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加氢条件下在-196-200-℃温度范围内SAF2205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氢使塑性明显下降,在-50℃时达到极大值,随温度降低,氢脆作用减弱;降温及拉伸变形促进马氏体转变,并导致低温强度和延性的增加;氢致脆化与马氏体转变和氢的扩散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慢速拉伸的方法研究了加氢条件下SAF2205双相不锈钢在-196~20℃温度范围内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氢使钢的塑性明显下降,在-50℃时达到极大值,温度进一步降低,氢致脆化作用逐渐减弱;降温及拉伸变形能够促进马氏体转变,导致低温强度和延性的增加;氢致脆化与马氏体转变和氢的扩散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慢速拉伸的方法研究了加氢条件下SAF2205双相不锈钢在-196 ̄20℃温度范围内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氢使钢的塑性明显下降,在-50℃时达到极大值,温度进一步降低,氢致脆化作用逐渐减弱;降温及拉伸变形能够促进马氏体转变,导致低温强度和延性的增加,氢致脆化与马氏体转变和氢的扩散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温度淬火获得不同组织的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结合SEM、 XRD、氢渗透等手段研究了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各类型组织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后得到的显微组织不同,不同的微观结构显示出不同的氢扩散行为,其中920℃淬火后试样的耐蚀性最优,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可以有效阻止氢在金属中的渗透。金属间相对耐腐蚀性具有不利影响,残余奥氏体对材料的耐蚀性贡献最大,马氏体次之,铁素体最小。  相似文献   

5.
李健纯  G.S.Ansell 《金属学报》1982,18(5):544-639
本文研究了热循环对Cu-Zn-Al合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其中包括热循环对相变热滞、转变特征温度及马氏体形貌的影响。由电阻-温度曲线表明M_s和A_f温度随热循环次数增加而升高;但M_f和A_s温度则保持不变。还可看到参加热循环的马氏体量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少。在300次左右达到饱和。用金相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马氏体转变形貌的变化。发现淬火后马氏体的生长和收缩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即连续式和爆发式两种。经过60次热循环后马氏体生长和收缩均以阶梯式分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热循环对Cu-Zn-Al合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其中包括热循环对相变热滞、转变特征温度及马氏体形貌的影响。由电阻-温度曲线表明M_s和A_f温度随热循环次数增加而升高;但M_f和A_s温度则保持不变。还可看到参加热循环的马氏体量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少。在300次左右达到饱和。用金相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马氏体转变形貌的变化。发现淬火后马氏体的生长和收缩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即连续式和爆发式两种。经过60次热循环后马氏体生长和收缩均以阶梯式分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Co41Ni32Al27-xSix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和磁性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技术、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振动磁力计(VSM),考察了Co41Ni32Al27-xSix合金中Si元素含量x对马氏体相变和铁磁性转变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马氏体相的结构类型.增加x能够显著提高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并且同时提高铁磁性转变Curie点;在x≤5的范围内,x增加1可以造成马氏体相变温度提高50-60 K,同时Curie点提高大约10 K;马氏体相的晶体结构仍然是L10型有序结构,但是随着x的增加,单胞体积减小.讨论了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同时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确定不同温度下马氏体转变量和塑性变形量的关系,采用CAE分析制件成形过程,得到制件各处的塑性变形量;结合CAE分析结果和马氏体转变量标定试验,确定板料的最低加热温度,通过现场试验解决了制件开裂问题,并控制马氏体转变量在7%以下。  相似文献   

9.
304不锈钢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室温拉伸和高温拉伸实现了304奥氏体不锈钢不同应变率及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塑性变形,使用铁素体测量仪、XRD等分析手段测试了不同应变率、不同组织状况及不同温度下的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量.结果表明,形变诱导马氏体的转变量与应变率、组织均匀度及变形温度三种因素有关,室温形变时,随着塑性变形率的增加,马氏体转变量逐渐上升;对于室温下周向变形率为30%的内高压成形环焊缝拼焊管而言,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处的马氏体转变量依次呈上升趋势,组织均匀性越差,马氏体的转变量越高;高温拉伸时,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马氏体的转变量呈下降趋势,在275℃时,马氏体的转变量趋近为0.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以及Thermo-Calc软件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对Nb/Ti微合金化超低碳中锰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先后获得了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ε-马氏体和α-马氏体等组织.经550℃回火后,试验钢中没有逆转变奥氏体形成,尽管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超过800 MPa,但冲击吸收能量仅为13.7 J;经580℃回火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为4.2%,冲击吸收能量骤增至227J,且强度无明显下降;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至62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为12.3%,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高值为333.7 J,屈服强度下降至748 MPa,抗拉强度达到最低值为793.5 MPa;当回火温度升高至650℃或者更高时,逆转变奥氏体受其尺寸和成分因素的影响,稳定性明显下降,冲击吸收能量开始下降,而且屈服强度已低于520 MPa.ε-马氏体发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转变为α-马氏体吸收一定的能量,但是由于硬度较高,成为裂纹源及其快速传播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以及Thermo-Calc软件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对Nb/Ti微合金化超低碳中锰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先后获得了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ε-马氏体和α-马氏体等组织.经550℃回火后,试验钢中没有逆转变奥氏体形成,尽管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超过800 MPa,但冲击吸收能量仅为13.7 J;经580℃回火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为4.2%,冲击吸收能量骤增至227J,且强度无明显下降;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至62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为12.3%,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高值为333.7 J,屈服强度下降至748 MPa,抗拉强度达到最低值为793.5 MPa;当回火温度升高至650℃或者更高时,逆转变奥氏体受其尺寸和成分因素的影响,稳定性明显下降,冲击吸收能量开始下降,而且屈服强度已低于520 MPa.ε-马氏体发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转变为α-马氏体吸收一定的能量,但是由于硬度较高,成为裂纹源及其快速传播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差分膨胀仪测定的热膨胀曲线,对高Cr铁素体耐热钢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马氏体相变进行了研究。测定马氏体相变的动力学行为并对其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越高,马氏体转变的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越低。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小于40%时,转变速率达到峰值。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δ-铁素体,硬度值随冷速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淬火相变膨胀仪研究了13Cr15Ni4Mo3N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动力学行为。用改进的K-M方程准确描述了马氏体相变量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钢的特征温度Ac1和Ac3分别为600和720℃;1040℃奥氏体化后以任意冷速冷却仅发生马氏体相变,冷速为100℃/s时测得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为99℃,相变结束温度Mf为-75℃。在冷速≥1℃/s时,晶格膨胀法和杠杆法计算得到的马氏体相变量结果相近,而冷速<1℃/s时,晶格膨胀法计算得到的马氏体转变量大于杠杆法计算得到的马氏体转变量。在相变动力学参数α取值0.03258时,K-M方程可简单方便地描述实验钢的马氏体相变动力学过程,但对相变初期的转变量预测精度较低;改进的K-M方程在考虑α随温度变化时,可较准确地预测马氏体转变量。  相似文献   

14.
对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采用临界区内不同温度淬火试验,得到不同的马氏体含量,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双相钢拉伸过程中的加工硬化行为,求出各个阶段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并用修正的Crussard-Jaoult分析方法(即C-J模型)分析试验钢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相区内,随着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增加,由狭长的岛状马氏体最终转变为板条状马氏体;修正的C-J分析表明双相钢的“转折应变”随着马氏体含量的增加呈单调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Cu-32.23% Zn-1.84%Al合金的马氏体转变和形状记忆效应。结果发现,合金在温度较高的冷却介质中淬火时(即|T_q-M_s|较小),可获得薄片状的弹性马氏体;而在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中淬火时(|T_q-M_s|较大),除薄片状马氏体外,还出现部分蝴蝶状的爆发型马氏体。随淬火冷却介质温度下降,爆发型马氏体量增大,至-70℃时全部为爆发型马氏体。试验确定,形状记忆效应仅与薄片状马氏体的行为有关,而爆发型马氏体没有形状记忆效应。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了合金在弯曲时应力诱发马氏体的增长和消失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一种冷轧超高强耐候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以及过时效温度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Formaster-FⅡ全自动相变仪和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进行了CCT曲线的测定和连续退火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过冷奥氏体在冷速为0.5 ℃/s时已有马氏体转变的发生,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当冷速为80.0 ℃/s时,仅发生马氏体转变,组织为残留铁素体+马氏体。低温过时效时,马氏体呈板条状结构;过时效温度为350 ℃时,板条马氏体已经出现分解。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则随过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化学充氢、热脱氢分析仪(TDS)及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研究了预应变对一种Si-Mn系中碳TRIP钢的氢吸附及延迟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多相组织的等温淬火(AT)试样在拉伸变形过程中,残留奥氏体在应变诱导下转变为马氏体,其转变量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加。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回火(QT)试样和AT试样在充氢后的氢逸出曲线上均具有一个逸出峰,其峰值温度分别约为90℃和130℃,该峰值温度随预应变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充氢QT样和AT样的氢含量逐渐增加,这导致氢致塑性损失增加,其中AT样的氢致塑性损失要明显高于QT样。这表明,预变形AT样的延迟断裂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预转变马氏体对GCr15钢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SCI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磁性法和膨胀法研究了GCr15钢M_s点以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以及不同温度预转变马氏体对24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在M_s点以下等温过程中首先形成变温马氏体,继而转变为下贝氏体。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和预淬马氏体数量的增加,应力促发作用有助于贝氏体转变的加速,200℃左右其孕育期最短。但是,当温度继续下降、预淬马氏体超过一定数量之后,贝氏体转变却愈趋困难,此外,M_s点以下不同温度的预转变马氏体对随后24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四十年代以来国外发表的三十二篇有关高速钢冷处理的文献。这些文献所报道的内容可大致归纳为: 1.高速钢淬火后,再深冷处理(-196℃),高温或室温未完成转变的残留奥氏体将继续向马氏体转变,到-80℃时大部分已转变,继续深冷到-196℃,仍会有转变过程,并析出更细小的碳化物,均匀分布在马氏体上。 2.高速钢工具深冷处理时所形成的低温马氏体与室温或较高温度形成的马氏体,在性能上可能有所不同。经深冷处理的工模具的耐磨性有明显的提高。 3.当高速钢工具奥氏体化温度偏高,造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热处理工艺获得两种不同马氏体形态分布的铁素体/马氏体显微组织,然后结合显微硬度和应力-应变曲线,对不同显微组织试样的力学性能和耐氢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的铁素体/马氏体显微组织相比于原始组织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伸长率明显下降,且块状的马氏体相比于针状马氏体具有更高的硬度。在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中,当硼酸溶液温度从50℃上升至150℃时,铁素体/马氏体试样的强度变化不大,当进一步上升至250℃时,强度显著下降;而其伸长率随着温度硼酸溶液由50℃升高至150℃而显著下降,当温度继续升高至250℃时断后伸长率变化不大,其中以马氏体形态以块状分布的铁素体/马氏体显微组织在硼酸溶液中性能恶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