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米W-Ni-Fe高比重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17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观察化学共还原法制备的纳米W-Ni-Fe复合粉末,同时研究了添加纳米复合粉末对W95Ni3.5Fe1.5高比重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还原法制得的W-Ni-Fe复合粉末粒度在30nm左右,分布均匀,形状呈不规则状;当添加纳米复合粉末的质量所占比例为33.3%时,所制得的W95Ni3.5Fe1.5合金密度、致密性最高,硬度亦较好,这与理论分析计算的添加纳米复合粉末的体积比为26%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W,C,Co为原料粉末,经机械活化-反应热处理工艺制备纳米晶WC-Co复合粉末。结果表明:活化粉末的固相反应具有以下特征:反应温度低,反应速度快。在800℃热处理时已有大量WC生成。在850℃保温25minW2C完成了向WC的转化。经900℃保温35min制备了晶粒尺寸为30.5nm的WC-Co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3.
高能球磨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转速多次循环高能球磨工艺在32min制备出了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5nm的纳米WC-10CO-0.8VC-0.2Cr3C2(重量分数)复合粉末,并用化学元素分析、XRD,TEM,DTA对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变转速多次循环高能球磨工艺制备的纳米WC—CO复合粉末,化学成分合格,杂质含量低,球磨效率高;球磨过程是一个晶粒逐渐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晶格畸变逐渐增加、粉末体系能量逐渐增大的过程;球磨得到的WC-Co纳米复合粉末颗粒形貌基本为球形,粒径分布较宽,颗粒中存在着一些团聚体,平均颗粒尺寸约为50nm;纳米WC-10Co-0.8VC-0.2Cr3C2(wt%)复合粉末的共晶点约为1280℃。纳米复合粉末中W,Co,V,Cr元素分布均匀弥散。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重点对不同批次的ITO、ZrO2纳米复合粉末的相结构、晶粒平均尺寸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对ITO纳米复合粉末的形貌、粒度分布分别进行了观察和测定,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ZrO2纳米复合粉末的形貌,结果表明,多种方法相结合可对纳米复合粉末的微观结构参数进行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700℃、保温90min的条件下进行还原,制得了纳米级90W-7Ni-3Fe复合粉末,并研究了不同稀土La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及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所制得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氧含量、氮含量、碳含量等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加稀土La时所制得粉末的dBET为96.6nm、晶粒尺寸为26.1nm、Fsss为0.64μm、氧含量为0.23%、氮含量为0.17%、碳含量为0.028%,粉末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还原粉末由W和γ-(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的稀土La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晶粒的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当La的质量分数在0—0.8%范围内(占90W-7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百分数),随着La含量的增高,粉末晶粒尺寸和颗粒粒度逐渐减小;添加0.8%的La可以制得费氏粒度(Fsss)小于0.36μm,dBET小于60nm,晶粒尺寸小于22nm的纳米级90W-7Ni-3Fe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纳米WC-Co复合粉末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分别以偏钨酸铵(AMT)、可溶性钴盐、有机碳和超纯碳黑为原材料,采用喷雾转化和连续低温还原碳化法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末,研究雾化转速、转化温度、碳源的选取对纳米WC-Co复合粉末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WC-Co复合粉末呈空壳球形结构,晶粒尺寸在100 nm以下,壳体有大量孔隙并存在破裂现象,Co相以fcc结构存在。在一定范围内,随雾化转速降低,颗粒尺寸增大;随转化温度升高,粉末球形化程度降低;有机碳源制备的复合粉末比碳黑制备的颗粒尺寸更大,壳壁更薄。  相似文献   

7.
通过H2-CO共还原法对Fe-18Cr-9W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5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Fe和Fe-(Cr,W)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Fe-18Cr-9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58μm。平均BET粒度小于80nm,晶粒粒径小于50nm,粉末氧含量小于0.14%的纳米级Fe-18Cr-9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纳米WC-Co复合粉末喷雾转化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流程短、组元分布均匀、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从而衍生出多种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法。  相似文献   

9.
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及其烧结特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综述了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工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纳米WC-Co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的烧结特性,并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纳米结构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介绍了一种制备纳米结构WCCo复合粉末的方法———热化学合成法。该方法包括原始溶液制备、喷雾干燥生成化学均匀的前驱体粉末及其流化床热转化为纳米结构WCCo复合粉末。论述了制得的纳米结构WCCo复合粉末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纳米级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到的产品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同时给出了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纳米级(晶)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纳米级(晶)钨基舍金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产品进行分析和介绍,同时指出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纳米陶瓷粉末的制备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陶瓷粉末应具备高纯度、组成可控、成分均匀、具有所需物相、颗粒尺寸小且分布范围窄、无硬团聚体等特性,然而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本文综述了纳米陶瓷粉末的制备方法,如水热法、气相沉积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并从粉末特性、实用性及经济性等方面对制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全面讨论,指出,追求高的性能/价格比始终是制粉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制备微细金属粉末的阴极旋转式电解机。该电解机的阴极板可以旋转并且转速可调。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以制备粒度20~50nm、形态近球形的铜纳米粉末。  相似文献   

15.
超声水解法制备抗团聚纳米ATO粉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超声水解和常规电磁搅拌水解法制备了ATO纳米粉末,对其进行了XRD,SEM,TEM检测和电阻测量,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得的粉末团聚度,并从机理上作了解释。结果表明:超声波对醇盐水解法制备ATO纳米粉末的团聚有抑制作用,但其电阻率比常规电磁搅拌水解法制备的ATO纳米粉末稍高。  相似文献   

16.
以InCl3、SnCl4、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ITO粉体,探讨了沉淀剂种类和煅烧温度对ITO粉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氨水可制备针状、粒度分布窄的纳米粉体,沉淀剂为尿素时则为块状、粒度分布较宽的微米粉体;随煅烧温度的提高,粉体的比表面积呈下降趋势,从700℃的28.65m2/g下降到900℃的12.23m2/g;氨水作沉淀剂且煅烧温度为700℃时可获得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物相单一的纳米ITO粉。  相似文献   

17.
钨基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钨基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对合金材料的成分设计及其制备工艺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粉末原料的纳米化及添加晶粒长大抑制剂是制备高性能钨基合金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纳米金属粉末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米金属粒子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 ,在现代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属粒子研究发展情况 ,包括纳米金属粒子的基本效应、表征、应用、制备、表面改性等方面 ,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高密度合金的金属粉、复合粉和合金粉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多种粉末制备的工艺流程与特点以及钨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机械合金化Ti/Al合金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维摆动式球磨机机械合金化Ti/Al二元粉末,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结构的变化。Ti/Al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后,颗粒尺寸下降,Ti、Al晶粒各自逐渐细化至纳米级尺寸,且部分形成非晶,球磨15h后发现了TiAl和Ti3Al金属间化合物。将机械合金化后的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烧结试样的组成相主要为TiAl和Ti3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