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地质灾害频发,灾后援建成为了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但学术界较多关注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及设计模式的探索与经验总结,较少关注到灾后援建具体而微的工作,笔者根据自身参与灾后援建的经历,小结了灾后援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情况与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期望。 相似文献
2.
灾后村庄重建规划的核心是农居的规划建造.在规划选址方面,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原址重建、异址重建和生态移民三种方式.在住居模式方面,需从解决灾民生计问题和地区经济发展出发,选择聚居或散居模式.在村民参与程度方面,需尽量使村民参与规划、设计、建造、管理各个层面.通过对三个灾后重建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基于村民充分参与的选...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城镇原有肌理和建筑风貌能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重现和延续,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成了玉树灾后重建工程首要思考的问题。玉树州藏医院是玉树灾后重建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建筑之一,建筑设计方案主要从地域、文化环境特征、现状基地条件等因素入手,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功能特征、民族文化特点的体现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地域性的表达寓于现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建筑之中,很好的体现了对当地文脉的延续,对民族地区的建筑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灾后安置建筑不仅是国际普遍的研究课题,在当下中国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国对灾后安置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尝试探索直接回应灾民不同安置阶段需求的模块化建筑的设计思路.首先,以灾后四种安置建筑类型切入,依照灾民心理需求划分其时间分隔;其次,分析各安置建筑类型的设计要素,并阐述模块化应对不同设计要素的优势;最后,...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民居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我国西部乡村地区这一低收入人群在面临严峻的经济贫困与生态贫困的状态下,如何解决新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在明确原有民居缺陷的基础上,新建民居注重从解决建筑安全性、尊重当地生活方式出发,采用当地材料、沿用传统结构、改进室内热环境、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发掘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在降低建造与运行成本的同时,做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民居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四年了,随着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标准化中、小学校的建成,我们的设计应在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重点强调规划和功能,并在一定标准化模式基础上,力求做出特色,并重点打造了一批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7.
在参照国际国内灾后重建融资经验的同时,结合此次灾情,对灾后概况和一年多的融资情况进行分析,主张在当前形势下应确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灵活开放的灾后重建融资策略,并围绕该观点进行了阐述,对不同性质的项目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态视野中的灾后临时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临时住宅,在各种灾害仍不可避免的今天,正在引起建筑师更多的关注。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日益加深,可循环回收的生态材料开始在临时住宅设计领域兴起。用纸、竹子、农作物纤维等常见、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的材料做成标准化、模块化的临时性帐篷,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向特大城市高度集聚。并且伴随快速城市化进程,全球环境逐渐恶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不断爆发,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压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成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本文在分析武汉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空间分布基础上,总结出武汉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进一步对武汉市各区应急避难场所需求量进行分析。从区位地质条件、人口密度分布、危旧房面积和不同性质用地面积四个方面构建应急避难场所需求量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项指标值,确定综合受灾系数,计算出受灾人口规模,并结合人均避难面积,预测出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2.
在对已经发生的灾害经验总结中,高校校园作为相对适宜的防灾避难场所,本身也存在着一些设计误区和管理隐患。根据对灾害时校园内的真实情况的分析,对比高校校园建筑和环境与城市级应急避难所的普遍标准,高校校园的规划和设计应该加强统筹考虑综合防灾的功能,在避难建筑的疏散、空间结构、出入口及楼梯间细部设计、外部空间综合设施等方面给予充分考虑,使高校在避难方面的优势能够得以发挥,同时避免次生灾害和人为隐患所带来的进一步损失。 相似文献
13.
在重庆市旧城改造中经常会遇到抗日战争期间遗留下的废弃防空洞,防空洞的处理需谨慎,若处理不当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或不能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防空洞的复测、废弃防空洞的施工处理、局部开挖封仓回填工艺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筑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从建筑设计的五个方面人手研究生态建筑设计十分必要。它既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建筑空间,又保护了周围环境,生态建筑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唤起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及行业对城市灾害问题的重视,也再次引起了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在避灾方面的规划建设等开展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我国的城市绿地避灾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现状,提出当前我国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和建设遭遇规划、研究、立法、建设和资金筹措等9个方面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