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通用充氧曝气搅拌机的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形态学矩阵法,在对现有其他曝气设备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以提供有效多功能的污水生化处理用的新型充氧曝气搅拌机。重点阐述这种新型搅拌机的设计方案,结构特点,工作过程及材料的选择,同时利用目标成本对其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节能和环保角度提出一种新型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方案.对小城镇污水处理设备向新高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处理过程中曝气氧传质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传统曝气设备的优缺点,同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曝气增氧设备--离式螺旋曝气设备,并对该设备进行曝气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曝气装置具有良好的曝气性能,充氧能力良好,氧利用率较高可达30%以上,安装使用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等行业水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固、液分离技术是新型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新型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中的混凝原理、混合与絮凝反应以及固、液分离设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比较微孔雾化软管曝气和射流曝气2种曝气设备的充氧性能,以选择技术经验性能较好的设备应用于工程中。根据清水充氧试验,计算2种设备的充氧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微孔雾化曝气软管的氧利用率为24.71%,充氧动力效率为2.45kg[O2]/(kW·h);射流曝气的氧利用率为16.48%,充氧动力效率为1.61kg[O2]/(kW·h)。试验结果表明,微孔雾化软管曝气的充氧性能优于射流曝气的充氧性能。  相似文献   

5.
陈洋  曾立云 《广东化工》2015,42(5):85-86
生物滤池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特点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对于生物滤池挂膜启动试验中,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比较成熟.文章通过实验对挂膜过程中COD和氨氮值的测定,确定在厌氧条件下,生物滤池启动与挂膜成功时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将微生物固定在接触材料上的废水处理方法叫做生物膜法。现在,虽然采用的接触材料有很多,但是,将蜂窝状物浸渍在曝气池中,进行集中曝气的旋流方式对三次处理(高度处理)发挥着一定的效力,成为生物膜法的发展方向。然而,对  相似文献   

7.
好氧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膜法与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反应器,作者介绍了反应器的结构,对其水力特性、曝气充氧性能和总容积负荷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质量浓度400~6000mg/L,总COD容积负荷在0.7~8.3kg/(m3·d)范围内变动时,膜出水COD相对稳定,平均质量浓度在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8.
陈平  倪龙琦 《化学工程师》2020,34(5):63-65,37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于黑臭河道的成因,利用曝气技术可向水体中充氧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述了曝气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曝气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生物促生剂等)协同作用治理黑臭水体且其作用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曝气或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国内含氰造气废水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我省小氮肥行业造气含氰废水处理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得出结论,凉水塔—曝气法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但从发展的角度长远考虑,应向较高一步发展,即重视生物膜法处理连气含氰废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曝气池中的实际充氧情况,提出新的曝气性能指标—充氧均匀性指数,并提出一种新型曝气器旋转曝气器。在长宽高尺寸为600 mm×800 mm×910 mm的有机玻璃曝气池内,以空气-清水为体系,对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充氧均匀性指数、氧总传质系数和曝气效率等曝气充氧性能,并与微孔曝气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曝气流量为1.0~2.5 m~3/h,旋转曝气器和微孔曝气器的氧总传质系数、氧传质速率、氧传质效率和曝气效率很相近;旋转曝气器的充氧均匀性指数介于0.040 4~0.049 4,而微孔曝气器的充氧均匀性指数介于0.054 7~0.127 5。旋转曝气器产生的旋转流场能使气泡在水平面分布更均匀,提高了氧传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废水处理中被广泛采用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即浸没式滤床法)。兼有塔式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是一种好气性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在塔内所装的填料大都采用硬性填料。如蜂窝、斜波纹和团状塑料填料。这种填料随着生物膜的增长,孔隙率和表面积将逐渐变小,如果负荷和曝气强度不当,很容易发  相似文献   

12.
机械搅拌设备在废水处理中主要应用在对流体的搅拌和充氧等方面。针对传统叶轮形式在废水处理中混合搅拌效果上的问题,本文通过CFD计算模拟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变径双螺旋叶轮,可以提高效率,满足搅拌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几种人工生态强化净化技术对滞流景观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碳素纤维生态草表面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最好,对NH3-N、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4%、92%、92%和85%,生态草对浮游藻类繁殖和水体色度增加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随着其密度的增加而增强;间歇曝气充氧法对水中氮、磷及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好,但与其他方法相比,曝气扰动会使水中COD浓度增加,还可能会促进藻类的繁殖;美人蕉浮岛对氮、磷及色度的去除作用低于生态草和间歇曝气法,但对COD的去除和抑藻效果均好于间歇曝气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目前高氨氮废水传统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总氮去除不彻底及剩余污泥多的问题,结合废水处理的经验引入了HWO生化工艺,用生物膜脱氮与高密度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高氨氮废水处理。在400 m3/h高氨氮废水处理装置中,采用HWO生物膜与曝气生物滤池组合高密度沉淀池作浊度预处理的主体工艺,不仅能使氨氮和总氮达标、系统非常稳定,且达到了占地面积小、处理成本低、剩余污泥发生量极少的设计目标,证明了该工艺作为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周鑫  张巍 《净水技术》2020,39(7):30-34
沈阳市沈水湾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总规模为20×10~4 m~3/d。处理工艺采用浮动填料生物膜法,该工艺是在普通推流式曝气池中,加入塑料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微生物生长于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在充氧过程中由于空气搅拌,载体呈悬浮状态。出水可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在出水水质升级为一级A标准的改造设计中,经过综合考虑,新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MBBR(AAO布置形式)+深床纤维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更换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增加控制曝气阀门;生化池增加搅拌器、投加填料;澄清池更换刮泥机、增加高压冲洗绿苔设备、及气提改为泵提等。本工程采用全过程除臭工艺,强化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率,出水水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盘式曝气器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的曝气设备之一。目前盘式曝气器存在充氧能力低、阻力损失大、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降低了运行效能。针对这些问题,对盘式曝气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既改善了曝气器的抗撕裂性和自闭性,同时又提高了充氧能力,降低了曝气阻力损失,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生化工艺中。  相似文献   

17.
完全混合合建式曝气沉淀池已广泛地运用于印染、炼油、石油化工、农药等废水处理,实践证明,已有成效。曝气叶轮常常采用我国自行设计的充氧效率高,提升能力强的泵型叶轮。这些曝气沉淀池为治理废水,保护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已投产的曝气沉淀池达不到设计负荷;有的  相似文献   

18.
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新型生物膜反应器一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探讨了膜材料和气液操作条件等因素对MABR运行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其在有机废水和含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当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SBR间歇曝气和充氧能力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1.0 L的SBR研究了曝气运行方式和充氧能力对活性污泥系统中SMP产出的影响。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SBR曝气方式,间歇曝气不仅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出水中SMP产出量,曝气运行方式对SMP产出量的影响超过SRT和充氧能力对其的影响;增强反应器的充氧能力会提高SMP的产出量。  相似文献   

20.
焦炉产生的剩余氨水通常是经蒸馏脱氨后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在活性污泥处理中,曝气方法一般是使用空气,用鼓风机升压,再用曝气管曝气或用充气器对曝气槽表面进行表面曝气。用空气处理活性污泥的方法较多,但在高负荷状态下,处理的稳定性不好,只用现有废水处理设备很难应对未来附属化学设备废水负荷的增加和剩余污泥减少而造成的负荷增加。而采用空气活性污泥法解决上述问题时,则需新建曝气设备,既占用场地,又增加建设费用。作为改造现有设备和提高处理能力的方法之一,可采用氧气活性污泥法。此法是用纯氧代替空气,在高负荷状态下进行稳定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