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电机保护器的设计,系统采用ADI公司的16位定点BF531处理器,ADC芯片采用16位的AD73360。介绍了该电动机保护器的硬件部分设计,给出了热过载保护,轴功率和综合效率的计算方法。该保护器功能完善,既保证了电机的可靠运行,同时又能根据电动机的轴功率大小,保护电动机所驱动的设备。实验表明,该电动机保护器具有较高检测精度,完全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种微机式电动机综合保护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一种以微控制器和可编程系统器件为核心的电动机综合保护器设计方案。对各种电动机故障分别进行智能判断,成功地解决了现有电动机保护器功能单一、可靠性差等问题。动态模拟实验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保护器在对电动机故障作出准确判断的同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系列化智能电动机保护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分析了目前使用的各种电动机保护器运行的特点,并介绍了根据不同用户与不同使用场合研制的系列化智能电动机保护器.该系列化智能电动机保护器以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为系统硬件核心,实现了对电动机各种故障的准确、多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4.
低压配电网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对供电可靠性和安全用电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一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智能巡检系统,该巡检系统由便携式测试仪、管理数据库及状态评价等模块构成。便携式测试仪识别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并在线测量其动作特性参数,测试数据自动存储并远传至后台数据库,给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状态评价及处理对策,为运行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巡检系统试运行良好,实现了对辖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运行状态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动机保护器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智能保护器。该保护器具有电动机过载、断相、欠载、堵转、阻塞、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欠电压、欠功率、温度过高、起动超时、剩余电流、电源相序等保护及运行数据远传和监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路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信号处理速度不断提高的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的电磁辐射日益严重问题,提出一种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的电磁辐射定量评估方法。采用电路图绘制软件与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典型智能电动机保护器PCB布局进行了仿真建模,完成了电流、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等参量的定量评估,直观呈现了电磁辐射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实验设计、测试和验证。此外,研究了关键线路的线宽对典型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电磁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仿真和实验方法对复杂结构的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的电磁辐射定量评估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根据使用环境适当改变线宽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小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的电场强度和电磁强度,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瑞平 《低压电器》2010,(7):61-63,66
设计了一种智能电动机控制中心系统。该系统由三层网络架构组成,减少了控制硬件和电缆数量,设备层网络选用M101/102智能保护器,并给出了系统整体结构和智能MCC的配置方案。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接线简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智能电能表检测任务重、测试卡片操作步骤繁琐、检测人员检测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电能表测试卡片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将自动发卡部件和自动插卡部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实现了测试卡片的自动读写并与智能电能表进行信息交互等功能,为智能电能表全性能、批量并行自动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提高了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动机保护器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动机保护器历经三代产品的发展,现正朝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型电动机保护器的方向发展。分析了电动机常见故障(过栽、不对称故障),介绍了电动机保护器应符合的标准及新型智能保护器功能。对典型智能型保护器功能及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最后介绍了ZEV智能型电动机保护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电气技术》2012,(7):54-54
智能电动机保护器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智能保护器。该保护器具有电动机过载、断相、欠载、堵转、阻塞、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欠电压、欠功率、温度过高、起动超时、剩余电流、电源相序等保护及运行数据远传和监控功能。保护器对于电动机保护的有效性、运行维护和管理、设备的安全及火灾防护、节能降耗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满足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工作需要,编制了本图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有电机特性测试方法的不足,指出无耦合电机特性自动测试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在深入分析电机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数值分析及最优化等技术,解决了电机无耦合自动测试技术的关键问题,给出了针对某厂生产的全系列单相交流串励电机的无耦合电机特性测试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测试时间短,精度高,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交直流轮对电机跑合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对电机组装完成之后,为了检查齿轮箱、电机轴承、轮对轴承等是否符合安装要求,需要对轮对进行跑合试验。从数据采集、交直流传动和智能测控这三个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采用传感器采集电机跑合过程中的振动、温度、转速等信号。交直流传动设计是为了满足交直流机车电机传动的需求。智能测控设计采用研华工控机作为控制终端,用MCGS组态软件和485通讯实现试验过程数据自动采集等功能。试验装置具备手动和自动两种功能,具有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轮对电机组装完成之后,为了检查齿轮箱、电机轴承、轮对轴承等是否符合安装要求,需要对轮对进行跑合试验。从数据采集、交直流传动和智能测控这三个方面进行跑合试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采用传感器采集电机跑合过程中的振动、温度、转速等信号。交直流传动设计是为了满足交直流机车电机传动的需求。智能测控设计采用工控机作为控制终端,用MCGS组态软件和485通讯实现试验过程数据自动采集等功能。该试验装置具备手动和自动两种功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ZVA矢网的DBF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的搭建。通过对变频器件DBF接收机测试原理以及R&S ZVA矢网混频测试功能的说明,详细介绍了利用该矢网设计完成的一套DBF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测试精度和准确度高,测试速度快,能够同时完成7路DBF接收机的幅度、相位、隔离度等多个关键指标的自动测试。该系统的应用使得DBF接收机的测试效率大大提高,充分满足多路DBF接收机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市场上现有各种电动机保护器功能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研制了一款高性价比的以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76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低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重点介绍了热过载保护的反时限特性和启动保护与运行保护的区别。提出了一种特定算法用于程序中的计算,有效地解决了定点运算精度低和浮点运算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的问题。在装置的结构和软硬件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动态模拟试验和现场运行结果表明,此保护器能对低压电动机的各种故障做出准确判断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重复性,其动作值、动作时间的精度能达到一般工业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人工测试方法,存在耗时、精度差、不易扩展等缺点,是制约雷达测试技术发展的瓶颈,急需研制一套雷达通用自动测试系统.通用自动测试系统是在标准的系统总线基础上搭建,辅以专门设计的适配器,可以完成多个分系统的多个模块、插件的测试.自动测试系统识别适配器编码,自动调用不同的测试方案.基于故障树系统的测试项目管理可以分析、诊断被测件故障,并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诊断的方法,最终实现故障的定位.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自动化程度高,真正实现了仪表参数的自动设置、数据自动采集、测试结果自动存储等多项功能.而且,该雷达自动测试系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在某出口雷达研制过程和后期维护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套基于低压变频机组的高压电机检测系统,通过采用工控机为上位机、PLC为下位机,实现高压电机型式试验自动控制,对检测数据进行专家系统程序化故障判别和智能诊断,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相似文献   

18.
文俊  钟加勇 《电测与仪表》2020,57(11):68-79
针对传统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存在操作繁琐、耗资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实时闭环自动测试平台。该平台采用动态实时仿真工具建立变电站一次系统模型,将结果按照协议标准格式输出至二次系统设备,采用分层结构以及模块化思想来完成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实时闭环自动测试测试,并能够自动生成标准化测试结果报告。所设计的闭环自动测试平台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工作的效率,可实现标准、实时和高效的闭环测试,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运维和改造中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体现智能变电站高度信息化的优势,针对智能化继电保护装置,研究了一套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自动测试系统。在测试过程中引入信息融合技术,可实现自动更改测试参数、投退软压板以及写控制字,自动获取二次设备的动作信息、判断二次设备响应的正确性并生成符合电力行业要求的综合测试报告,构成完整的闭环测试。应用结果表明,该自动测试系统优化了测试流程,同时提供了新型的非人力所及的测试方法,从而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