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几何光学出发,建立了利用预制棒的前向散射决定预制棒芯折射率分布的理论公式。该方法的优点是非接触与非破坏性,且无需匹配油。根据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实测和比较,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预制棒中散射损耗的方法。通过实测,发现折合到每公里长预制棒的散射损耗还比每公里长光纤的总损耗大数倍。对这种现象,文中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结合光纤散射机理分析,从光纤预制棒折射率分布、掺杂浓度、拉丝张力和拉丝热处理等方面着手研究,通过优化预制棒沉积工艺和改善拉丝条件来制备低损耗单模光纤,并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单模光纤在满足ITU-T G.652标准的同时,在1 550nm波长的衰减可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4.
耿鹏程  庞璐  武洋 《激光与红外》2021,51(2):222-226
为了提高掺稀土光纤的纵向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阈值功率,研究了光纤纵向距离上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呈梯度分布的掺稀土光纤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制备梯度掺稀土光纤预制棒的工艺要求与光纤几何尺寸的关系.基于离子液相掺杂方法,采用疏松层分区多次浸泡技术,在光纤预制棒中仅为28.0 mm的长度区间内,镱离子实现了含四个"台...  相似文献   

5.
采用最新开发的名为“芯吸”的技术制造出一种石英包层中含有锗酸铅铒玻璃纤芯的掺铒光纤预制棒。然后将这种预制棒拉制成光纤,并测量光纤的剖面、损耗谱和折射率分布。采用商用接续机将制造的一根30cm长光纤与一根标准石英光纤连接。然后用这根接续光纤构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并测量该放大器的增益谱。采用基于光后向散射反射计(OBR)的光频域反射测量技术(OFDR)测量所制造掺铒光纤的增益分布。结果证实,“芯吸”法可以用于制作与普通石英光纤相兼容的高增益放大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光纤光缆产业从光缆产业向光纤拉丝产业发展延伸,并进一步向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延伸。  相似文献   

7.
“无视全球光纤预制棒能力过剩的现实,不了解商用预制棒制造设备与跨国公司制棒设备的巨大差异,而热衷预制棒新项目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胡程  刘长江  曾涛 《雷达学报》2016,5(3):229-243
前向散射雷达(Forward Scatter Radar, FSR)作为一种特殊的双基地雷达,可以利用目标在穿越收发机之间基线的运动而形成的前向散射信号进行探测、成像与识别。由于前向散射效应对提高目标雷达截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前向散射雷达在反隐身探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文章首先综述了前向散射雷达截面积、前向散射雷达目标探测及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hadow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ISAR)成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前向散射杂波的统计特性、高精度参数估计与多目标分辨等关键难题;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前向散射雷达探测和SISAR成像研究的最新理论和实验进展,首次给出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民航客机前向散射探测实验结果;最后,对前向散射雷达探测和成像的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别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前向散射情况下,基于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ISAR)成像原理可以获得运动目标的轮廓像,从而对运动目标进行分类与识别。为了研究多极化对前向散射雷达运动目标识别的影响,该文根据前向散射阴影逆合成孔径原理,建立了目标前向散射雷达截面积(RCS)与目标轮廓像谱信息之间的联系,首次将多极化引入到前向散射目标的分类识别中;并借助电磁仿真软件CST,仿真得到了多极化条件下目标的前向散射RCS曲线。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同一个目标在不同极化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前向散射RCS旁瓣曲线,此种差异对应于目标轮廓像的差异;联合多极化产生的前向散射RCS旁瓣差异可以获得更多关于目标轮廓的特征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多极化能够提高前向散射目标分类识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电信》2009,(4):44-44
目前,光纤光缆制造业产业正逐步升级,产业链上游预制棒向中国转移趋势明确。光纤光缆延长产业链,一方面受国际分工下传统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影响,光纤光缆制造业从最初的光缆加工到光纤拉丝,目前产业链上游预制棒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厂商技术工艺的熟练,厂商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价格与规模,企业为降低成本有延长产业链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测试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细光束扫描来测量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细光束照射到预制棒上,预制棒就像是柱透镜使光线会聚,光线在预制棒中经过一系列的折射后,最后从另一端出射.在假定预制棒内折射率分布的基础上,应用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对扫描光线进行追迹,计算其在预制棒内的传播路径,得到理论上出射的位置,通过测量可以得到实际光线出射的位置,利用这两个结果的差异构造评价函数,运用蒙特卡罗算法对假定的折射率分布进行反复的修正,最后评价函数趋向于一个很小的值,此时折射率分布也趋向于其真实分布,达到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光纤预制棒产品的稳定性一直是预制棒生产商关注的焦点。将SiCl4和GeCl4这两种在整个预制棒制造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原料精确、稳定地输送到沉积炉内参与反应是确保光纤预制棒质量优良的关键。从流体输送的基本概念及控制点详细阐述了用于光纤预制棒生产的精密流体输送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G.657光纤具有优异的弯曲损耗不敏感性能,被认为是诸如光纤到户(FTTH)等局域网和接入网系统的首选产品,因此,该光纤及拉制该光纤所需的弯曲不敏感光纤预制棒的研究倍受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全合成技术制备弯曲不敏感光纤预制棒的方法,对制备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制备得到的光纤预制棒及其拉制的光纤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评价。研究表明,本文制备得到的光纤预制棒符合弯曲不敏感光纤预制棒的性能要求,其拉制的光纤满足ITU.T G.657.A/B系列光纤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志石 《通信世界》2011,(18):41-41
依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天科技打通光纤光缆产业链经脉。5月25日,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一春博士向媒体披露,中天科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试生产成功,并已开始投入批量生产,标志着我国光纤预制棒完全受制与人的局面将打破,应用前景将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Masao Kawach等建立的烧结终止阶段封闭球形气孔模型烧结条件介绍了光纤预制棒中氦气的产生原因。保温工序可以减少石英玻璃内的气孔以降低光纤预制棒内的He,He在石英玻璃中的扩散机理符合Fick定律,据此分析出了在微正压条件下烧结的光纤预制棒,通过保温处理后,氦气在光纤预制棒内的浓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试验结果显示,延长保温时间,光纤预制拉丝时裸纤气泡减少;保温时间不变,光纤预制棒直径增大,拉丝时裸纤气泡增多。文章的研究成果将对不同半径光纤预制棒保温工艺的设置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光纤预制棒的制造在中国呈爆炸式的发展,各大光纤光缆厂家为了摆脱对进口光纤预制棒的依赖,都纷纷将目光瞄准光纤预制棒项目,光纤预制棒项目已成为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之一。但目前国内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发展缓慢,特别是对光纤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芯棒,国内技术更是寥寥无几。就目前国内制备预制棒的工艺来讲,主要有汽相轴向沉积(VAD)法、外部汽相沉积(OVD)法、改进的化学外部汽相沉积(MCVD)法和等离子体沉积(PCVD)法。MCVD法和PCVD法比较适合制备波导结构复杂的预制棒,但在大规模的制各单模光纤芯棒时显  相似文献   

17.
舰船远程尾流气泡群的前向光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e理论计算了舰船尾流气泡群的归一化体散射函数和散射能量分布函数,分析了尾流气泡群的前向光散射特性。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泡群的前向散射光强度远大于后向散射,前向散射能量占总散射能量的90%以上;散射能量分布函数在小于1°的前向小角度散射角范围内迅速增加到40%以上,然后随散射角的增加缓慢增加;气泡表面附着的有机膜会显著地增强气泡群的后向散射,但对前向散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光纤(POF)和微结构POF(MPOF)分别是数据通信和不同类型传感器应用中“最后一百米”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但为了进一步开发新型POF,需要在预制棒制造新工艺、新型光纤拉丝设备和POF的新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研发。在POF拉丝过程中,采用普通电阻炉加热,沿预制棒径向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的温度升降。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开发出一种具有红外(IR)炉和普通电阻炉两种加热方法的新型加热炉。采用1.2μ波长的IR加热装置进行IR加热。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直径的预制棒并提高拉丝速度。制造出多个阶跃折射率新型预制棒用于开发工作。采用带有旋转管的车床装置进行预制棒制造。当观察到UV激活不足时,高效施加热激发径向聚合反应并对反应加以控制。通过在高温和高压下聚合预制棒芯使预制棒最终成型,由此获得的预制棒不需要缩棒。对POF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开发包括两种标准折射率导引光纤以及用于激光器、放大器、非线性信号处理和生物光子应用的微结构POF。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展POF的有效应用范围。芬兰和丹麦的几位研究人员证明,此项研究工作是独创的,以前没有介绍或公布过。  相似文献   

19.
非球形气溶胶的前向散射导致太阳辐射计测量消光系数的结果有误差,需要进行前向散射修正。采用T矩阵法,研究了椭球形、圆柱形和切比雪夫形粒子的前向散射特性以及对前向散射修正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椭球粒子的前向散射强度随着等效半径和轴比的增大而增大。沙尘气溶胶粒子中,修正因子会随粒子尺寸参数的增大呈现一个振荡减小的趋势,尺寸参数超过10后,前向散射修正因子将低于0.98,随尺寸参数的增大,修正因子达到0.96左右,不同轴比的椭球粒子和不同长度直径比的圆柱形粒子对修正因子影响较大,切比雪夫粒子的形变参数和波纹参数对修正因子没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前向散射研究以及太阳辐射计等相关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光纤通信》2008,(6):32-32
日前,富通集团弯曲不敏感光纤预制棒科技成果部级鉴定会在浙江省富阳市成功举行,富通集团开发的弯曲不敏感光纤预制棒(G.657光纤预制棒)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