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不同温度煅烧下得到的电纺ZnO纳米纤维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分析。以醋酸锌和聚乙烯醇(PVA)制备前驱体,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纤维,然后以400,500,600和800℃高温煅烧2 h得到氧化锌纳米纤维。采用热重分析(TGA)、元素分析(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得到的纤维的形貌、结构进行测试分析。未处理以及以400,600和800℃煅烧后纤维的直径分别为207,135,158和200 nm,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00,500和600℃煅烧后得到的ZnO晶粒尺寸分别为24.25,33.52和35.37 nm,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对比不同温度煅烧后得到的氧化锌纳米纤维,确定最佳煅烧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2.
以XRD、TEM、激光粒度分布对自制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进行表征,对其抗菌、抗藻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PAAS分散后,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的团聚程度大大降低,分散剂PAAS的加入质量分数对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分散效果的影响呈抛物线状,最佳加入质量分数为48%,平均粒径为11.8nm。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具有优良的抗菌、抗藻和安全性能,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mg/L,对小球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mg/L,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的LD50为9260mg/kg,对皮肤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维多孔结构的In2O3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分析前驱体复合纳米纤维的热处理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In2O3的晶体结构;利用四探针测试In2O3纳米纤维的导电性,并探讨煅烧温度对其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纺前驱体复合纳米纤维成型良好,且经不同温度煅烧后产物仍保持纤维结构,但纤维直径明显减小。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In2O3均为立方铁锰矿型,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In2O3纳米颗粒逐渐增大,晶体更加完整,导电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以ODA与F-127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ZnO前驱体,将其600℃煅烧后在富氧条件下退火10h制得ZnO纳米晶。对产物进行TEM、SEM、XRD等分析,所得ZnO前驱体平均粒径为10nm,ZnO纳米晶平均粒径为60nm,并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电致发光测试结果表明:经富氧条件退火后的样品分别以波长为740与590nm的红-橙光辐射为主,并且研究了退火气氛(缺氧与富氧)、煅烧温度、退火时间及激发电压等因素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具有高纯度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σ(BSCF),采用X射线、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沉淀合成法中溶液pH值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相结构、组成成分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升高使前驱体由草酸盐沉淀向氢氧化物沉淀转化,在pH=10条件下,前驱体1100℃煅烧2 h后形成了单一的立方型钙钛矿型结构,比在pH=6条件下的前驱体煅烧温度降低了约100℃,而且成分配比更为准确.研究认为前躯体溶液的pH值对煅烧产物的组成和形貌影响至关重要,这主要是由于pH值的不同改变了前驱体的组成和颗粒形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CdS/ZnO复合颗粒的制备与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ol-gel法制备了ZnO前驱体,并通过水热反应得到了CdS/ZnO复合颗粒.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其结构、组成及形貌,并对其电致发光(EL)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dS纳米晶生长在ZnO基体上;EL谱表明没有煅烧的CdS/ZnO复合颗粒表现为CdS的激子发射,发光强度较纯CdS有了明显的提高;而煅烧后的CdS/ZnO复合颗粒则表现为ZnO的缺陷发射,发光谱的半高宽较纯ZnO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ZIF-8及La掺杂ZIF-8为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制备ZnO及La掺杂ZnO纳米颗粒.研究了La掺杂对ZnO纳米颗粒的形貌、晶体结构及气敏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掺杂有利于获得更小粒径的类球形纳米结构,但La掺杂未改变ZIF-8及衍生ZnO纳米结构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纳米ZnO为载体,采用金属离子掺杂的方法制备了Ag/ZnO复合抗菌剂。通过TEM、XRD和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Ag/ZnO复合粉体是一种纳米复合抗菌剂,粒径在18nm左右,并且银以Ag2O的化学态存在于Ag/ZnO复合粉体表面,在ZnO的位置上进行了有效掺杂。掺杂银有效的提高了纳米ZnO的光催化性能以及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硫酸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锌粉体。对前驱体进行DSC-TG分析,对煅烧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利用谢乐公式计算晶粒度。结果显示,前驱体在300℃时基本分解完毕;550℃煅烧可制备出结晶良好、35-45nm的氧化锌粉体;提高沉淀反应的温度能降低纳米ZnO粉体的粒度。  相似文献   

10.
抗菌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制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的亲油改性,利用改性后的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制备天然橡胶(NR)纳米复合材料,探讨了抗菌NR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抗藻性能.结果表明: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经磷酸三丁酯(TBP)改性后,沉降率从接近1减小到0.2以下,亲油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将TBP改性后的抗菌剂加入到油性介质正己烷中,抗菌剂分散均匀,粒径在100nm以内;在NR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中,随着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正硫化时间减小;经检测,抗菌NR纳米复合材料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率达98%以上,且抗菌率随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抗藻性能达到最优零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温度交变、冲击试验设备相关技术文件及试验数据,对其动态技术指标的评价方法进行讨论,并对温度交变、冲击试验设备校准方法中温度变化速率计算、测量点位置、负载情况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光源相关色温计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代彩红  于家琳 《计量学报》2000,21(3):183-188
本从光源的色温及相关色温的定义出发,讨论了色温的三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低温丙烯罐的预冷工艺进行了较为仔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预冷操作方法,确保了丙烯贮罐内罐基本维持每小时温降1℃.罐内任意两点温差不超过10℃的操作条件,对刚刚维修之后的低温丙烯贮罐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低软化温度无机胶粘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废玻璃粉、B2O3、ZnO和P2O5等氧化物为主要原料,研制低粘接温度的无铅环保型易熔玻璃。实验中先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表,对废玻璃粉添加量为30%(质量分数)的样品进行了正交实验,测定其粘接温度瓦和熔化温度Tm;并对添加MgO、CaO、Al2O3等氧化物引起的易熔玻璃瓦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环境试验,分析得到了典型被校压力表与数字压力计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的环境影响,为压力现场校准数据修正提供依据和参考,提高现场压力校准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 not intrinsic to material but depends on specimens and mode of loading used for tests. Here, the linear dependence of transition temperature with constraint is shown. Constraint is evaluated by the effective T stress which is the value of the stress difference distribution for the effective distance provided by the Volumetric method.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gives the best choice of the referenc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by reducing conservatism when comparing with intrins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studie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概括介绍液氦温区国际实用温标的发展情况,系统地给出温标T24,T29,T32,T37,TBS,T48,T55E,TL55,T58,T62,T68,T76以及目前正在采用的T90之间的转换关系,为此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可直接用于以上各温标间的数值转换.  相似文献   

18.
熔化温度范围(包括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是关系到焊料使用性能的基本参数之一,但目前对其测试的方法较多。对SJ/T 11390-2009,GB/T 1425-1996,JIS Z 3198-1-2003规定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纯锡焊料进行了试验,发现按GB/T 1425-1996规定方法测试的液相线温度的相对误差较小,是更为准确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高温拉伸试验标准的控温精度和温度均匀性的要求,对现有的某万能试验机的高温拉伸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增加了双移动对开式电阻加热炉,改造了高温拉伸夹具,并升级了温度控制器。结果表明:改造升级后明显提高了试验机高温拉伸试验的工作效率、控温精度和温度均匀性,使其完全能满足高温拉伸试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蓝宝石光纤温度传感器测温上限难以突破1 700℃的瓶颈问题,本文分别从传感器测温结构和感温材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改进,以满足对2 000~2 500℃超高温的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接触-非接触相结合的新型传感器测温结构,并结合非接触式测温结构特点给出了Plank黑体辐射温度误差补偿公式,解决了非接触结构的准确测温问题.结合不同感温材料特性分别对难熔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和C/C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包括材料强度、密度、抗氧化性、塑性、熔点等,筛选出适合作为超高温传感器的备选感温材料.针对筛选出的感温材料设计了抗热震性试验和抗氧化烧蚀试验,实验结果表明Hf B2-Si C复合材料能够满足超高温环境下对感温材料物理特性的特殊需求.传感器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非接触式新结构和Hf B2-Si C感温材料的新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可对2 500℃高温进行长时间稳定测量,测量精度达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