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波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将零惯量数学根据加续畦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确定的间歇入渗模型的结合建立了波涌畦灌田面水流运动的零惯量数学模型,提出了波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的设计方法,依此对灌水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应用模拟优化技术对波涌畦灌技术要素组合进行模拟--优化设计,最后以陕西泾惠渠区实际资料为例求得了波涌畦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2.
波涌畦灌适应性研究及灌溉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良军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6,(4):11-15
本文依据实测试验资料,提出了波涌畦灌技术的适应条件,并结合陕西泾惠渠灌区实际,提出了泾惠渠灌区波涌畦灌灌水实施方案,最后分析波涌灌的的灌溉效益,以上研究为波涌灌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浑水波涌畦灌条件下的间歇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依据大田浑水连续及浑水间歇入渗试验资料,探讨了浑水连续入渗和间歇入渗特性及其规律,研究了浑水泥沙颗粒级配组成对浑水间歇入渗的影响,建立了浑水泥沙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减渗率大小的关系,此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7.
节水技术是从水源引水到形成作物产量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减少水的无益损耗,不减少作物正常的需水量,不使作物减产.本文通过对冯家山灌区畦灌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介绍畦灌特点、规格、布设、灌水等技术要素优化组合,有效地改善其在应用推广中灌溉水效率低下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实测资料,研究了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间歇入渗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技术要素量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良军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9(2):9-14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实测资料,研究了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歇入渗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技术要素量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介绍了波涌灌水技术的特点及节水、节能和环保效果,并结合泾惠灌区田间土壤及沟畦条件,提出了在泾惠灌区推广波涌灌水技术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低压管道输水与波涌闸管灌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每年用水总量的45%左右在输、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文中分析了低压管道输水、田间闸管配水和波涌灌溉三者的技术优势,并讨论了三项技术的联合运用在田间输、配水和灌水系统中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了膜缝宽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密度及水深四个因素,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采用极差分析方法,以入渗速率和水平与垂向湿润锋推进距离的比值为评价指标,得出了适宜室内试验条件下膜缝沟灌较为合理的技术要素组合,即当初始含水率为9%、土壤密度为1.45g/cm3时,最优膜缝宽度为5 cm,最佳水深为12 cm。这对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浑水间歇入渗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总结清水波涌灌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浑水波涌灌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提出了相应的3个浑水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这3个模型均为计算浑水间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为浑水波涌灌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