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凸出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一般首选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来提升视力。由于圆锥角膜形态多样,所以需要使用不同设计的RGP进行矫正,市面上有非球面设计、多弧设计、环曲设计、ROSE-K设计等。本文通过两则案例,与从业者探讨不同情况下使用非球面设计与多弧设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正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视力损害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多种综合症的组成部分。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后,不伴有炎症。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角膜穿孔,形成瘢痕,视力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3.
圆锥角膜(keratoconus)多于青春期发病,缓慢发展。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经常出现明显的眼睛不适,比如干涩、流泪,急性圆锥角膜病人还会有突然的眼睛疼、流泪的症状。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视力显著下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本文列举了3个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确定的圆锥角膜病例,并使用了不同设计的圆锥角膜镜片进行矫正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视觉质量,以期为临床验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配戴RGP(包括圆锥镜片)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和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1~2018.1进行治疗的圆锥角膜患者40人30眼,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轻中度、重度两组,其轻中度20眼,重度10眼。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前和戴镜一年后的角膜曲率与散光的变化及眼部的安全性。结果:轻中度(50D≤Ks55D)、重度(55D≤Ks60D)组戴镜前后角膜曲率和散光均存在差异,但重度组戴镜后在不同时间ks、kf及散光值上均与戴镜前相比出现好转,差异显著,P0.05,共出现并发症2例(6.67%)。结论:RGPCL长期配戴能够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有效延缓了角膜曲率的增加,从而控制圆锥角膜的进一步发展。在配戴RGP期间角膜较为安全,可长期配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配戴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K值变化的控制作用。方法:初次配戴RGPCL的病例常规均使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角膜散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进行视力及眼屈光检查;除此之外,还需做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检查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按圆锥角膜形态的改变将50例患者分为3组,将3组患者初查角膜曲率K值与第1年和第2年的角膜曲率K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RGPCL佩戴者2年的观察发现,圆锥角膜患眼角膜曲率K值均有下降(p0.05),说明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和轻、中度圆锥角膜有较好的矫形作用,通过坚持配戴RGPCL,92.6%圆锥角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RGPCL可以有效控制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的变化。对于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患者,选择配戴RGPCL应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眼睛的散光分为规则性散光不规则性散光。通过戴框架眼镜以得到矫正的散光称之为规则性光。通过戴框架眼镜不能矫的散之为不规则性散光。轻度的角膜散光一般可通过戴隐形眼镜也能使视力达到正常。现就规则性散光与眼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散光眼属屈光不正临床之一,其中轻度生理性角膜散光在临床验光中占40%左右,中度散光眼10%左右,高度散光眼在临床见的不是太多。其中大多数散光眼均属规则性散光,可用散光镜片进行矫正,散光眼的矫正以消除视力疲劳,提高视力为主要原则,通过适度合理的矫正,既能提高患者的视力,又能增加戴镜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8.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具有良好的透氧性、生理相容性、抗沉淀性,镜片弹性模量高[1]。由于材质特殊也让其具备了一些特殊作用:如矫正高度近视、角膜性大散光[2]、改善屈光参差带来的视觉差异[3]、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发展[4]、矫正准分子术后的不规则散光[5]等,为广大患者带来良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中高度散光和偏位在验配角膜塑形镜过程中是较多见的问题,由于眼睑及角膜形态因素的影响导致偏位,比较常见的是顺规散光导致上下偏位,眼睑外拉力、逆规散光导致的左右偏位以及角膜不规则泪液分布不均等导致的无规律偏位,以及中高度散光导致不能形成均匀稳定的负压和稳定的中心定位,很难形成均匀的近视性离焦环。本文介绍一例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  相似文献   

10.
101.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然而当眼的屈光介质(如角膜、晶体、玻璃体等)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时,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眼的屈光介质混浊,可用手术来治疗,而屈光不正则需要用透镜来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11.
细说散光     
什么是散光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状况,与角膜的弧度有关。人类的眼睛并不是完美的,有些人眼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便称为散光。轻度散光不影响视力,一般不用处理。但中高度散光可引起弱视,需要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2.
<正>不规则角膜可能是由角膜疾病、角膜移植术后、屈光术后、圆锥角膜或眼外伤等原因引起,进而导致角膜地形图出现异常,这类患者配戴框架眼镜矫正效果往往不佳,目前有效的矫正方式为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以下简称RGP)。需要指出的是,虽然RGP优势显著,但不规则角膜患者的验配流程相对复杂,验配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与技巧,才能为患者找到相对良好的配适状态,而且有些非常不规则的角膜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矫正效果。相比RG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散光眼存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容易忽视但又直接影响患者视力和视觉舒适感的泪液透镜。方法:结合主客观验光对散光眼病例样本形成的泪液透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验配工作中,将泪液透镜的影响列入配镜处方的考虑范畴时,患者配戴这样的角膜接触镜视力较佳,且视觉舒适感良好。结论:散光眼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必须充分考虑泪液透镜对验配效果的影响。软性角膜接触镜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的泪液构成的汨液透镜,对软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散光眼患者)。但是,验配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验配失败后,又盲目地对配镜度数进行增减,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视力及视觉感受。 本文结合实践工作中散光眼的验配情况,对汨液透镜影响验配的效果进行一些定量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结论,验配人员在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应充分考虑泪液透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合理的配镜处方。现将结果分析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osek对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方法:应用TMS IV角膜地形图仪将确诊为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患眼35例(轻度组15眼、中度组10眼、重度组10眼),验配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osek(Rose-k),并与其裸眼及配戴框架眼镜(SP)进行矫正视力的对比,1年内定期观察患眼的配适状态、角膜反应情况、矫正视力以及应用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比较分析患眼配戴Rose—k前后角膜中央曲率、锥顶曲率、最大子午线屈光度第6-8环的平均值(KS)、子午线屈光度第6-8环的平均值(AVERK)、角膜散光(CYL)、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等各参数的变化,分析Rose—k对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35.0%,配戴Rose—k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91.4%;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8.6%,配戴Rose—k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31.4%。32眼(91.4%)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3眼(8.6%)为可接受的两点接触的配适状态。配戴Rosek一年后,轻、中、重三组患眼的角膜中央曲率、锥顶曲率、KS值、AVERK值均有显著下降,轻度组患眼的CYL有显著下降,中、重组患眼的CYL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意义,轻、中、重三组患眼的SAI及SRI亦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意义。所有患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配戴Rose—k前已出现的角膜斑翳无进一步加深,镜片的舒适度得到了每例患者的认可。结论: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患眼配戴Rosek不仅能获得理想的矫正视力、良好稳定的配适状态、舒适度和安全性,而且对病变区的角膜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散光是人类眼屈光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散光眼是一种屈光系统光学缺陷,低度的散光容易造成视力疲劳,中高度散光则造成视力模糊,高度散光戴散光眼镜时还容易产生视物变形。为了提高视力和消除视疲劳,通常应用眼镜矫正,但是眼镜矫正容易产生像变形,本文就散光眼镜造成像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些儿童戴框架眼镜无法维持正常的视功能或视觉效果下降,最好选择戴隐形眼镜,尤其是这四种常见情况:1.屈光参差,即两眼的屈光度数相差超过250度以上这时戴框架眼镜,将会因为两眼物象大小的不等使物象无法融合,患儿会因为头晕无法佩戴框架眼镜。2.不规则散光儿童如果由于外伤等原因使角膜出现了不规则散光,用框架眼镜很难提高视力,这时就需要戴硬质的隐形眼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术后无论手术效果如何,验光配镜都是必需的。这是因为:1.手术可能导致角膜的曲率发生改变,引起角膜源性散光。2.植入的人工晶体可能会发生偏心和倾斜,引起晶体源性散光。3.人工晶体的度数是通过计算或A超测量来确定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4.如果术后远视力达到或接近1.0,就会有视近困难如果术后呈现近视状态,又会视远不清;如果术后呈现远视状态,不仅视远视近不清,还会在强光下感到分外的刺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不同阶段圆锥角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12例13眼不同发展阶段的圆锥角膜患者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keratoplasty,LKP)。病例筛选标准:(1)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3,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者;(2)圆锥角膜完成期,伴有智力障碍者,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3;(3)一眼接受了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P),术后曾发生排斥反应,另一眼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3者。手术方法:植床大于锥底,剥离板层角膜接近后弹力层。供体植片直径根据患眼眼轴长度确定,眼轴≥24.5mm者,植床与植片等大,眼轴<24.5mm者,植片较植床大0.25mm。术后随访:术后对并发症、视力、角膜曲率、免疫排斥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6~35月,平均19.1个月。5例、5眼对侧眼曾接受PKP。接受LKP12例、13眼,最佳矫正视力0.5者3眼,≥0.8者7眼,不合作2眼;角膜散光在2.5~5.5D之间,平均3.4D。PKP术后的5眼最佳矫正视力≤0.3者2眼,0.5者1眼,≥0.8者2眼;角膜散光在4.2~9.6D之间,平均5.8D。观察期内接受了PKP的5例对侧眼中3眼发生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所有行LKP的病例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LKP是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1眼已发生过免疫排斥反应、术后随访不便和伴有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19.
散光是人眼视力异常的一种,与近视、远视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散光是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出现不同的弯曲度,主要症状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线条清晰度不一致,易养成眯眼、斜颈的习惯,并容易产生眼疲劳、暂时性的视力模糊及夜间视力差。但是,很多有散光的朋友,在配戴眼镜的时候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0.
在人眼的屈光系统中,都包含着轻度散光成分。造成散光眼屈光不正的光学机理,是由于屈光系统的两条子午线或多条子午线屈光力量不同,因而不能形成焦点,以致视力减退,引起感觉到的光学缺陷。 形成散光的原因,主要是角膜表面不同程度弯曲形成。散光可引起视疲劳,如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烦燥、疲劳等。 博士伦公司推出的清朗66散光抛弃型隐形眼镜,为有散光的屈光不正患者,带来了崭新的视觉。 我们在验配和复查(配戴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每隔六个月)中,对散光患者配戴清朗66散光抛弃型隐形眼镜和其他非散光隐形眼镜作了视觉效果的对比观察。 验配、复查中所用的仪器、人群、方法: 一、仪器:采用NIDEK眼科专用仪器,全自动电脑验光/角膜曲率/角膜直径仪、综合验光仪、黑晶荧幕柜式视力投影箱、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