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SY-P14复合发泡胶进行了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热分析,确定了该发泡胶的固化温度.研究结果表明,SY-P14复合发泡胶的综合性能达到了研制指标,耐环境性能优良.SY-P14复合发泡胶广泛用于雷达天线罩的制造.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抗菌剂STU—AM101抗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STU—AM101有机硅抗菌剂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STU—AM101有非常好的抗菌效果,经其整理的织物多次洗涤后仍有很好的抗菌性能,是较为理想的抗菌整理剂  相似文献   

3.
赵春艳  王静  冀志江  王晓燕 《涂料工业》2014,44(10):48-51,55
通过添加纳米银溶胶、玻璃载银、磷酸锆载银3种抗菌剂制得抗菌内墙涂料。用贴膜法和抑菌圈法测试了涂料的长效抗菌性;用扫描电镜测试了抗菌涂料与细菌的作用状态,并测试了抗菌涂料的色差变化。结果表明:扫描电镜下能很好地观察到涂膜与细菌的作用状态与形貌;自制玻璃载银抗菌涂料的色差变化最小;加入0.6%载银抗菌剂的内墙涂料初始抗菌率达到99%以上,但放置3个月后,抗菌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乔海涛  邹贤武  齐楠 《粘接》2003,24(5):27-29
对FP发泡胶进行了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热分析,研究了该发泡胶的固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发泡胶的力学性能与填充密度、固化温度等有关。增大填充密度,可提高管剪强度;提高固化温度,可增加剪切强度。FP发泡胶中温固化,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抗菌陶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传统抗菌陶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用硼泥制作抗菌陶瓷的创新之处,并还介绍了抗菌陶瓷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抗菌聚丙烯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表面处理的无机抗菌剂和共聚聚丙烯(PP)及助剂熔融共混制备抗菌PP,研究了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性和抗菌PP的抗菌性能、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当抗菌剂质量分数为0.5%时,抗菌PP具有强抗菌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到99.0%以上;加入质量分数为1.00%的抗菌剂则具有强抗菌持久性.同时抗菌PP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载银蒙脱石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兵  武昕  王国清 《硅酸盐通报》2009,28(5):951-954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啤酒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试管振荡试验法,检测载银蒙脱石的抗菌性能,并进行抗菌剂的耐水性和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载银量在2.5%~3.0%之间的载银蒙脱石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抑菌和灭菌性能.载银蒙脱石抗菌剂具有广谱抗菌性,不易分解失效,抗菌时效长,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8.
抗菌日用陶瓷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利用景德镇华良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研制出抗菌日用陶瓷,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在釉中加入量达到2.0wt%,抗菌陶瓷餐具的抗菌率可以达到99.9%以上。  相似文献   

9.
无机抗菌粉体中银价态与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以SiO2为基体,Ag^ 作为主要抗菌成分的无机抗菌剂粉体,控制银离子的含量为n(Ag):n(Si)=0.0286时,在无机抗菌剂中分别引入摩尔分数约30%的Al^3 或60%的Zn^2 ,用于稳定无机抗菌剂中银价态,制备出不变色的无机抗菌粉末。利用XPS技术分析和抗菌性能测试,研究不同温度下抗菌粉体的抗菌性能和银价态关系,揭示含银无机抗菌剂银价态和抗菌性能关系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离子的价态对粉体的抗菌性能影响很大,当银离子以AgO状态存在时,粉体的抗菌性能较好,若为银单质存在,则抗菌性能下降。Zn^2 的加入,有利于稳定高温时抗菌粉体中的银离子仍以银的氧化物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10.
稀土铈掺杂纳米氧化锌抗菌聚乙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E为基体树脂,选用自制的Ce^4+/ZnO复合抗菌剂,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工艺制备了PE抗菌功能塑料,并对其抗菌活性以及抗菌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稀土Ce^4+明显提高了纳米ZnO的抗菌能力。当抗菌剂粉体的添加量为PE质量的1%时,PE抗菌塑料的性价比达到最佳,具有优异、长效的抗菌性能,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到97%以上,并且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要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1.
GMA对天然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双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加入到天然胶(NR)/改性蒙脱土(EMT)体系中,原位反应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抗热氧老化、抗紫外光老化和抗臭氧老化实验。结果表明,GMA与NR和改性蒙脱土同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网络结构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天然橡胶的化学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坚 《特种橡胶制品》2001,22(3):57-60,51
介绍了天然橡胶的环氧化改性和氯化改性,天然橡胶的氢氯化、氢化、环化和接枝改性及热塑性天然橡胶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RPA分析不同硫化体系对NR动态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频率增加,混炼胶和硫化胶的G’增加,混炼胶的Tanδ减小,硫化胶的Tanδ增加;应变增加,混炼胶和硫化胶的G’减小,混炼胶的Tanδ在应变大于20%迅速增加,硫化胶的Tanδ在应变2%出现峰值;温度增加,混炼胶的G’减小、Tanδ增加,硫化胶的G’增加、Tanδ减小。不同硫化体系三种扫描下,硫化胶的G’顺序:SEV>EC>CV>EV,主要是单硫键、双硫键与多硫键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获得较高的G’。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干燥方式对天然胶性能影响,采用了烟熏烘干,微波烘干,直接烘干,絮胶烘干等不同干燥方式,探讨了不同干燥方式下产品特性、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微波烘干烘干时间远远短于其他几种方式,天然胶产品中几乎不存在烘干过程中的夹生胶情况。四种方式中微波烘干纯胶、碳黑胶配方、白炭黑配方均得到优越的物理性能,絮胶烘干方式次之。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中,可得碳黑配方的硫化胶中,絮胶烘干得到的天然橡胶产品tanδ值最小,而在白炭黑配方的硫化胶中,微波烘干所得天然胶产品tanδ值最小。  相似文献   

15.
探讨发泡剂和硫黄硫化体系对NR/SBR并用海绵胶硫化 发泡特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应根据海绵胶的硫化 发泡工艺和物理性能要求选用发泡剂AC和DDL系列;采用发泡剂DDL105,硫化体系的硫黄用量为1~1 2份、促进剂CZ用量为0 5份,海绵胶的硫化与发泡速度匹配性好,拉断强度较高,回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锌(ZDMA)为补强剂,研究硫化剂DCP用量、ZDMA用量和硫化时间对ZDMA/NR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剂DCP存在的情况下,ZDMA对NR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ZDMA/N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明显改善;当ZDMA和硫化剂DCP的用量分别为15和1.5份、硫化时间为1.5t90时,ZDMA/NR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精制制碱盐泥填料替代或部分替代轻质碳酸钙在NR胶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R胶料中用精制制制碱盐泥填料替代或部分替代轻质碳酸钙,胶料的t90缩短,硫化胶的扯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提高,扯断永久变形和邵尔A型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热重(TG)分析法进行NR并用胶中并用比分析。结果表明,以TG曲线的一次微分或二次微分曲线中的最小变化点为分界点,得到两种橡胶的质量比,以两种橡胶的质量比对实际并用比作图,得出线性回归方程,从而可以得到各类橡胶并用比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NR/BR体系适用范围为20/80~70/30,NR/SBR和NR/EPDM体系适用范围为20/80~80/20,NR/CIIR体系适用范围为40/60~90/10。  相似文献   

19.
硅藻土补强NR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偶联剂Si69为改性剂,制备改性硅藻土/NR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理性能、热稳定性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硅藻土/NR复合材料相比,改性硅藻土/N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玻璃化温度升高,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相近.  相似文献   

20.
白炭黑与NR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白炭黑与NR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炭黑补强NR结合橡胶中白炭黑-NR化学作用占优势;随着白炭黑表面羟基含量的增大,胶料中结合橡胶总质量分数(wBt)和化学结合橡胶质量分数(wBc)呈单调增大趋势,物理结合橡胶质量分数(wBp)变化不大;与炭黑补强NR相比,白炭黑补强NR的wBt和wBc均较大,化学结合橡胶在二甲苯中全部离解的温度高100 ℃左右,化学键强度较高;白炭黑补强NR硫化胶中化学作用占优势,对强度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并随着白炭黑表面羟基含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物理作用变化趋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