换阀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高温烟气余热的"极限稳定回收"以及高温贫氧状态下的"连续燃烧"。进一步探讨了此项技术在熔铝炉及其他加热炉上的应用,扩大了蓄热燃烧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连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频繁换向的蓄热燃烧技术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一种可实现连续燃烧的集中式蓄热燃烧技术并分析了其优势,同时开发出了一种连续式的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结合了换热器和蓄热室的优点,可以实现高温烟气余热的"极限稳定回收"以及高温空气的"连续燃烧".  相似文献   

5.
纯氧燃烧及其天然气—纯氧燃烧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邢桂菊 《工业炉》2002,24(1):1-5
纯氧燃烧技术由于具有理论火焰温度高 ,排气量和NOx 排放大幅度减少 ,燃料节约率大大提高以及缩小设备尺寸等诸多优点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受到重视 ,发展很快。本文着重介绍了日本关于天然气 -纯氧燃烧特性的研究成果 ,借以引起国内同行对纯氧燃烧的重视 ,它对于正在蓬勃兴起的高温空气燃烧 (HiTAC)技术的研究应用 ,特别是在高温低氧燃烧器设计方面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中的关键设备--蜂窝陶瓷蓄热体换热器的热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蜂窝陶瓷蓄热体换热器的压力损失随着空气流速以及蓄热体长度的不同而变化,但总体上压力损失并不大;四通换向阀的换向周期、蜂窝陶瓷蓄热体换热器的体积等是影响其温度效率、热回收率等热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频繁换向的蓄热式燃烧技术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一种可实现连续燃烧的集中式蓄热燃烧技术并分析了其优势,同时开发出了一种连续式的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结合了换热器和蓄热室的优点,可以实现高温烟气余热的“极限稳定回收”以及高温空气的“连续燃烧”。  相似文献   

8.
结合蓄热式燃烧技术的运用,本文介绍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及其燃烧机理,从理论上研究了高炉煤气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支持下应用于加热炉的燃烧特性,说明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加热炉上的应用具有节能、环保等的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夏德宏  薛根山 《钢铁》2009,44(4):86-0
 将收缩 扩张结构用于燃烧器空气通道,通过喉部变压卷吸炉膛中的大量烟气来实现低氧燃烧,同时用该方法对常规燃烧器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并借助Fluent软件对优化前后的燃烧器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燃烧器使得火焰体积扩大,炉膛的平均温度升高而局部高温区域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大幅降低,减少了污染。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工业炉的最新技术——高性能加热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序言  以往一般认为 ,以回收余热并参与燃烧来提高热能利用率和抑制NOx排放量是不能兼顾的。但在试验炉内 ,采用燃料两阶段燃烧技术的切换式燃烧器 ,即使用 110 0K到 140 0K的高温空气助燃时仍能看到NOx排放量比常规的加热炉少[1] 。由此认为 ,两者同时兼顾的燃烧技术是存在的。为了说明 :使用 110 0K到 140 0K的高温空气助燃时要具备何种条件才能实现低NOx排放 ,此时的燃烧形态、火焰结构是怎样的 ,本文进行了探讨。2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将规定的被加热物加热到某一温度 ,如回收余热并参与燃烧可以做到减少所需…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烧嘴及其高效节能低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烧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陶瓷蓄热体和切换阀是其两个主要部件。高温烟气和低温空气在切换阀的控制下,交替地通过陶瓷蓄热体,从而实现烟气余热回收和助燃空气的预热。助燃空气的预热温度可高达800℃以上。燃料被分成一次燃料和二次燃料两部分,总量很少的一次燃料与高温助燃空气在烧嘴内直接混合燃烧,而总量很多的二次燃料则被直接喷入炉瞠内进行高温低氧条件下的燃烧。文章对高温低氧燃烧方式的高效节能、低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实现60%的节能率和低NOx排放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蓄热式燃烧技术在青钢钰尊高线步进梁式加热炉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加热炉燃烧系统分三个供热段,采用分隔式空、煤气双预热烧嘴.直通道蜂窝体蓄热体,通过换向系统,实现了“极限余热回收”和高温空(煤)气预热。投用后,加热炉满足节能、无公害及生产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要求,钢坯加热温度均匀,吨钢燃耗1.4GJ,氧化烧损率约为0.7%。  相似文献   

13.
蜂窝体蓄热式HTAC技术在加热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义芳  张晓力 《钢铁》2002,37(2):56-58,63
介绍了蜂窝体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HTAC)技术在邯钢中板厂2号加热炉上的应用和效果。燃料消耗降低20%以上,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量,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4.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具有:回收利用烟气废热、降低废气(CO2、CO、SO2和NO2等)排放量、合理利用低热值煤气等节能、环保技术特点.在此介绍了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原理,简述了国内外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环境保护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瓷蜂窝蓄热体的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高风温燃烧系统中陶瓷蜂窝蓄热体和气体间的热量交换,建立了陶瓷蜂窝蓄热体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对于由温度分布不均匀,陶瓷蓄热体膨胀或收缩受限制而产生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其结果为蓄热式高风温燃烧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温空气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风温无焰燃烧具有高效节能,低NOx污染,缩小装置尺寸等优点,高温空气气化能处理低热值燃料,并产生较高热值燃气。此新型燃烧和气化技术的关键是高温空气的生成。经济紧凑,可极限回收余热的蜂窝式陶瓷瓷热体的成功开发,大幅度地降低了高温空气的生产成本,促进了此新型燃烧和气化的发展。分析高温空气,高风温无焰燃烧,高温空气气化的原理和关键技术,为开发高温空气资源,推广新型燃烧和气化技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陶瓷燃烧器燃烧过程的可用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荣水 《冶金能源》2001,20(3):14-17
在燃烧过程可用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用能损失率指标,它可用于徇燃烧过程不可逆损失的程度,对陶瓷燃烧器燃烧过程的可用能损失率,计算结果表明:与套筒式陶瓷燃烧器相比,新型陶瓷燃烧器对空、煤气有预热作用,可提高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降低燃烧过程的可用能损失率,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率。从可用能的观点揭示了新型陶瓷燃烧器与套筒式陶瓷燃烧器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蓄热式加热炉在煤气换向阀切换为抽烟气时,烧嘴内的残余煤气与高温烟气发生二次燃烧,导致烧嘴局部温度瞬间高于蓄热体的最高使用温度,在高温和氧化铁粉末的共同作用下会造成煤气烧嘴第1层蓄热体出现开裂、变形、气孔堵塞的现象。研究了在加热炉上增设一套烟气反吹系统以解决蓄热体局部过烧的问题。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以低温烟气将煤气烧嘴及支管内的残余煤气置换到炉内进行燃烧,不仅能杜绝煤气在烧嘴内发生二次燃烧,有效地控制蓄热体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大幅度降低烟气中CO的含量,减少化学能耗损失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