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糊精因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经过交联剂改性的交联β-环糊精(MDI-β-CD),可以处理与其空腔尺寸匹配的苯酚污染物,具有更好的处理苯酚废水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MDI-β-CD处理苯酚废水的效果,研究其在超声协同条件下的废水处理能力和适合工况。通过对MDI-β-CD用量、废水pH值、废水浓度、超声声强和频率的研究,找到处理苯酚废水的适合工艺条件:超声频率20 kHz,超声声强0.2 W/cm2,苯酚初始浓度100 mg/L,pH值6.0,溶液体积100 mL,反应温度40 ℃,吸附时间120 min,MDI-β-CD用量40 g/L;在此条件下,MDI-β-CD与超声协同处理苯酚废水吸附效率可以达到94.1%。  相似文献   

2.
采用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三聚催化剂合成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的三聚体,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色谱(GP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FT-IR跟踪方法研究了MDI-50三聚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MDI-50三聚反应是一级反应,6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Ka为0.00760min-1,平均活化能为79.33kJ/mol。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二醋酸纤维素与β-环糊精接枝共聚物(CDA-g-β-CD).首先以二醋酸纤维素(CDA)与1,6-己二异氰酸酯(HDI)反应,得到端异氰酸酯预聚物(NCOCDA),然后将该预聚物与β-环糊精(β-CD)反应得到接枝共聚物CDA-g-β-CD.傅里叶红外(FT-IR)和核磁氢谱(1H-NMR)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黄娟 《精细化工》2011,28(6):578-580,584
以β-环糊精(β-CD)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通过聚合加成反应制得β-CD-MDI交联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对交联产物进行表征。探讨了交联聚合物的加入量、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MDI保留了β-CD的空腔结构,表面形貌由层状变为层状交联,分子式为(C42H70O35)(C15H10N2O2)7.45。β-CD-MDI用量40 g/L,温度30℃,机械搅拌150 r/min,pH=5~7,时间40 min,对苯酚去除率为98.5%,重复使用6次后对苯酚去除率仍有97%。  相似文献   

5.
彭成松  张晓梅  舒灿 《应用化工》2012,(11):1885-1887,1892
以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聚羧甲基-β-环糊精(PCM-β-CD)。考察了PCM-β-CD取代度对苯酚的吸附能力以及吸附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取代度较小的PCM-β-CD吸附苯酚的能力强;PCM-β-CD吸附苯酚时,振荡3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随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H=5~6、低温效果较好;PCM-β-CD对苯酚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IR和XRD分析表明,PCM-β-CD吸附苯酚形成了包合物。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聚氧化丙烯二醇(PPG-1000)为软段,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MDI-100LL),以及扩链剂1,4-丁二醇(BDO)、三羟甲基丙烷(TMP)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并系统研究了聚氨酯体系中各组分的种类对材料机械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2000)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为主要原料,小分子二元醇为扩链剂,受阻酚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AO-70)为有机填料,制备聚氨酯弹性体(PUE).分别利用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热力学分析仪对材料的微相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以b-环糊精(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4-乙烯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以氟比洛芬为模板分子,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氟比洛芬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和MI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3种MIPs对氟比洛芬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β-CD, HP-β-CD和4-VP与氟比洛芬之间以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通过交联、聚合形成聚合物,以HP-β-CD作功能单体所得聚合物印迹效果最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印迹因子和特异性吸附率分别为1.79和38.92%,分子印迹机制是β-CD的锥筒包结作用和羟丙基的亲和作用形成印迹空穴.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种类二异氰酸酯和各种多元醇为主要原料,通过预聚法合成了一系列结构不同的聚氨酯弹性体(PUE),研究了软硬链段的化学结构及硬段含量对PUE耐酸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作为软段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结构,有利于PUE耐酸碱性的提高。选用刚性较大的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00),以刚性对称的氢醌-双(β-羟乙基)醚(HQEE)为扩链剂,有利于聚氨酯分子链硬段的规整排列从而产生结晶,可提高PUE的耐酸碱性。  相似文献   

10.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为异氰酸酯基团,以聚四氢呋喃(PTMEG)为聚酯链段,辅以1,4-丁二醇(BDO)、乙二胺(EDA)、三乙胺(TEA)、2,2-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合成了单组分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不同亲水扩链剂、R值、软硬段占比等对乳液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R值为1.28、TMP含...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经交联剂(TDI)制备的新型交联β-环糊精(TDI-β-CD)用于苯酚废水的处理,通过实验得到了较佳的废水处理和再生工艺为:苯酚废水的pH值控制在5~7,TDI-β-CD添加浓度不超过40mg/mL;苯酚废水初始浓度越高吸附率越低;TDI-β-CD多次使用后可用甲醇浸泡、洗涤进行再生,再生1...  相似文献   

12.
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化学氧化的方法,利用苯胺为原料,对苯二胺为封端剂,制得双氨基封端的苯胺三聚体(TA)和四聚体(BA),并利用索氏抽提技术,将二者成功分离。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和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物(MDI-50)合成聚氨酯预聚体,通过双氨基封端的TA与1,4-丁二醇(BDO)为混合扩链剂,得到聚氨酯弹性体(PUE)。并利用拉伸实验、傅立叶红处光谱分析、热重(TGA)分析、动态力学(DMA)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翟明翠  刘发强  苏立强 《化工时刊》2012,26(2):18-20,34
在碱性介质条件下,以β-环糊精(β-CD)和一氯乙酸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制备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氯乙酸与β-CD的物质的量比为10∶1时,在65℃时,反应7 h,可得到取代度3.66的羧甲基-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在有重金属离子Cd^2 存在下对α-淀粉酶活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三种环糊精化合物对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CM-β-CD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槲皮素包合物的研究概况。为了改善槲皮素的水溶性,人们把槲皮素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制成包合物。如槲皮素与β-环糊精(β-CD)、α-环糊精(α-CD)、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M-β-CD)、羟甲基-β-环糊精(HP-β-CD)、硫代丁基-β-环糊精(SBE-β-CD)等制成包合物,使槲皮素的水溶性明显提高,更有利于在体内的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在KOH作用下得到带有α烯基的环糊精衍生物——4-(3-烯丙氧-2-羟基)丙氧基-β-环糊精(PCD),利用PCD与含氢硅油(PHMS)在DMSO溶剂中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一种侧链带有β-环糊精基团的亲水性聚硅氧烷。对产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热性能及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HMS分子链中硅氢键分布的不均匀性和β-环糊精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相对于PHMS都有很大提高。β-环糊精侧基聚硅氧烷(PDMS-g-β-CD)的相对密度和折射率随着β-环糊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对于聚硅氧烷,PDMS-g-β-CD的玻璃化温度较高。PDMS-g-β-CD有较好的亲水性,所成的膜与水的接触角小于90°。  相似文献   

17.
1,6-己二异氰酸酯(HMDI)与杯[4]芳烃-β-CD偶联物3用投料比(摩尔)2:1、3:1及4:1进行反应,获得了三个交联聚合物聚杯[4]芳烃-β-CD(PCA-β-CD),对PCA-β-CD(3:1)进行固体13CNMR(CP/MAS)及IR表征,并用SEM表征其表面形貌。考查了初始质量浓度(C0)及温度对PCA-β-CD吸附水中碱性品红(B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Qe随C0增加而提高,吸附率E随C0增加而下降,PCA-β-CD(2:1)在低浓度下E明显高于其余二者;在10℃~45℃范围内,Qe在35℃有最大值。25℃下,PCA-β-CD对BF的吸附数据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氢氧化钠(NaOH)为催化剂,烯丙基溴(C3H5Br)为修饰剂与β-环糊精(β-CD)反应制备了十四(2,6O烯丙基)β环糊精(Ally-β-CD),研究了催化剂与修饰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产物产率的影响。以苯乙烯(St)、Ally-β-CD和二乙烯基苯(DVB)为连续相,过硫酸钾(K2S2O8)、硫酸钾(K2SO4)溶于水中组成分散相,通过反相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Ally-β-CD与St共聚多孔材料,并研究了β-CD对多孔材料亲水性能与苯酚(PhOH)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Ally-β-CD的最佳反应工艺为n(β-CD)∶n(C3H5Br)= 1∶76.0,n(NaOH)∶n(C3H5Br)=1.34∶1,反应温度为5 ℃,反应时间为48 h;β-CD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多孔材料的亲水性能与PhOH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几种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磺丁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喷昔洛韦(PVC)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室温下,3种环糊精与PVC的包合常数的大小依次为K_(2,6-DM-β-CD)K_(M-β-CD)K_(SEB-β-CD),且随着温度的升高,M-β-CD、SEB-β-CD的包合常数升高,2,6-DM-β-CD的包合常数降低。热力学参数ΔG0,ΔH0,M-β-CD、SEB-β-CD的ΔS为负值,2,6-DM-β-CD的ΔS为正值,说明包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且为熵和焓联合驱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加入10 mg吸附剂,吸附3 h, CB-β-CD对MG和A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2.16 mg/g和58.04 mg/g。MG在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和MG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整个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经过5次循环使用,该材料的吸附性能仍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