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继承传统精髓,具备现代功能,为当代人喜爱。这是文乾刚根据从业55年经验积累提出的"雕漆设计三原则",并得到雕漆艺人的广泛认可。而他所独有的雕漆技艺也被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誉为"文氏剔红"。2003年,为了让这项流传上千年的传统雕漆艺术不至没落,从北京雕漆厂退休的文乾刚将工厂最后的10多名雕漆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文乾刚雕漆艺术工作室,希望通过雕漆作品融入当代审美理念,让雕漆艺术走进现代生活,以此复兴雕漆艺术。  相似文献   

2.
日本完好地保存着中国宋元时代一批珍贵的雕漆器,成为海外研究中国古代雕漆艺术的重要资料。位于福冈太宰府的九州博物馆是日本四大国立博物馆之一,该馆于2011年举办中国古代雕漆主题展览,本文便节选自该图录。文中介绍了该展览的展品,并且将经扫描分析的雕漆木胎情况作了归纳,鉴于其对中国古代雕漆器胎体研究富有参考价值,特辑录翻译于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记述了五折雕漆地屏《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历程,进而从中展现当代扬州漆器雕漆技艺的艺术特色及其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4.
"玩的",在扬州话里表示一种随意的态度,一如扬州城的闲适与舒服。而这种随意的舒服正是张来喜对艺术追求的体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雕漆小工到闻名全国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注定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登攀之路。30多年的雕漆生涯里,张来喜用不断的创新和异于常人的付出,创作了众多传世精品。更为重要的是,他将玉雕、竹木牙雕等多种雕刻手法运用到雕漆工艺中,兼收北京等地雕漆的所长,提升了雕漆工艺的艺术格调、变化造型和表现手法,形成了扬州雕漆新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5.
扬州雕漆作品在全国较高规格的工艺精品大奖赛中频频获奖,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制作水平已经获得了业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其工艺技法研究和艺术特色研究为其工艺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也是其发展道路上所必须。  相似文献   

6.
涵虚罨秀     
正北京雕漆是传统的皇家手工技艺,颐和园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建筑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乾刚,以雕漆剔红作品将两项历史文化遗产紧密相连。前后历时3年,才完成这件集雕漆工艺、家具艺术、绘画、书法、园林景观艺术等为一体的"巨作"。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恢宏气势,也反映出当下北京雕漆技艺的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让这一皇家手工技艺"穿越"历史,走入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从扬州雕漆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传统雕漆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及小型雕漆在现代文创产品市场中的地位和需求,通过对雕漆技法延承、髹饰涂表、文化符号凝练等方面的分析重构,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整合其他艺术元素,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型雕漆艺术品,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雕漆是一门古老的漆器工艺,通过将色漆在器胎表面反复髹涂百遍达到一定厚度,然后在上面雕刻的一种技法,融合了绘画、雕刻之艺。在宋元时期已经成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1。宋时雕漆漆层较薄,表面平缓,器壁纹样多为花卉。元代雕漆由张成、杨茂领衔。张成之作,花卉大花大叶,翻卷自然,灵动有力,漆色肥润,不留刀痕。步入明清后,便追求繁冗、图案化,器物体量变大。  相似文献   

9.
天水雕漆     
赵晨 《中国生漆》2011,30(2):47-49
天水漆艺历史悠久,在全国漆器行业中举足轻重。经历两千多年改革发展,天水雕漆已成为我国雕漆工艺中出类拔萃的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了天水雕漆的发展历程及其工艺特点,还提到了天水雕漆在家用器具方面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李智瑛  孙晓彤 《中国生漆》2020,(1):34-36,48
漆器在中国的发展已有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积淀和组成部分,而作为其高端产品的雕漆对于国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常。可在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工序繁琐的古老艺术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有些人为求一时之利开创了所谓的注漆工艺,还美其名曰"现代雕漆"。另一方面,雕漆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只有少数的老匠人还在以文化遗产承传者的身份坚守着,而他们的作品又往往价格不菲让普通大众无法承受。那么如何有效调节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发展的这种矛盾,并通过一种更加产业化的方式来继承和发展雕漆就变得日益迫切,而这也正是笔者所探究和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在泰国,漆器艺术和生漆工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且多交叉的学科。在泰国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所使用的生漆主要从Gluta usitata和Gluta laccifera等漆树采取,部分则是从中国进口,系Rhus verniciflua等漆树所产生漆。传统的泰国生漆工艺包括印刷技术、螺钿和珍珠镶嵌技术,以及建筑装饰工程、雕塑等领域。由于生漆是从漆树获得,所以泰国政府的禁止伐木政策致使生漆的产量非常低,已经成为泰国生漆工艺和生漆工业发展的桎梏。本文就泰国生漆的历史、生漆工艺的沿革、生漆工业的发展、漆树的品种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并展望了泰国生漆的将来,使读者对泰国的生漆发展史有个较为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雕漆在中国漆工艺发展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雕漆是漆材质运用的巅峰样式。在雕漆的发展过程中,以"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为代表的元末雕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从漆材质语言角度,以"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为代表的雕漆潜含了漆材质自身发展的规律,漆艺的历史线索是伴随着漆材质的本体特性不断展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地处黄河流域的关中—天水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地区之一。陕南、陇南地区自古盛产生漆,关中、宝鸡(凤翔)、天水一线有悠久的漆器生产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漆文化。周秦汉唐在这里都留下了漆文化的丰富遗存。近现代以来,关中地区的填漆漆器、骨石镶嵌漆器,宝鸡凤翔的罩金漆器、甘肃天水的雕填漆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关中—天水漆艺文化。1990年之后,漆器制造在关中地区基本停滞,在凤翔地区发展缓慢,如今只有在甘肃天水地区顽强生存下来,并在西北地区独领风骚。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一现状的四个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处黄河流域的关中—天水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地区之一。陕南、陇南地区自古盛产生漆,关中、宝鸡(凤翔)、天水一线有悠久的漆器生产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漆文化。周秦汉唐在这里都留下了漆文化的丰富遗存。近现代以来,关中地区的填漆漆器、骨石镶嵌漆器,宝鸡凤翔的罩金漆器、甘肃天水的雕填漆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关中—天水漆艺文化。1990年之后,漆器制造在关中地区基本停滞,在凤翔地区发展缓慢,如今只有甘肃天水地区顽强生存下来,并在西北地区独领风骚。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一现状的四个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孙卫华 《中国生漆》2012,31(3):44-46
解放后,扬州漆器技艺得以恢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老一辈漆器艺人的辛劳和努力,他们不仅对扬州漆器技艺的恢复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以"三国一孔一姜"为代表的扬州漆器老艺人,他们的杰出贡献将永载扬州漆器的发展史册,他们的作品也必将成为宝贵的艺术财富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16.
胎骨是漆器制作的骨架,可以髹漆的胎体种类繁多,主要有木胎、陶胎、金属胎、纸胎、竹胎、皮胎、裱胎(脱胎)、树脂胎等,其中以木胎应用最广。本文着重探讨了漆器底胎工艺的制作技法。不同胎骨,做地工艺虽有差异,但基本类似,主要包括制胎、嵌补、刮灰、砂磨等工序。通过底胎工艺使胎地平整光滑,可提高髹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由于漆器本身制作材料、工艺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古代传世或出土漆器常存在漆皮起翘等现象,破坏了漆器文物的美观和完整性。在漆器传统修复中,常用不同种类的大漆、漆糊或者动物胶作为胶粘剂将脱落起翘的漆皮贴回本体。本文测试了面粉、粳米粉、红薯淀粉及糯米粉在制备过程中的糊化特征,对比了6种漆糊胶粘剂涂刷麻布后的剥离强度,分析了各淀粉糊和漆糊的微观形貌,探讨了各胶粘剂分子结构的区别。结果表明选用粳米糊添加到大漆中制备漆糊最理想,粳米糊加入大漆可提高大漆的力学强度和粘接性能。该研究对于漆器进行科学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生漆技术中的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漆主要是由脂类物质组成。漆酚、虫漆酚和硫醇通过漆酶聚合,产生耐久性非常好的涂料,用于漆器及文物。东方大漆是从亚洲一些国家产的漆树上采集的,这些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Rhus vernicifera)、越南和中国台湾(Rhus succedanea)、泰国和缅甸(Gluta usitata)。在干燥过程中,除水外,没有有机溶剂挥发。近些年绿色化学及可持续发展化学的新理念被提了出来,并考虑用于漆器工艺。大漆是一种来自漆树的天然材料。由于其自固化体系,天然大漆可称为低溶剂、高固含量型的涂料。因此,对于漆液和漆膜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为了让读者对大漆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结合我们实验室的工作,本文对近些年漆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成分分析、酶的催化、氧化、改性、合成及漆器技术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