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玉米粉糖化液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出浓度、温度对玉米粉糖化醪流变性的影响,同时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玉米粉糖化醪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粉糖化醪在浓度为5%时就具有良好的拟塑性,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拟塑性也越来越显著.同时给出了玉米粉糖化醪的稠度系数k随温度t和浓度c的变化关系以及其流变指数n随浓度c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小麦淀粉浆糖化醪在加热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利用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对小麦淀粉糖化醪进行了流变性测定,并对其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淀粉浆糖化醪是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幂律指数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稠度系数k减小,流变指数n基本上没有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大其稠度系数k增大,流变指数n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小麦淀粉浆糖化醪在加热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利用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对小麦淀粉糖化醪进行了流变性测定,并对其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淀粉浆糖化醪是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幂律指数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稠度系数k减小,流变指数n基本上没有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大其稠度系数k增大,流变指数n减小。  相似文献   

4.
纤维乙醇发酵工艺的比较及放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高效的纤维乙醇发酵方式,在酶解和发酵适宜的条件下,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对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发酵、预酶解补料批式糖化发酵和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4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变温同步糖化发酵效率较高,其乙醇体积分数为4.98%,比同步糖化发酵提高了7.56%,比预酶解分批补料糖化发酵提高了12.60%,比分步糖化发酵提高了23.07%.在50 L发酵罐内进行了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的放大实验,乙醇体积分数为4.26%;同时对放大实验中酵母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残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乙醇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酶法糖化工业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提高淀粉葡萄糖的转化率。就影响糖化和液化工艺的主要因素:酶的添加量、糖化和液化温度、反应时间、pH 值以及钙离子浓度进行了考察,并对试验数据做方差分析,绘出诸因素与转化率(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DE)的关系曲线。试验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α——淀粉酶加量5单位/克淀粉时,液化温度83℃,醪液pH6.0~6.2,时间26分钟和当糖化酶加量200单位/克淀粉时,糖化温度60℃,醪液pH4.4~4.6,时间4小时,产物的葡萄糖浓度可达18~20%,转化率达98.87%。  相似文献   

6.
法尔凯耐高温高活性酒用干酵母浓醪发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法尔凯耐高温活性酒用干酵母,进行了玉米粉边糖化边浓醪酒精发酵.考察了发酵剂、pH值、营养盐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当调浆料水比为1∶2.11,经过50.5 h发酵,成熟醪中酒份达到16.12%,残还原糖0.22%,残总糖1.26%,淀粉实际产酒率52.29%,淀粉利用率92.08%.  相似文献   

7.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糖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木薯进行酒精浓醪发酵,对其中糖化工艺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优化后的糖化条件为:糖化pH值为4.5,糖化酶加入量为150 U/(g木薯粉),糖化温度为60℃,糖化时间为30min.在此糖化工艺条件下,三角瓶静态发酵的最高酒份可达16.4%(V/V),淀粉利用率为90.68%.  相似文献   

8.
超塑性差温拉深与整形复合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一力耦合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研究超塑性差温拉深与整形复合工艺.计算大拉深比支架件初始毛坯;建立AA5083材料随温度变化的粘塑性本构关系,经子程序将其植入MARC软件模拟;依据模拟结果,制造2套模具并成形了合格零件.超塑性差温拉深的凹模温度为525℃,即此材料最佳超塑性温度,凸模内部通水冷却;整形过程温度亦为525℃.结果表明,成形支架厚度分布均匀,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淀粉质原料的糖化醪的固定化K字酵母连续发酵生产酒精和以糖化醪配制增殖液增殖固定化酵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了适合于本发酵的动力学模型,求取了其模型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10.
无机盐及其与表面活性剂混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代硫酸盐法浸金的研究中,为了弄清无机盐及其与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温度的变化情况,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25℃,50℃)、硫代硫酸钠(50℃)、十二烷基磺酸钠+硫代硫酸钠(50℃)、氯化钠(50℃)、氨水(50℃)、硫代硫酸钠+氨水(50℃)液、氯化钙溶液(50℃)在不同浓度(c)时的表面张力(σ),实验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氯化钠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氨水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到一定值后不再有明显的变化;在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相同浓度的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得出了表面张力随浓度、温度的变化关系。求出了回归参数,回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纤维乙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黑液,为了更好的对纤维乙醇黑液进行处理,利用旋转黏度计对这种黑液进行了流变性测定,并对其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乙醇黑液为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幂律方程,该黑液的温度和固含量对流变特性参数都有一定的影响.所获得的结论对纤维乙醇黑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超支化聚酯应用于聚丙烯纤维的共混改性,研究了超支化聚酯对聚丙烯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超支化聚酯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随超支化聚酯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流变性能得到改善。当超支化聚酯为6%时,体系黏流活化能为45.34 kJ/mol。  相似文献   

13.
以沸石为载体,AgNO3溶液为交换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将Ag离子交换进入沸石中,制成了载银沸石,并将其与稀土添加入尼龙(PA)中共混制备了载银沸石/稀土/PA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添加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纤维的拉伸强度降低,当载银沸石和稀土质量分数达3%时,断裂强度明显大幅度下降。共混体系的流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切力变稀行为,表明共混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添加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随添加组分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流变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低挥发份煤的制备水煤浆的性能,利用黏度计对水煤浆的温度、表观黏度、剪切应力以及剪切速率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加入5种不同添加剂后低挥发分煤水煤浆的成浆特性、最大成浆质量分数、温升特性、流变特性等性能,发现水煤浆的黏度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在黏度为1 000 mPa·s时,加入不同添加剂的低挥发分水煤浆的最大成浆质量分数均在70%左右;加入不同添加剂对水煤浆的温升性能有不同影响,水煤浆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是当水煤浆质量分数较高时,高温可能导致部分添加剂失效;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水煤浆的黏度逐渐降低,为假塑性流体.结果表明低挥发份煤具有很好的性能用于制备高浓度水煤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的接枝共聚物PVDF-g-PNIPAAm作为成膜材料,在纺制温敏PVDF-g-PNIPAAm中空纤维膜前,影响纺丝液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了共聚物纺丝液的性质,固含量、溶剂和温度等因素对纺丝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VDF-g-PNIPAm纺丝液为假塑性流体,流变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固含量的增加,纺丝液表观粘度显著增加;在相同温度下以NMP为溶剂时,表观粘度要高于以DMAc为溶剂;表观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剪切速率下,纺丝液流动性能对温度的依赖性提高,纺丝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流变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海藻酸钠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 IBM 计算机处理数据,发现海藻酸钠是假塑性流体。同时,讨论了温度对海藻酸钠流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ET/水溶性聚酯(WSPET)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ET/水溶性聚酯(WSPET)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ET/WSPET共混体系熔体呈现切力变稀行为,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特征。WSPET的添加量对共混体系的粘度有所影响,体系的粘度与所加剪切应力大小有关。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流变性的各影响因素,如复合溶液的配比、温度、浓度和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等.结果表明:各复合溶液的非牛顿指数n均小于1,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且随着温度的升高,n值不断增大.在所研究的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中,随着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其非牛顿指数n和结构黏度指数都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各配比下的明胶/聚乙烯醇共混纺丝原液均属非牛顿剪切变稀型流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ARG2 Rheometer型流变仪考察了温度对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大花茉莉香精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主要对其进行了5~50℃的温度循环扫描,并对5℃、25℃和50℃三个温度下的纳米香精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纳米香精的黏度曲线在温度循环扫描中基本重合,黏度与温度呈反比关系。不同温度下的纳米香精体系呈现了不同的黏弹性特征,5℃下主要呈黏性特征,25℃下则以弹性特征为主,50℃下体系由黏性特征逐渐转变为以弹性特征为主。该纳米香精符合Herschel-Bulkley流体模型,纳米香精体系经测定属于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在低剪切速率时较高,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急剧下降,在剪切速率大于1S-1纳米香精的黏度逐渐趋向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