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数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这类油藏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是防砂开采,这样不紧束缚了油田的产量还增加了操作成本.针对渤海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量的开采方式,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实验装置,开展了人造岩心制作,采用筛析法和直接出地层砂法进行了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的室内研究,以适度出砂原理为理论基础,同时也与现场的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合。其研究成果对于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适度出砂开采是提高稠油油井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深入认识稠油出砂开采的增产机理,以渤海某稠油油田砂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开展了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层适度出砂能显著改善储层物性,在一定范围内,出砂量越多、出砂粒度分布越均匀、出砂粒径越小,储层物性改善程度越大;泥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远比细粉砂大,泥质排出程度越高、岩心渗透率改善程度越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渤海稠油油田出砂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疏松砂岩油藏Z43断块岩心,通过室内出砂模拟实验,分析了流体流速、含水率、累积驱替液量和矿化度对岩心渗透率和出砂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水采油期,骨架砂未遭破坏,出砂轻微,可以携砂生产;在含水采油期,含水率对油藏出砂影响较大,应及时采取防砂措施。此外,注入水矿化度也会影响地层出砂量。  相似文献   

4.
出砂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模型没有考虑岩土骨架的变形以及储层中砂粒产生、运移、沉积和堵塞作用对物性参数的影响,因而不适于研究出砂储层流体渗流状况。文章从毛管束渗流公式和整个岩块的达西渗流公式入手,根据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得出了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比面间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储层流固耦合的基本思想,将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相结合,考虑体积应变、骨架砂剥离、可动砂在孔隙表面和喉道运移、沉降、堵塞对物性参数的影响,从基本定义出发,导出了出砂储层数值模拟所需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压缩系数等物性参数动态模型;最后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在出砂储层开采过程中岩土骨架变形和储层中骨架砂的剥离、可动砂在孔隙表面和喉道的运移、沉降、堵塞等,对物性参数有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储层的开采动态。  相似文献   

5.
自新疆玛湖发现特大型砾岩油藏以来,砾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砾岩油气藏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导致储层识别和评价都非常困难。本次研究以HM工区上乌尔禾组为例,将砾岩储层分为五类,用球管模型对核磁回波进行优化反演,得到优化T2谱,并采用12个谱形态参数刻画优化T2谱。12个谱形态参数和谱特征值分别构成谱形态预测向量和联合预测向量,并用支持向量机(SVM)分别对该两个向量进行训练,建立储层物性分类参数的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处理的结果与储层物性参数、油气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储层物性分类参数与储层物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储层测试产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球管模型优化反演的T2谱形态参数及特征值,可很好地刻画砾岩油气藏的物性特征。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砾岩油气藏的分类评价质量和可靠性,并为高效开采砾岩油气藏提供测井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数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这类油藏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是防砂开采,但这样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产能,还增加了操作成本。针对渤海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重点评价了金属棉筛管防砂方式情况下,模拟现场完井方式,建立了该完井方式出砂量对物性影响程度的实验流程和方案,并建立了出砂量与物性变化关系图版。研究成果为油田实施适度出砂开采完井方式的优化提供实验依据,对类似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行研制的全尺寸大型出砂模拟实验装置,测定了不同防砂参数下利用标准金属网布优质筛管(以下简称筛管)防砂后的流量、压降及出砂量,分析了筛管防砂参数与油井产能、出砂量的关系,并建立了适度出砂条件下筛管防砂参数设计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当依据海上油田传统防砂设计要求出砂量控制在0.3‰以内时,要求筛管防砂参数不大于0.88d<,50>(粒度中值);适度出砂开采时允许出砂量控制在0.5‰以内,此时筛管防砂参数可放大到不大于1.27d<,50>;相对于传统防砂设计,本文防砂参数设计可提高油井产能30%以上.该研究成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NB35-2油田.  相似文献   

8.
柴明成 《石化技术》2021,(1):181-182
储层的物性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储层物性比较好,或者储层比较疏松,长期的注水开发易导致出砂,油层见水的现象,从而改变储层的孔喉结构及物理性质.主要以储层沉积学为指导,充分利用各阶段所取得的测录井、岩心等静态及开发动态资料,进一步对坪桥区长4+5层和长6层的岩石组分、...  相似文献   

9.
宏观出砂规律模拟难以揭示微观出砂本质,为了探究弱胶结储层的微观出砂过程、形态与机理,开展了系列弱胶结岩心微观出砂过程模拟实验。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环氧树脂在80 ℃条件下固化2.5 h得到一系列不同强度的弱胶结岩心,采用显微放大手段观察不同胶结条件的岩心样品在流体驱替过程中的出砂形态演变过程及其最终出砂形态。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连续垮塌式、类蚯蚓洞式和孔隙液化式3种典型的微观出砂形态和出砂机理。通过分析,胶结强度和颗粒尺寸是出砂微观形态的主要因素;类蚯蚓洞式出砂形态下,出砂量m与驱替流量Q2/3大致呈线性关系;驱替流体对颗粒间胶结强度有削弱作用,长时间驱替可能诱使出砂加剧引起微观出砂形态转变;出砂形态是决定出砂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液化式的出砂量仅为类蚯蚓洞式的15%。初步形成的微观出砂形态与机理为后续微观出砂过程模拟、出砂规律定量预测提供了重要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苏北盆地A区块阜三段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度与渗透率、岩石密度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纵向上出现三个孔隙发育带,分别为<2 100 m,孔隙度主要为35%左右;2 100~2 600 m,孔隙度主要为25%左右;2 600~3 100 m,孔隙度主要为20%左右。储层以中小孔微细喉为主,具单孔隙结构,且孔隙结构与物性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Ⅰ类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第Ⅰ孔隙发育带和第Ⅱ孔隙发育带上部,约占15%;Ⅱ类主力储层主要位于第Ⅱ孔隙发育带和第Ⅲ孔隙发育带,约占55%;Ⅲ类较差储层主要位于第Ⅲ孔隙发育带,约占30%。  相似文献   

11.
渤海稠油油藏出砂规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在室内进行了简易防砂模拟实验,观察和模拟了控制环境条件下渤海常规稠油油藏的出砂行为,对出砂机理及各类生产工艺与参数对出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出砂试验结果论证了理论模型,并与现场生产状况相结合预测了出砂规律.模拟实验结果对于论证理论模型及确保适合本油区的"适度出砂,高产稳产"科学化管理措施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对渤南洼陷沙三段0-9砂组浊积砂体的碎屑成分、结构和填隙物等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该层段的孔隙结构、储集物性等特征,研究了浊积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浊积砂体的储层物性随着岩石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的增高而变好,而岩屑、填隙物含量的增加会使储集物性交差.因此,储集物性好的储层应具有石英含量高、岩屑含量和填隙物含量低、粒度大、分选系数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疏松砂岩油层出砂问题的Monte-Carlo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开采过程中,由于水动力的冲刷等作用引起的疏松砂岩储层出砂,会导致储层损害和产能降低,甚至造成套管损坏,油井报刻度。通过分析疏松砂岩油藏出砂发生和发展的机理,设计了出砂预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用Monte-Carlo法模拟疏松砂岩油藏出砂的发生和发展。孔隙介质的渗流数服从给定分布的随机变量。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生产压差下,出砂几率随并距的缩短而增大,当井距一定时,随着生产压差的增大,出砂几率增大;储层越不均匀,出砂的几率越大,但是扩展到大量出砂的几率较小,反之,储层越均匀,油藏出砂的几率越小,但是扩展到大量出砂的几率却越大,总之油藏是否出砂,不仅与生产压差有关,还的几率却越大。总之油藏是否出砂,不仅与生产压差有关,还取决于储层的非均质程度,随机模拟的结果很好地实验上印证。  相似文献   

14.
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林景晔 《石油学报》2004,25(1):44-47
在Pittman提供的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参数“峰点孔喉半径”(r峰)的新概念,并明确了其物理意义.研究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油气运聚关系,结果表明,汞饱和度小于20%范围内的参数都与油气二次运移有关,而汞饱和度大于30%的孔隙结构参数是与油气聚集成藏有密切关系.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的扶杨油层的实际应用表明,在齐家—古龙凹陷周边,峰点孔喉半径为0.13~1.5μm的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华池—合水地区已钻井中广泛存在同段砂体含油性好、含油性差或不含油互层的现象。以显微荧光确定的含油性为基础,并结合物性和压汞参数,研究储层物性与孔喉结构对含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性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明显,物性好的储层含油性好,物性差的储层含油性差或不含油;储层含油饱和度随孔隙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加,随渗透率增大呈指数增大;含油性较好的样品孔喉较粗,排替压力较小;反之,孔喉的大小决定原油能否进入,且明显影响含油饱和度大小,孔喉分选控制原油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结合压汞测试资料,计算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韩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空间存在单一分形和多重分形的现象,中孔隙的分形维数大于小孔隙的分形维数,中孔隙的均匀程度差于小孔隙。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呈微弱的正相关性,分形维数越大,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与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乐伟  王琪  唐俊 《岩性油气藏》2013,25(5):123-128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与渗流能力,因此,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 利于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进而查明储层的分布规律, 提高油气产能及油气采收率。在调研大量 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成因、实验方法、理论研究进展和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 的总结和阐述,并对国内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内微观孔隙结构 的研究主要以传统的研究方法为主,存在与国内地质实际结合不够及定量化研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渤海稠油油藏简易防砂条件下出砂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目前主要采取防砂管理方式。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实际情况 ,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思路 ,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研制了出砂模拟实验装置 ,开展了人造岩心制作、砾石充填防砂效果评价 ,以及简易防砂条件下岩样出砂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及出砂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 ,其研究成果对于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安塞油田长10油藏的出砂现状,分别从地质因素、开采因素及储层敏感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出砂原因分析,并通过新工艺、防滤失压井液等实验进行了防砂效果综合分析,达到了较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