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按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计算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值的公式,并推导求沉降的有关参数的公式,根据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保护的需要,引入了两个计算地表变形的指标,并推导出求地表变形的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本文计算方法精度较高,对地表沉降和变形预测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开挖对地表建筑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和分析地下空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对进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利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某地铁开发建设项目,采用ADINA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分析了地铁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特征和规律,得到了地铁及建筑物基础围岩的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探讨了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工程设计、施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有建筑物场地的地表位移和变形,并探讨了基坑开挖深度、土层条件、建筑物位置等因素对地表位移和变形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6,(5):95-96
针对桩锚支护基坑,应用Flac-2D模拟分析了建筑物距离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开挖深度超过12 m时,建筑物距离对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较大。随着锚杆层数的增加,其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H时,建筑物距离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较大。锚杆层数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很大,其影响程度基本与建筑物距离无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合肥地下轨道交通某地铁站深基坑,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情况,研究由此产生的周边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及沉降变形对附近高层建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区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对控制土层变形非常有效,可将该建筑物裙楼桩基础土体水平方向变形差值控制在3 mm以下。根据各观测点地表沉降观测记录和计算分析,得出高层建筑周边土体沉降规律,由沉降产生的建筑物倾斜度也在规范限制之内。  相似文献   

6.
翟金书 《建筑》2009,(11):48-49
探讨了开挖和降水所引起的深基坑沉降对建筑物沉降影响,运用了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法对桩侧位移进行了计算和地表沉降估算。并运用三维有限元对基坑进行变形预测模拟,来研究深基坑开挖及降水所引起的建筑物沉降规律。对类似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工基础》2017,(2):115-119
深圳地铁5号线暗挖段下穿老梅子园密集浅基础建筑物,该处地层富水软弱,属于VI级围岩,地层变形不易控制。为确保隧道暗挖施工及地表建筑物安全,采用超前大管棚加固地层、旋喷桩连续隔断墙和地表跟踪注浆等技术措施控制地层变形。其中,管棚加固用以增加地层支护刚度,减小开挖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旋喷桩墙限制隧道开挖的横向影响;地表跟踪注浆改善土层的力学性能,提高土体的压缩强度。地表监测表明,上述措施有效控制了暗挖段开挖过程中的地层变形,使隧道得以顺利通过该区域。  相似文献   

8.
由于基坑开挖问题的复杂性,传统的分析方法在解决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方面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在深圳某连续墙支护基坑工程中,通过建立基坑体系二维有限元弹塑性分析模型,对开挖过程引起的基坑侧壁和地表变形以及塑性区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较浅时,主要荷载由地下连续墙承担,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横撑的约束作用逐渐加强,侧壁变形、塑性区范围、地表沉降范围均与基坑开挖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土体、支护结构以及临近建筑物的相互作用的深基坑有限差分的数值模型,土体采用应变相关的修正剑桥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特征和规律,得到了基坑和建筑物基础的位移变化规律,探讨了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为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临近建筑物的保护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了采用Photogrammetry技术监测地下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情况。地表变形过大往往会导致地表既有建筑物的破碎,所以量化监测其变形程度在地下施工中尤为重要。Photogrammetry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变形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影像手段获取目标点的三维变形大小。该方法需要从空间多角度对目标点进行摄影测量,获取连续的三维影像信息,通过Photogrammetry软件进行现场目标点重现,进而获取三维可视目标点坐标值。本文通过现场的监测,获取了地表变形的数据,提出了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浅层顶管施工引起路基地层移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覆盖土层薄的超浅层顶管穿越路基施工引起管道周围土体移动会对路面结构造成破坏。结合实际工程,运用有限元模拟超浅层顶管穿越路基引起的地层移动和现场地表变形监测,研究了管道摩擦力、注浆率、顶推力、路面交通荷载等因素对覆盖土层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层移动是先隆起后沉降,覆盖土层下部的移动速度比表层的大;地表变形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超浅层顶管施工对浅埋覆盖路基土层移动,横断面地表沉降变形在工具管纵向通过2倍顶管外径后基本趋于稳定,横向地表沉降沿侧向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主要影响范围在顶管轴线左右两侧各1.5倍顶管外径的范围内;变形要求严格的地面下进行超浅层顶管施工,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柱 《山西建筑》2010,36(15):345-347
根据国内外地铁隧道工程的发展状况,对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与变形规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房屋变形的计算进行了论述,并分别阐述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最后得出了最精确的地表和房屋变形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市某滑坡监测实施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滑坡监测方法有地表位移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而当滑坡处于加速阶段,主要采用应急地表位移监测.因此,测量机器人就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本文结合攀枝花市某滑坡雨季应急变形监测,在滑坡变形的各个阶段,采取灵活的测量机器人全自动化应急监测方案,获取宝贵的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滑坡体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和滑坡体类型,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  相似文献   

14.
浅层顶管隧道施工对路基变形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顶管法作为一种非开挖技术近年来在城市电力电缆隧道以及跨越河流、公路、铁路等地段备类地下管道普遍采用.然而,浅层顶管穿越路基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对公路路面构成一定的风险,项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西气东输二线南昌-上海支干线7标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重庆市邹容广场地下洞室的变形监测原理和仪器设备安装 ,对地下洞室在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昊 《上海煤气》2010,(4):14-15,46
文章通过对由周边土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天然气埋地钢管变形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合适的沉降量计算方法和公式,为沉降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芳等 《工程勘察》2014,(4):76-79,83
为监测地下煤炭开采对某矿工业广场主井井筒造成的影响,建立了井筒地面监测系统,布设了由52个监测点和2个基准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本文在介绍井筒监测网的布设方案、观测方法和各期观测成果质量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移动变形分析,以主井附近地表监测点的移动变形量为例,采用3DMS系统绘制井筒附近地表监测点移动变形过程图,结合地质采矿条件和监测时间,分析了主井附近地表受开采影响的移动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8.
旋喷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被应用到基坑、隧道、路基施工等多种工程领域。旋喷桩施工时,高达数十兆帕的注浆压力以及不断注入的水泥浆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土体变形,危害周边既有结构物的安全。在宁波软土地基上进行了连续旋喷施工试验,研究了连续旋喷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的地表变形。采用了全自动全站仪对施工过程中的周边土体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水平位移为180.31 mm,地表隆起为179.54 mm。累计地表最大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均随与相邻旋喷桩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距离下,越靠近施工区域中心线,位移越大。基于监测结果,提出了一些减小旋喷桩施工对周边土体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合重庆市轻轨较新线大坪车站大跨度地下空间DK7+692断面施工支护体应力监测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该大跨度地下空间支护结构的参数选择、地下空间的开挖方法、支护体结构的应力量测方法及测试手段;分析了支护体初期支护工字钢拱应力、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内应力、临时工字钢支撑应力、二次村砌钢筋应力等测试结果和变化规律;确定了工字钢拱应力急剧增大而可能引起支护体系失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及支护措施,控制了支护体系的失稳,避免施工中险情的发生,实现了隧道的信息化施工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1标段逆作法施工深大基坑为背景,为了更好的了解土体开挖对地下连续墙变形的影响,设计了反应上海软土蠕变效果的离心模型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对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开挖时限、开挖顺序和纵向开挖宽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离心模型试验和监测数据表明,数值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和现场实测出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值都比较接近,可以较好的反映基坑开挖的变形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预留土台和中板对于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由土体蠕变而产生的地下连续墙变形大部分发生在预留土台开挖后,在预留土台开挖后应尽快施作下层板结构,以减小由于土体蠕变而使地下连续墙产生的变形;浅3层预留土台的纵向开挖宽度宜小于深3层预留土台的纵向开挖宽度;采用跳挖方式开挖土台时,应先开挖地下连续墙附近无重点保护对象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