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世界葡萄干市场的活跃,贸易量的不断提高,全球葡萄干产量在逐年递增,2001年产量达104.2万t,而我国只有6.4万t,低于美国、土耳其、伊朗、希腊等国。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葡萄干70%是东疆地区晾制的绿色葡萄干,晾制受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而机械加工葡萄干技术有待研究和推广,使葡萄干产业的发展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2.
以7 种透光率不同的套袋材料对薄皮甜瓜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套袋后果实成熟时薄皮甜瓜外观和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套袋明显改善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在不同处理的薄皮甜瓜果实中检测出120 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以酯类为主(76 种),此外还包括醇类(20 种)、醛类(4 种)、烷烯类(10 种)、酚类(4 种)、酸类(4 种)和醚类(2 种)等。在所有处理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均最高,相对含量达到57%以上,各处理之间与对照化合物的数量差别并不明显。每一个处理的化合物都分别与对照进行了比较,相同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90%以上,相同化合物占有的比例较高。7 个处理与对照共有的化合物为27 种,并且共有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的比例在94.02%~99.29%之间,说明几种处理的风味主要还是由共有的27 种物质构成,以上分析表明,套袋处理对薄皮甜瓜的风味影响不大,可以在蔬菜的安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酵葡萄干添加量为3.33%、6.67%、10%对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并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分别添加3.33%葡萄干或发酵葡萄干的面包和普通面包之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葡萄干的添加可以抑制面包芯水分的迁移,添加量越大,面包水分迁移速率越小;添加量为3.33%时,对面包比容和硬度的影响最小,与普通面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干发酵液面包含有甲乙酐、癸醛、2-甲基丁酸等12种独有的风味物质.2,3-丁二醇、糠醛、异戊酸、丙位庚内酯、反式-2,4-癸二烯醛、香叶基丙酮和丙位癸内酯共同存在于葡萄干面包与葡萄干发酵液面包中,而普通面包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80-84
研究发酵葡萄干添加量为3.33%、6.67%、10%对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并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分别添加3.33%葡萄干或发酵葡萄干的面包和普通面包之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葡萄干的添加可以抑制面包芯水分的迁移,添加量越大,面包水分迁移速率越小;添加量为3.33%时,对面包比容和硬度的影响最小,与普通面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干发酵液面包含有甲乙酐、癸醛、2-甲基丁酸等12种独有的风味物质。2,3-丁二醇、糠醛、异戊酸、丙位庚内酯、反式-2,4-癸二烯醛、香叶基丙酮和丙位癸内酯共同存在于葡萄干面包与葡萄干发酵液面包中,而普通面包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5.
6.
选取植物乳酸杆菌、鼠李糖乳酸杆菌和酿酒酵母3种益生菌,制备3种益生菌馒头(SC、SLP、SLR)。以普通馒头(SAQ)为对照,分析比较馒头的比容、质构特性、感官评价以及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馒头相比,益生菌馒头的比容显著增大(P<0.05),其中SLP的比容最大为2.33 mL/g。益生菌馒头的硬度、咀嚼度、胶着度显著低于普通馒头,弹性、回复性等指标显著高于普通馒头,其中表现出最好质构特性的是SLR。由于益生菌馒头外观、口感、口味极佳,其比普通馒头更受欢迎。由GC-MS分析可知,从4种馒头中共检出54种风味物质,其中SLR中风味物质种类最丰富,含有较多特殊气味。综合分析可得益生菌发酵通过增大馒头比容,改善馒头的质构特性,丰富馒头的风味来提高馒头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葡萄干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英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9,(1)
石河子垦区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农业,近几年新建葡萄基地猛增,鲜果市场销售容量小、时间短,葡萄加工成了葡萄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传统葡萄制干生产及加工主要采用自然晾晒方式,时间长,且晾干后多带有泥沙,含杂量高,卫生不达标,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葡萄生产附加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9.
微生物对蔬菜腌制品风味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综述了蔬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发酵作用的类型和种类,乳酸发酵作用,酒精发酵作用和其它微生物的活动。并且探讨了主要微物类群的存在,对成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杀青叶在不同浓度风味蛋白酶液中浸润后,经过揉捻、干燥制作成绿茶,探讨风味蛋白酶对绿茶风味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0~20.0 g/L的风味蛋白酶处理绿茶,茶叶中具有苦涩滋味的EGC、EGCG和ECG等酯型儿茶素分别下降3.35%~31.42%、4.11%~18.67%、1.05%~9.27%,具有醇和滋味的D,L-C含量增加54.51%~141.72%,儿茶素总量下降3.24%~19.03%,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降低率分别为2.99%~5.34%、1.57%~10.58%。鲜味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下降2.33%~7.76%和2.58%~6.89%。当风味蛋白酶浓度小于10.0 g/L时,茶汤苦涩滋味明显降低,且具有一定的鲜爽度。该研究结果为利用风味蛋白酶改善夏秋季绿茶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陈酿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只要注重葡萄酒的后期管理,基本上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和风味。所以不少人认为葡萄酒陈酿之后的均衡调配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对葡萄酒的质量和风味不会有太大影响。其实不然,葡萄酒的酿造是一个对葡萄不断进行物理变化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葡萄酒本身与其他酒精饮料不同,她是一个生命活体,即使装瓶后也不是处在一个静止状态。从目前有关葡萄酒方面的科普杂志及文献可以看出,对陈酿之后研究和探讨最多的是如何稳定葡萄酒中的蛋白质,如何除去葡萄酒中多余的酒石酸盐等,而对均衡调配找不到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湘味卤牛肉品质、改进卤制工艺。方法:研究了脉冲卤制、真空卤制、微压卤制、传统卤制4种卤制工艺过程中牛肉品质和风味的变化规律。结果:随卤制时间延长,各卤制工艺牛肉的NaCl含量、烹煮损失率逐渐增加;色差L*值逐渐降低;咀嚼性、硬度、弹性先增加后降低;脉冲卤制、真空卤制、微压卤制、传统卤制感官评价最高得分分别为89.6,85.2,86.1,83.6,达到最高得分所需卤制时间分别为2.7,3.0,3.0,4.0 h,其中脉冲卤制感官评分最高,达至最高得分所需时间最少;在最高感官得分时,脉冲卤制牛肉的烹饪损失率为23.18%,低于微压卤制与传统卤制(P<0.05),咀嚼性、硬度和弹性分别为5.15,11.21 N和0.782 mm,优于另外3种卤制工艺(P<0.05);脉冲卤制牛肉的肌肉组织破坏程度最低,肌纤维间隙最大;脉冲卤制牛肉中月桂醛、桂酸乙酯、丁香酚等湘味卤制特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12.3%。结论:脉冲卤制最适合湘味卤牛肉生产,可有效提升湘味卤牛肉卤制效率、出品率与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5~40℃条件下干燥4~7h后,婴幼儿配方面条的水分含量、白度值、质构特性、蒸煮损失以及风味等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以及干燥温度的升高,水分含量逐渐下降;干燥条件的改变,对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和风味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面条的白度值受到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P0.05),但在25~30℃/5h的干燥条件下,白度值不受影响。面条的质构品质受干燥的影响表现为弹性下降,硬度随干燥强度的加大呈现上升的趋势。最终得出30℃干燥5h为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过滤吸附除去茶饮料中非生物稳定性物质来研究其对饮料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 茶汤样品经PVPP过滤处理后, 对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及特征成分进行分析与全面评价。结果 分析表明PVPP对一般性指标和基本风味物质的影响很小, 说明PVPP处理不会对饮料造成显著影响, 但对特征性指标苦味值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香味物质顺-3-己烯醇、苯乙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研究表明PVPP能有效地除去茶饮料中的敏感多酚与蛋白, 可明显提高非生物稳定性, 合理利用PVPP调控饮料中多酚含量及构成, 有利于茶饮料风味的改善与保持。 相似文献
17.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9):224-231
以煮熟的猪背最长肌为材料,研究了再热方式和次数对猪肉风味品质的影响。样品在避光透气冷藏的3 d内经不同方式(微波、蒸煮、煎炒)和次数(1、2、3)再热后,评价其感官品质、氧化状态(TBARS值)和挥发性物质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再热能导致样品中含硫肉香味物质的迅速降低和脂肪氧化产物的大量生成,第2次再热时样品的感官品质就已不可接受;采用煎炒和蒸煮对样品进行再热处理,第2次再热后感官品质都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再热方式和次数分别显著影响感官、氧化指标和挥发性成份共54个变量中的16个和15个,分别以显著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可较好的对样品的再热方式和次数进行推断。在检出的38种挥发性物质中,对感官和氧化指标影响最大的为己醛、庚醛、壬醛、癸醛、(E,E)-2,4-庚二烯、(E)-2-癸烯醛、1-己醇、1-辛烯-3-醇、二甲基二硫等9种。因此对猪肉进行再热加工时,再热方式和次数对产品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铜引起液态法调香白酒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生产白酒的设备特别是灌装设备,有时将一些与白酒直接接触,但又无法使用轴承传动的部件(如某轴套采用耐磨的铜套),这样由一定配方配制的液态法调香白酒与铜接触后,存放一段时间,白酒就易产生灰白色或浅蓝色絮状沉淀.这种絮状沉淀是由铜离子与酒用香精等有机物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20.
Cold-pressed sugarcane juice (SCJ) is a beverage rich in vitamins, carbohydrates, and antioxidants. Various sterilization methods impact fruit juice's appearance, nutrients, and flavor. Hence,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how different sterilization techniques affect the flavor, appearance,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SCJ. Freshly prepared SCJs were subjected to two sterilization methods: pasteurization (referred to as PTG) and autoclaving (referred to as HTHP). The pasteurization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at 63°C for 30 min, whereas the HTHP process was applied at 115°C for 30 min. The appearances, Brix value, colors, sugar, organic acid content, and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The Brix and pH values of the juice show little variation across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s. The color index of PTG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ereas the L* value of HTHP increased about 21%,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color change. The glucose and fructose contents of HTHP were 7.03 and 5.41 mg/mL,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PTG (3.26 and 2.33 mg/mL) and control group (3.33 and 2.48 mg/mL). A total of 77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CJ after various heat treatments. Among them, pentanoic acid, octanal, and β-damascenone were the most abundant substances contributing to the overall flavor in the control group, PTG, and HTHP. Pasteurization preserved the original flavor of the juice, whereas autoclaving triggered the Maillard reaction, forming pyrazine and furan-like compounds that altered the SCJ's flavor. In conclusion, pasteurization retained SCJ's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whereas HTHP induces changes in nutrition and imparts a distinct flavo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