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城市空间景观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将城市空间景观规划作为一项独立的规划编制内容提出,重点阐述了城市整体空间风貌、城市重点空间景观、环境设施景观要素等方面的引导和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2.
宁妍妍 《城乡建设》2015,(4):39-40,4
开展城市色彩规划具有短时高效、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特点,是让城市形象焕然一新的有效措施,在塑造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传承民族文化,确立城市标志色,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一、天水市城市色彩规划的作用 (一)塑造天水城市特色风貌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格和面貌,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可以体现于建筑风格、样式、材质和色彩等诸多方面,其中城市色彩景观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外显要素,与城市风貌的关系非常紧密.和谐、有序、易于识别的城市色彩景观有助于城市特色风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滨水城市景观风貌对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其规划策略要注重城市形象的美化和城市文化的延续。本文以富阳市为例。剖析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理想状态下《富春山居图》的深入解读,构建滨水城市整体景观风貌体系.优化自然山水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提出了滨水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上海中心城历史地区由于建成时间长、环境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更新利用需求迫切,在其保护和更新过程中,传承历史风貌又满足现代功能需求,鼓励历史地区进行整体风貌控制引导,协调新旧城市景观,是这些区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城市设计作为法定规划的有效补充,既能从宏观上通过肌理高度控制统筹协调整体风貌,也能从微观上通过细节设计丰富历史地区空间环境的人性化体验。在整体空间格局保护的前提下,总结现状问题,结合已经开展的保护规划和建设项目,构建城市设计要素管控体系,从空间肌理、建筑形态、景观环境和微观空间设计等方面研究分析具体设计手法,希望能够对中心城历史地区的风貌保护与更新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潘荫昶  蓝世萍 《规划师》2007,23(9):25-28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区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北海北部滨水区规划以和谐共生为规划理念,注重城市滨水区空间形体的整体性,强调滨水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并注重结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高滨水区的文化内涵,延续城市特色景观风貌,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滨水区环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一方面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强化了城市的差异性,彰显了城市的个性特色,从而创建易识别、易感知的景观风貌;另一方面,通过自然山水的整合,对城市色彩、开放空间、景观视廊、眺望系统和建筑要素等的控制,为城市营造出优美的视觉空间形象。河北省定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充分挖掘现状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分别进行了景观风貌格局规划,城市空间视廊、建筑高度、天际线系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与雕塑系统规划,城市风貌特色节点系统规划,城市街廓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城市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与发展规划和城市活动系统规划等,为国内其他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5,(7)
文章立足于可实施和管理的景观风貌规划,尝试建立"风貌分区—风貌单元"的规划控制体系,以"整体风貌形态控制+环境设施控制"两大类、十小类景观要素补充和优化管理图则内容,对接控规管理图则,最终形成"风貌单元控制图则+建设计划指引"的1+1成果形式,力求规划成果更贴近规划管理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姚亦锋  朱诚 《中国园林》2006,22(2):15-20
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古都景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素有“虎踞龙蟠”的赞誉,成就了南京城多次被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探讨特定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古都风貌格局保护规划,目的是将自然平衡和社会发展需要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之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自然景观网络,进而把风景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南京具有独特的山川风貌和文化遗产,其现代规划建设应该做出特色。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指导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效手段。浦城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及重要空间环境等景观风貌特色资源进行梳理、组织和提炼创新,对承载其风貌特征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安排,从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总体风貌格局、核心风貌控制区规划、"三边三节点"调控规划、景观廊道控制规划、瞭望系统控制规划、游憩路线控制规划等方面,构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导控体系,延续了历史文脉、保护了城市大山大水空间格局、强化了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突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提升了该城市的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10.
建宁是典型的风景旅游小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对建宁城市空间发展定位进行研究,整合、梳理了城市的景观空间格局,明确城市特色与风貌特征,并结合实际对景观风貌各要素提出了系统控制的要求,从而整体提高建宁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王立 《华中建筑》2014,(9):103-109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街道风貌整治现已成为再塑城市新风貌的重要手段和深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城市发展中许多沿街空间出现的脏乱差,以及城市空间无序混乱的现象,该文运用类型学的相关理论,把城镇沿街空间解构为沿街建筑、环境设施、绿化水体三要素。根据各要素构成元素的特点,提出在街道风貌整治活动中,应依据各城市发展特点和现状环境的不同,以环境整洁、外观清新、风格协调、形象美观为整治目标,采用分类型、抓重点、做细节的整治策略和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塑造新城风貌。  相似文献   

12.
王江萍  赵茹 《华中建筑》2011,29(7):95-9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改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碳浪潮的兴起,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城市问题,而常被遗忘的公共空间--公共厕所需要被关注,它需要革新.公共厕所是人民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它的特殊性,经常不被人所重视,因此面临着许多问题.文章从人民生活出发,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从城市中公共厕所的分布、数量、服务半径...  相似文献   

13.
黄媛  邱灿红  蔡哲 《中外建筑》2012,(12):76-78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维系一座城市生命所必备的内在力量。而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文化设施对营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发扬城市地域文化有重要作用,它使城市家园更加舒适和宜居。本文通过分析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并及不足,并结合其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从设施、城市及人三方面来提出其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策略,力图对岳阳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及规划提供参老。  相似文献   

14.
王卅 《城市建筑》2013,(14):7-7,10
绿色家园、环保宜居城市,是体现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从公共设施、建筑布局、森林绿化、产业布局、文化氛围等各方面发展城市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普遍发展方向。本文就结合宜居城市发展目标,阐述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具有战略地位的城市环境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出了10个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杨姬 《城市建筑》2014,(15):299-299
本文通过对人工山石、环境绿地、建筑物、周边水体环境等几个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让设计师能够注意到园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细节,充分地将城市资源建设成对人民生活环境有益的设施。  相似文献   

17.
刘婧  周科 《重庆建筑》2012,11(4):19-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促成了许多各自独立规划、独自完善的居住区,在这些居住区聚集的地区,地域文化、人文历史正逐渐湮没。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控制城市空间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产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已经或正在建设的地区中发挥其作用,是城市规划工作者们又一新的课题。本文通过"鸿恩寺传统风貌区城市设计及商业策划"项目,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辛飞 《中外建筑》2012,(3):76-78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具有储存和承载城市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城市街道景观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融合文化要素的街道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文鸽 《山西建筑》2008,34(11):60-61
针对现代城市风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细部元素的设计是城市风貌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从城市街具设计、建筑细部元素设计、地方传统景观元素设计三方面论述了城市整体风貌设计中细部元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华松  伍夏 《室内设计》2013,28(5):11-16
公园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研究公园的起源,对于划分城市文明演变的阶段有着一定的标志性作用。本文对认为我国公园形成于清末民初近代城市的已有结论提出质疑,并论证在宋代由于“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商业娱乐型的城市转型、市民文化的崛起。已在开放式街巷城市中形成了城市公园。并通过已有研究和历史文献检索,基于公园与公共园林的分类依据、公园的概念与要素。归纳了宋代城市公园形成所需的“与民同乐”的文化基础、城市文明演变的物质基础以及包括湖山风景区、城市园圃的体系化园林建设等重要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