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选取典型河涌,分析计算了不同的城市建筑密集程度下水利排涝标准与市政雨水标准的对应关系,为城市地区河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佛山市禅城区番村泵站为例,采用佛山市新出台的排水防涝标准,分别计算分析了城市排涝与市政排水标准下的泵站规划流量,并初步分析水利与市政标准的大致对应关系,其计算方法可供平原围区小集雨面积城市排涝泵站规划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采用的是不一样的计算体系,因此,往往产生出50年或30年一遇的水利排涝体系下可以承接多少年一遇的市政雨水而不发生内涝的疑问。本次假设在不考虑管网排水能力,默认管网能够完全排除地面产生径流的前提下,计算以满足50年一遇排涝标准的排涝设施能抵御多少年一遇市政暴雨为目标,通过短历时暴雨过程计算、河涌水动力排涝演算展开研究,并以两种不同特征的涝区作为计算对比分析,得到主排河涌较均匀分布的涝区比河涌单一的涝区承接市政暴雨的能力强,其基本可以抵御5年一遇市政暴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市政排水汇水面积通常小于2 km2,与下游水利排涝存在标准衔接的问题。从工程实例出发,运用暴雨强度公式法、推理公式法和综合单位线法计算市政排水设计流量,讨论分析设计流量在汇水面积、平均坡度二维组合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市政排水,暴雨强度公式法和推理公式法设计流量较为接近,且有交界线,两者均大于综合单位线法。结论为:推理公式法可用作市政排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可以校核暴雨强度公式法,而综合单位线法不可用作市政排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但其计算结果可为市政排水和水利排涝设计流量之间的标准衔接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费永法  李臻 《治淮》2014,(7):8-10
一、前言 城市涝水往往先通过市政管网排水系统收集后再排入河道,部分排涝河道要通过较长的农区才进入骨干排水河道。由于管理体制原因,市政管网排水一般由城建部门负责,而进入河道后的排水一般由水利部门负责。市政排水设计和水利排涝设计在计算目的、设计标准、设计暴雨样本选取和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形成了排涝河道水利排涝标准与市政排水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镇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提出一套合理解决两级排涝标准衔接的理论体系与方法.通过剖析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衔接的本质,揭示市政排水标准和水利排涝标准的衔接存在两类风险:市政排水不能及时排除水利排涝标准内的暴雨涝水,水利排涝不能将市政排水标准内的暴雨涝水有效蓄存或及时排出.两类衔接风险存在的机理是客...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存在的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标准的衔接仍无规范统一方法的问题,以广州市东濠涌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 Works ICM建立东濠涌流域管道、河道及地面二维耦合模型,分析计算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5年一遇以及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10年一遇两种情况下的标准衔接关系,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年一遇市政排水标准与10年一遇水利排涝标准的组合能够满足流域涝水顺利排除的要求,但管道排水口底高程距河底高程的距离过短也会对管道的水位顶托产生一定影响,故建议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应至少保证排水口底高程高于河道底高程0.5 m以上。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惠州市大亚湾某现代化小区为案例,通过市政雨水流量公式与广东省水利洪峰流量经验公式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不同重现期下区域的设计流量,经过对比分析,初步得到惠州市市政雨水重现期与水利排涝重现期的对应关系,为惠州市市政与水利衔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针对城市两级排水系统标准无法衔接的问题,以深 圳市大空港区为例,考虑城市两级排水系统可能遭遇的两类衔接风险,通过构建雨量结构关系分别得到以短历时 暴雨为主和以长历时暴雨为主的设计暴雨重现期衔接关系。同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珠江三角洲雨型分别推求市 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以探讨城市两级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雨峰之间的衔接关系。最终通过 Spearman 相关系数评估截留河流域各条支流的衔接关系与地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利排涝与市政排水设计 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受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作用,且设计暴雨雨峰衔接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德丰围 涌为例,在市政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X 年一遇时,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至少设计为(2~3)X 年一遇才能 实现城市两级排水系统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刘立军  程玉祥  吴益 《人民黄河》2013,(5):30-32,35
为了澄清城市排水规划设计中对暴雨计算的一些误区,合理确定浙江省城市市政排水和城市排涝系统的规模,对"浙江省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作了简要介绍,并从暴雨选样、拟合曲线和参数、设计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浙江省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对实测暴雨资料拟合最优,对降雨地区分布考虑较少;《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对降雨地区分布规律考虑较多,存在"均化"效应;市政排水设计标准总体上低于水利行业的排涝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澄清城市排水规划设计中对暴雨计算的一些误区,合理确定浙江省城市市政排水和城市排涝系统的规模,对"浙江省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作了简要介绍,并从暴雨选样、拟合曲线和参数、设计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浙江省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对实测暴雨资料拟合最优,对降雨地区分布考虑较少;《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对降雨地区分布规律考虑较多,存在"均化"效应;市政排水设计标准总体上低于水利行业的排涝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标准仍无规范统一的方法,为保证设计重现期内的暴雨能够顺利地排出,构建两者的衔接关系十分必要。采用广州市长序列降雨资料构建长短历时降雨量的重现期衔接对比关系,表明汇流历时长短不同是导致市政和水利两者标准中重现期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线的雨峰衔接对比关系。结果表明: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雨峰的重现期大约存在5倍的衔接关系,即一年一遇的市政排水的设计重现期大约对应水利排涝5年一遇的设计重现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利防洪排涝体系与市政排水体系衔接不畅的问题,文章以慈溪市城区为例,在实际应用层面,对流域布局、市政排水管网重现期、内河水位、管网排口、内涝风险、城市竖向、超标应急等进行研究分析,构建水利防洪排涝与市政排水的高效衔接方案。该方案通过标准衔接、竖向衔接、工程措施衔接等多角度阐述水利防洪排涝与市政排水的高效衔接要求,为科学构建城市两级排水体系提供了全面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区排涝与管网排水问题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区域排涝系统由众多片区的雨水管网和河涌(排涝涵闸、泵站)等组成,各小区雨水经管网排入河涌,或再经河涌调蓄后由排涝涵闸、泵站排入承泄区.但由于雨水管网和城市内河涌的规划和建设分别由城建部门和水利部门负责,造成两者采用的规范标准和水文计算方法也有很大差别.该文以广州国际生物岛排水与排涝规划设计为例,分别介绍两者的计算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排涝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不同标准和规范对城市治涝标准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北方城市雨水均通过排水管网排泄至承泄区,要求城市雨水管的设计规模应同时满足常遇暴雨和稀遇暴雨形成涝水的排除要求。目前,市政排涝设计中一般按常遇暴雨确定设计规模,缺乏对稀遇暴雨排除要求的分析,而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的往往是稀遇暴雨。通过对银川市中心城区排涝规模的分析计算,找出地面涝水排除标准与雨水干管排水标准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规范确定其治涝标准。结果表明:区域地面排水标准与雨水管排水设计重现期及相应排水流量应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才能使城市雨水管满足常遇暴雨及时排除和稀遇暴雨在一定时间内排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深圳南山区前海治涝小区治涝规划制订中,通过对深圳市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和广东省水文图集计算表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使两种不同的治涝标准、计算方法的排水模数得以衔接,并依此排水模数对水闸、泵站、主排渠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提出城市排涝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治涝标准,搞好设计排涝模数与现行排涝模数的衔接,治涝建设与城市开发应同步进行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福建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福建前沿的工程实例,从规划理念、防洪排涝和市政排水标准的区分、设计暴雨不同计算方法的关系、产汇流计算方法及河网水利计算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区管道排水标准与水利排涝标准缺乏有效衔接已成为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有必要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次引入破坏率概念,选取南京市南京站作为雨量代表站,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方法,深入考虑河道水位顶托对管网排水的影响,研究管网排水与水利排涝之间的重现期衔接关系。结果表明,在破坏率影响下,管道排水设计标准2a、3a、5a分别对应河道排涝标准10a、15a、20a,在压力流下可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城市内河涌综合整治,其中排涝是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佛山市南海区解放涌水系规划,重点介绍标准选用、计算公式选用及计算方法,引入水面率及兴建调蓄湖对排涝规模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中解决好这几个问题,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南沙明珠湾区水系规划为对象,研究城市水系竖向标高系统。进行水利计算,初定防洪规划下的的布局与堤防高程,确定防潮堤结构形式为超级堤,对滨海城市防洪(潮)堤防结构形式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采用“调蓄、自排、抽排”等多种排涝模式相结合,确定平时内河涌管控水位和排涝安全管控水位,实现了河涌多种功能之间的协调和衔接,这对满足水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河涌多功能要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