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波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费良军  王云涛 《水利学报》1996,(12):16-22,28
本文将零惯量数学根据加续畦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确定的间歇入渗模型的结合建立了波涌畦灌田面水流运动的零惯量数学模型,提出了波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的设计方法,依此对灌水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应用模拟优化技术对波涌畦灌技术要素组合进行模拟--优化设计,最后以陕西泾惠渠区实际资料为例求得了波涌畦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2.
波涌畦灌适应性研究及灌溉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实测试验资料,提出了波涌畦灌技术的适应条件,并结合陕西泾惠渠灌区实际,提出了泾惠渠灌区波涌畦灌灌水实施方案,最后分析波涌灌的的灌溉效益,以上研究为波涌灌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浑水波涌畦灌条件下的间歇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费良军  王文焰 《水利学报》1998,29(5):0065-0071
本文依据大田浑水连续及浑水间歇入渗试验资料,探讨了浑水连续入渗和间歇入渗特性及其规律,研究了浑水泥沙颗粒级配组成对浑水间歇入渗的影响,建立了浑水泥沙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减渗率大小的关系,此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浑水波涌灌溉的节水机理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表明在浑水波涌灌溉条件下,表土致密层的形成与发展是含沙水流中泥沙逐渐“挂淤”、“落淤”与“入渗滞留”等作用的结果。随着灌水周期的进展,表土致密层的糙率与入渗能力也随之减小,这就为以后各周期的灌溉水流创造了一个加速水流推进与提高减渗效果的新界面,从而达到节水与提高灌水质量的目的。从4个与浑水有关的节水率分析可见,浑水波涌灌溉的节水效果是泥沙与间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泥沙作用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畦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畦灌是我国北方地区目前最主要和使用最广泛的灌水方式之一,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其设施简单、易于运行,但浪费水量是制约该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畦灌的技术要素、水平畦灌技术、畦灌流动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畦灌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畦灌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畦灌入渗机理的完善、畦灌流动模拟的优化及畦灌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柳改霞 《防渗技术》2001,7(4):18-20
为了节约用水和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紧张状况,特简介了涌流灌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节水技术是从水源引水到形成作物产量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减少水的无益损耗,不减少作物正常的需水量,不使作物减产.本文通过对冯家山灌区畦灌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介绍畦灌特点、规格、布设、灌水等技术要素优化组合,有效地改善其在应用推广中灌溉水效率低下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实测资料,研究了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间歇入渗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技术要素量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实测资料,研究了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歇入渗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技术要素量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介绍了波涌灌水技术的特点及节水、节能和环保效果,并结合泾惠灌区田间土壤及沟畦条件,提出了在泾惠灌区推广波涌灌水技术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节约用水和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紧张状况 ,特简介了涌流灌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低压管道输水与波涌闸管灌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每年用水总量的45%左右在输、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文中分析了低压管道输水、田间闸管配水和波涌灌溉三者的技术优势,并讨论了三项技术的联合运用在田间输、配水和灌水系统中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了膜缝宽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密度及水深四个因素,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采用极差分析方法,以入渗速率和水平与垂向湿润锋推进距离的比值为评价指标,得出了适宜室内试验条件下膜缝沟灌较为合理的技术要素组合,即当初始含水率为9%、土壤密度为1.45g/cm3时,最优膜缝宽度为5 cm,最佳水深为12 cm。这对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引黄灌区引浑灌溉的特点,阐述了清水与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的本质区别以及开展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浑水入渗规律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提出了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领域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节水灌溉工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总结,结合喷、滴灌工程技术规范,讨论了关于节水灌溉工程中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波涌流灌溉是一种新型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根据目前的灌区现状,研制开发出一种适于在渠系输水条件下,能够节水、节能、投资省、造价低、性能稳定、群众易于接受的以渠道内灌溉水本身为动力的波涌流自动灌溉设备,并且可利用浑水进行灌溉,不需要净水处理,具有灌水均匀、推进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很适合我国国情的灌水设备。  相似文献   

17.
浑水间歇入渗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总结清水波涌灌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浑水波涌灌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提出了相应的3个浑水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这3个模型均为计算浑水间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为浑水波涌灌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咸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汾河灌区地面灌溉水源严重短缺,影响着灌区农业生产发展。但灌区内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浅层咸水资源,这部分水资源属于劣质高矿化度水。为了利用这部分水源进行农田灌溉,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