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大型发电机组变负荷滑压运行的特点,进行了由变速主给水泵和工频前置泵串联后再并联组成的给水系统特性的综合分析。其重点是通过给水泵不同组合运行方式下其特性方程的拟合以及机组滑压运行时给水管路特性的确定和对应阻力数的求取过程最终推导出在仅靠主给水泵变速调节以满足不同负荷、不同滑压下所对应的扬程、效率和转速等关系式。并以某电站600MW超临界机组为例对不同运行方案进行了能耗比较,从而提出了不同负荷下更加合理的运行方式,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电网负荷调度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发电控制(AGC)投运调节品质要求非常高,AGC的正常运行以及提高负荷响应速率已成为机组运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AGC的各项调节品质指标是建立在锅炉汽轮机协调控制系统(CCS)调节品质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与是否充分了解和利用锅炉、汽机特性有关。CCS系统发生故障或调节品质不好,机组将无法正常运行。如何提高机组CCS系统的调节品质已成为火电机组运行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变水温调节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空调系统大多数时间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的特点,通过实验确定了变冷冻水温调节时冷水机组的运行特性和对空气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变冷冻水温调节和定冷冻水温运行的中央空调系统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了冷水机组和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目前先进的汽包锅炉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根据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的工作原理,设计了Simulink控制仿真系统,并在MATLAB仿真环境中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三冲量串级加前馈给水控制系统可以及时消除负荷(蒸汽量)变化和给水流量波动的干扰,快速使控制水位达到稳定运行要求,具有较高的调节质量和调节精度,能够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求过程控制系统具有全程控制能力,或者能在较宽的范围内工作。然而几乎所有的被调节设备,其特性总是随着它的负荷、运行工况或者其它因素非线性地变化,某些特征参数甚至是成倍地变化。这样常规调节系统的一组固定调节参数,就很难满足调节品质的要求。为此出现了变参数调节装置,通过在线改变调节器的参数,来适应对象特性的变化。国内学者亦有将类似这种变参  相似文献   

6.
罗琳 《通用机械》2014,(11):73-76
针对包钢热电厂6#、7#C25-8.83/0.981型汽轮机,分析其调节系统负荷波动的原因,通过对调节系统进行电液改造,判断出引起负荷波动的原因,并对引起负荷波动的配汽机构提出整改意见,消除了调节系统的不稳定晃动,使机组实现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0~T锅炉三冲量液位调节为例,介绍了一种整定三冲量液位调节系统的方法,并指出了整定时应注意的某些问题,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多才  王瑶 《机电工程》2023,(6):890-895
往复式压缩机采用进气流量调节系统后,会导致其连杆轴瓦磨损、烧瓦故障率上升。针对这一问题,以一台2D20的压缩机为例,对流量调节状态下的往复式压缩机连杆轴瓦润滑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压缩机活塞运动过程中传动机构的作用力,并基于压缩机热力循环过程,构建了含连杆轴瓦润滑油膜的压缩机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RecurDyn软件对传动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流量负荷对活塞杆受力特性的影响;最后,量化分析了10%~100%流量调节负荷对于连杆轴瓦油膜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作用力的换向,十字头销与轴瓦水平相对位置的换向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且在15%~40%的低流量负荷段内,十字头销和衬套组件的两侧润滑效果均有较为明显的恶化;在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避免使其长期处于低调节负荷段内运行;该结果可以为设备人员进行压缩机流量优化调节提供实际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工振动离心机是重要的地震模拟试验设备,动平衡调节系统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传统的动平衡调节系统已不满足振动离心机使用工况。为了实现振动离心机精确配平,减小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力,设计了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丝杠螺母带动配重块在导轨上移动的动平衡调节方案。针对某振动离心机使用工况,设计了动平衡调节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的运行机理和控制原理,确定了主要件的设计参数。该动平衡调节系统可有效改善振动离心机的运行工况,可为同类振动离心机动平衡调节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调节系统具有强时变、大滞后、强耦合等特性,实际运行中常规控制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引入采样控制器思想、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具有自适应特点的混合控制策略。来提高了以床温为中间被控对象的串级负荷控制系统的性能,并在JX300 DCS系统上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家管网油气调控中心对霍尔果斯首站压缩机组进站流行调节负荷分配功能的调控需求,基于SCADA系统和机组控制系统的技术现状,分析压缩机组负荷分配原理及运行现状,确定改造方案。通过对已有的中控系统、站控系统、MCS系统和机组UCS系统进行HMI画面、控制程序、信号接线等方面的改造和优化,成功实现了调控中心远程精确控制霍尔果斯首站日进站流量的功能,为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压缩机组负荷分配实现进站流量调节积累了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气量调节模式下往复压缩机气缸内部压力变化规律不一,进而影响连杆、活塞杆等运动部件受力,易造成连杆小端轴承磨损及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不利的问题。建立了压缩机顶开进气阀无级气量调节工作模型,采用了不同调节方式控制参数,仿真模拟不同调节方式下缸内压力变化规律;建立压缩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了双侧平衡调节、双侧不平衡调节、单侧调节等模式下的连杆小头瓦润滑特性与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平衡调节碰磨角波动在8°以内,对小头瓦润滑影响不大,不平衡调节、单侧调节对小头瓦润滑影响较大,应优先降低盖侧负荷且两侧负荷偏差应不超过40%。研究成果对气量调节系统工程方案与控制策略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化公司)九龙2#汽轮机DEH电液调节系统在运行中经常出现故障,导致发电机甩负荷。本文对调速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汽轮机DEH电液调节系统改造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的突然变化对高压汽包液位的影响,对传统的单冲量和双冲量控制在克服"虚假液位"和给水干扰方面的缺点进行了剖析,进而介绍了三冲量控制方案及其对控制性能的改进,并针对长庆石化公司汽包控制的具体应用情况,提出了在我公司应用三冲量控制方案的好处,从而较好地改善了汽包运行状况,实现汽包安全、平稳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容原理,即电容两极间介电常数的变化可引起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汽包水位,设计了电容式液位计;配合锅炉三冲量调节器,可以很好地克服运行系统的内、外扰动,实现汽包锅炉水位控制的要求。所研制的电容式液位计具有分辨率高、工作可靠、动态响应快,能在高温、辐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二厂(以下简称秦二厂)3#机组为例,对600MW压水堆稳压器水位调节系统的原理以及在调试过程中调节系统对一些扰动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对机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孤网运行对于独立电网运行的自备电厂或小电厂公司而言非常重要,而孤网运行重在频率调节及其运行稳定性,采用高性能的调节系统对于孤网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大连西咀#1、#2两台机组孤网运行系统的顺利改造事例,重点介绍了电厂中孤网运行的概念及电网的调频特性,分析了调频特性的理论,动态调频特性、静态调频特性及调频过程中自然调频、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概念和区别,同时介绍了孤网运行对机组调速系统的要求。正是基于高性能的孤网运行调频要求,该文着重分析了和利时自主研发的自容式油动机DEH电调系统的原理、特性,并通过对#2机的成功改造,说明了自容式系统的优越性,相对于低压透平油及高压抗燃油的特点,自容式系统是目前DEH调节系统的最优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汽包锅炉给水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锅炉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器的整定方法,并针对此控制系统的特点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模拟结果说明,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可以及时消除负荷(蒸汽量)变化和给水流量的干扰,具有较高的调节质量和调节精度,能够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PID参数自整定的双容系统抗扰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双容液面调节系统的非线性、参数时变的特点,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设计了带扰动观测器的模糊自整定控制器.把这种控制器应用在双容液面调节系统中,既实现了PID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又增强了系统的抗扰能力.仿真试验表明,这种方案极大地提高了被控对象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对参数时变的适应能力强,鲁棒性好.该方案同样可以用于其他非线性、时变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抗扰和反馈控制的电液位置同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液压伺服系统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特性,为了改善双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同步性,设计了基于自抗扰和PID反馈补偿控制的电液位置系统,速度环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对速度系统的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进行观测,并加以补偿,实现对速度的控制。并在反馈回路中加入PID控制,提高双侧液压下系统动态同步的品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案能满足被控对象对高精度同步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