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典型合金模具钢H13,Cr12MoV进行了CDC处理,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渗碳层的组织,用X射线分析了碳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Fe-Cr-C三元系合金在950℃时CDC处理的最佳碳势为1.2%,H13进行CDC处理后表层组织为马氏体加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碳化物主要为Cr7C3,尺寸在200~300 nm;CDC处理使H13合金的表面硬度提高了Hm500,硬化层厚度为550 μm,耐磨性优于氮化处理的H13合金.Cr12MoV合金CDC处理后表面细小碳化物数量明显增多,使材料的表面硬度提高Hm400,硬化层厚度为1000μm,实践证明,其使用寿命是常规淬火加回火处理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谢建峰 《江苏冶金》2003,31(2):22-23
通过对锅炉用异种钢焊管的时效热处理,初步分析了不同温度下两种基本材料(TP304H、12Cr1MoV)及焊缝(0Cr19Ni9)中碳化物的析出形貌和变化规律,并对几种材料的金相组织浸蚀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12Cr1MoV钢高温时效中组织结构变化的原子扩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成分(%)为:0.095C-1.00Cr-0.31Mo-0.22V的12Cr1MoV珠光体耐热钢在650~750℃ 1.42~873h时效时钢中合金元素的扩散、位错亚结构以及碳化物大小、数量和分布。并运用原子扩散无规行走理论计算了在对应不同Larson-Miller指数P值的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时效时钢中合金元素的扩散距离。结果表明,扩散分析的结果与试验材料成分和各种结构单元特征尺寸范围内组织结构的变化相一致;而且12Cr1MoV钢在500℃以上时效时,铬、钼原子的扩散与迁移距离显著,为10~38μm,远大于迁移距离约为0.5μm的钒原子。这从动力学角度说明钒是通过弥散强化提高12Cr1MoV钢热强性的主要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H13钢碳化物析出型渗碳(CDC)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H13钢的CDC处理进行了研究,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渗碳层的组织形貌,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碳化物的组成。确定了H13钢在950℃ CDC处理的最佳碳势为ω[C]=1.2%;可获得经水淬后的淬层组织为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主要碳化物是颗粒平均尺寸为250nm的Cr7C3,渗层厚度达到550μm,最高硬度达到1250Hm。与氮化处理的H13钢模具做了耐磨性比较,其耐磨性能优于氮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杜思敏  李雄  林发驹 《钢铁钒钛》2021,42(3):148-154
采用金相显微镜、XRD射线衍射仪及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普通热处理和深冷处理工艺对Cr12MoV钢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Cr12MoV钢经普通热处理和深冷处理淬火后的组织均为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200℃低温回火后组织转变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深冷处理可大幅减少钢中残余奥氏体,提升钢的硬...  相似文献   

6.
《特殊钢》2017,(6)
针对退火3Cr17Mo钢(/%:0.25C,16.5Cr,0.60Mn,0.60Si,1.0Mo,0.020P,0.005S)碳化物偏聚现象,对预冷加热温度(870~960℃油冷至450℃),预冷次数(1~4),保温时间(1~4h)对该钢组织影响进行正交试验和离散数据分析,以研究反复预冷热处理对3Cr17Mo钢球化组织的影响。得出900~910℃两次预冷热处理可减少热处理时间和得出均匀细小碳化物组织。通过两次900~910℃30 min油冷至450℃+730℃2h退火炉冷至400℃空冷的试验表明,预冷处理工艺较860℃4h,炉冷至500℃空冷的常规退火工艺钢中球化碳化物分布更均匀、细小,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真空炉和盐浴炉热处理工艺对Cr12MoV钢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热处理后的硬度、晶粒、碳化物组织进行了对比。认为与盐浴炉热处理相比,采用合适的真空热处理工艺可保证Cr12MoV钢的变形符合工艺要求,同时也能保证硬度达到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导卫导轮的使用寿命是影响轧材尺寸精度的重要因素。通过550轧机生产φ70 mm 20CrMnTiH齿轮钢的实践,根据4种导轮用钢T8、Cr16Ni3、Cr12MoV、Cr23Ni5Mo的性能试验和不同热处理工艺对φ70 mm导轮使用寿命的影响,优选了Cr12MoV钢(/%:1.45~1.55C、≤0.60Si、≤0.60Mn、12.00~13.00Cr、0.90~1.10Mo、0.90~1.10V)作为导轮材料并进行细化碳化物热处理和最终冷处理工艺,使Cr12MoV钢制成的导轮使用寿命达2 000 t,有效地保证钢材高精度轧制,减少尺寸废品。  相似文献   

9.
导卫导轮的使用寿命是影响轧材尺寸精度的重要因素.通过550轧机生产Φ70 mm 20CrMnTiH齿轮钢的实践,根据4种导轮用钢T8、Cr16Ni3、Cr12MoV、Cr23Ni5Mo的性能试验和不同热处理工艺对Φ70 mm导轮使用寿命的影响,优选了Cr12 MoV钢(/%:1.45~1.55C、≤0.60Si、≤0.60Mn、12.00~13.00Cr、0.90 ~1.10Mo、0.90 ~1.10V)作为导轮材料并进行细化碳化物热处理和最终冷处理工艺,使Cr12MoV钢制成的导轮使用寿命达2000t,有效地保证钢材高精度轧制,减少尺寸废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控制轧制-弛豫-在线低温回火新工艺制备不同显微组织的12Cr1MoV试验钢,利用金相法、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方法研究显微组织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控制轧制-弛豫-在线低温回火工艺可制备符合GB/T 3077-1999性能要求的铁素体+珠光体型12Cr1MoV钢,其片层状珠光体含量、粒状碳化物的含量及分布是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增加片层状珠光体含量,试验钢强度、硬度增加;细化铁素体晶粒、增加粒状碳化物明显提高试验钢的伸长率;分布在铁素体晶界的粒状碳化物含量增多,试验钢的冲击韧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碳对预合金粉制作钢结硬质合金组织的影响,论述了WC与复式碳化物的形成过程。分析结果表明:WC析出的数量与组织中的碳量有关,碳量加入量为0.6%,其组织可接近传统钢结硬质合金组织。  相似文献   

12.
SHS法制备TiC-Ni和TiC-Ni-Mo硬质合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SHS-加压法制备了TiC-Ni,TiC-Ni-Mo硬质合金。对于Ti-C-Ni系,首先形成Ti-Ni溶液,碳溶入其中后,TiC从中析出,通过压力下的液相烧结形成致密TiC-Ni合金。镍含量影响TiC的晶粒大小和形貌。添加钼可细化TiC晶粒。SHS TiC-Ni和TiC-Ni-Mo合金的力学性能与相近成分的常规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13.
红外吸收法测定铝碳化硅碳砖中碳化硅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梦芳 《武钢技术》2002,40(6):18-20
根据铝碳化硅碳砖的组成特点,对各种常用炭素材料和碳化硅的分解温度进行试验,找出了各种常用炭素材料与碳化硅的分解温度的不同,并据此通过高温灼烧法将炭素材料中各种形式的碳与碳化硅中碳分离。应用HCS-140型红外碳硫分析仪,对碳化硅中碳的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用红外吸收法测定碳化硅中碳的含量,从而换算出碳化硅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超细硬质合金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超细硬质合金WC粉末的制造方法、晶粒长大抑制机理及抑制剂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分析、说明了重视人才与人才培养、加强横向联合与企业自身的研发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指出近年来由于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发展迅速 ,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将有希望成为硬质合金的国际加工中心。因此 ,我国的硬质合金行业要抓住机遇 ,充分吸收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方式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走高效发展之路。只有这样 ,我国硬质合金行业才能形成不但具有资源优势 ,而且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16.
硬质合金回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质合金的使用量逐年快速增长,生产上废弃的硬质合金渐渐受到重视.改进废旧硬质合金的二次回收工艺,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回收硬质合金的研究主要围绕节能环保、工艺简洁、回收效率和回收质量等方面展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回收废旧硬质合金碳化钨和钴的研究目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应用工艺条件和综合回收效果.指出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冶金方法相结合、机械破碎和高温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废旧硬质合金具有很好的综合回收效果,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最后对硬质合金回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WC粒度和微观结构对TiC-WC固溶体粒度和微观结构及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WC固溶体粒度随WC粒度的增粗而增大,其亚晶尺寸随WC亚晶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而微观应变则随WC微观应变的减小而增大。TiC-WC固溶体和合金之间的微观结构存在着良好的依赖关系。由大的亚晶尺寸和低微观应变的TiC-WC固溶体制取的合金,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轴承钢在轧制之前对钢锭进行高温扩散退火对消除碳化物液析、改善碳化物带状是极其关键的一道工序,以前对模铸轴承钢研究较多,而对连铸坯的高温扩散退工艺的研究比较少。此文针对连铸坯的高温扩散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与碳化物液析、碳化物带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车间加热炉的加热能力,确定了比较合适的加热工艺制度:将加热温度调整到1200~1280℃,加热时间接近5小时,可使带状级别控制到2级以下,使碳化物液析得到消除,提升了产品的内在质量,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对我国连铸轴承钢连铸坯的高温扩散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纳米钨和WC-Co粉末制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介绍了近20年来美、中、俄等国纳米钨和WCCo粉末制备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对一些主要工艺、方法如喷雾转化法、溶胶-凝胶法、气固相反应法、机械合金化法、离子化学法、直接还原碳化法等的详细介绍,着重展示了中国在最近10年内的有关进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还对国内外用各种方法制备的纳米钨和WC-Co粉末的粒度与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真正实现纳米钨和WCCo粉末的大规模生产与大批量应用尚有一定的路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真空烧结法以TiC粉、纯Mo粉、纯Cr粉、羰基Fe粉、鳞片状石墨等为原料,制备了TiC基钢结硬质合金,并采用含Ce的环烷酸稀土作为成形剂,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Ce元素对其进行改性。利用SEM、万能实验机、洛氏硬度计等对烧结试样进行显微组织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进行改性后的合金试样接近全致密;同时,TiC更加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添加Ce元素质量分数为0.2%时,合金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相比不含Ce的合金试样提高近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