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工程明渠提前截流方案及水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三期明渠提前截流方案的综合比较分析及截流水力学试验研究成果。认为拟定的提前截流诸方案各有利弊,其截流难度较初设方案显著增加。对于截?quot;基本方案"及"比较方案"的成功实施,必须辅之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降低截流难度。论述了三期明渠提前截流方案的综合比较分析及截流水力学试验研究成果。认为拟定的提前截流诸方案各有利弊,其截流难度较初设方案显著增加。对于截?quot;基本方案"及"比较方案"的成功实施,必须辅之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降低截流难度。  相似文献   

2.
银盘水电站三期明渠截流期间,由河床溢流坝段预留缺口分流,为提高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水位,将预留的4孔缺口提前封堵2孔,导致三期明渠截流落差达到5.49 m,截流难度增加。通过水力学试验与计算分析,设计研究了龙口位置与宽度、堰顶高程、戗堤分段进占方案,以及抛投料选择等,实际截流施工中,采取充分利用材料抗冲特性,加大抛投强度等措施,保证了截流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三期明渠提前截流方案的综合比较分析及截流水力学试验研究成果。认为拟定的提前截流诸方案各有利弊 ,其截流难度较初设方案显著增加。对于截流“基本方案”及“比较方案”的成功实施 ,必须辅之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降低截流难度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坝前水位对三峡三期截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工程将于2002年11月下半月进行三期明渠截流,此次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大,流速高等特点,使得三峡三期截流具有较大的难度,葛洲坝不同的坝前水位将直接影响到三斗坪水位,进而对截流龙口主要水力学指标产生影响,采用水文水力方法分析不同的葛洲坝坝前水位对三峡三期截流影响,以期论证合适的葛洲坝坝前水位,为三峡工程三期截流服务。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力学指标及截流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各项水力学指标与世界上单项水国科学家指标很高的一些截流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又以截流流量,落差,流速等3项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认为三峡大明渠采用双戗堤方式是必要的,并对双戗堤截流关键问题作了提示。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波  刘其发  陈晖 《人民长江》2003,34(Z1):36-38
为确保2003年6月三峡工程正式蓄水,第三季度第一批机组按期发电,三峡工程已于2002年11月6日顺利实施了三期明渠截流.综合分析了截流施工期三峡坝址以上雨洪特性及明渠截流的水文气象条件,分析复核了截流施工期设计洪水,并重点分析总结了明渠截流期各时段与截流关系密切的各特征流量出现机率,为三峡三期明渠截流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大、龙口流速大等特点。为保证截流顺利实施,将一维和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紧密结合,先用一维模型推求明渠的过流量及上下游戗堤承担的水位落差,再用二维模型模拟戗堤进占时明渠内的水力条件。然后利用已有的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率定。率定结果表明:一维模型计算的明渠过流量、截流总落差、上下游戗堤承担的水位落差等结果与试验值相当接近;二维模型的计算结果不仅与试验值基本符合,同时又符合弯道水力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桐子林水电站三期(明渠)截流流量大,分流条件差,截流水力学指标在国内外同类工程中位于前列,现场块石料缺乏,施工布置困难,施工组织和截流难度极大。结合截流施工技术和实际施工条件,提出了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三期截流技术方案和施工规划,对大型导流明渠截流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现有截流施工技术和拉贝利大坝三期截流实际施工条件,对卡拉贝利大坝三期截流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通过计算,明确了截流时段和截流流量,并通过综合比较各截流方案施工规划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了戗堤轴线沿一期纵向围堰至明渠进口截流的方案。文章还给出了截流戗堤断面结构形式,明确了龙口分区,最后提出了龙口护底加糙混凝土桩这一加糙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分析截流龙口水文水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口和导流底孔联算的水文水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流量级和不同口门宽的截流龙口主要水力学指标,有效指导了三峡三期明渠截流的实施,并受到了三峡工程开发公司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按照初步设计要求,三峡工程将于2002年12月上旬实施三期截流,鉴于三期施工基坑上游RCC围堰施工强度高,有关方面对提前实施三期截流开展了大量工作,这包括截流设计方案,截流模型试验,施工进度安排等研究,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从水文、施工的角度,对三峡提前三期截流进行了风险率分析研究,在选取截流设计流量为10300m^3/s和12200m^3/s时,无论是用历时曲线和泊松分布推算水文风险,还是以截流落差为风险指标,用一次阶矩方法求算施工风险,均表明三期截流时段适当提前是可行的。此研究可作为决策过程中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施工截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湾水电站施工截流模型在考虑河床覆盖层的动态变化条件下,试验研究导流洞围堰拆除爆堆的可能型式及其导流洞分流特性,提出围堰拆除、保证导流洞分流的条件;系统试验不同级别截流试验流量下龙口段水力要素和抛投料尺寸,优选切实可靠的截流方案,合理估计其截流风险,使截流方案实现合理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为工程截流设计与施工组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大,截流难度大等特点。对明渠截流时段及设计流量选择,截流期分流条件,截流方案,截流戗堤进占程序及抛投材料,降低截流难度的技术措施等截流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及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安桥工程利用1号导流洞单洞分流下进行大江截流,截流流量为829 m3/s,龙口最大落差4.72 m,最大流速达7.15 m/s,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截流模型试验各种工况的试验成果基础上,结合截流的现场地形条件、分流特点、截流填筑材料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后确定了上、下游土石围堰一次断流、右岸2条导流洞全年导流和60 m宽戗堤右岸单向进占立堵的截流方案,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15.
观音岩水电站三期截流方式为导流明渠截流。由于导流明渠采用混凝土衬砌,糙率小,截流抛投材料难以稳定。因此,该设计与施工方案从招投标阶段到现场施工阶段进行了优化,在最截流困难时采用大块石串凸出上游挑角进占,既经济又保证了三期截流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在江河截流过程中,随着戗堤的移动,龙口处河床及河岸边界条件不断变化,给截流设计中的水力计算带来了很大困难。以瀑布沟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了截流期间设计流量Q=1 000m3/s,龙口宽度发生变化时,坝区附近研究水域内流态的变化情况,得到了不同口门宽下龙口附近的水力参数,包括断面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水位、垂线平均流速等。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龙口处的平均流速、戗堤上下游水位落差、龙中最大流速等结果与试验值较接近,可为水电站的安全截流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金安桥水电站大流量截流条件下的截流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安桥工程实施截流时只有1号导流洞单洞导流,截流流量为829m^3/s,最大落差4.72m,最大流速达7.15m/s,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截流模型试验成果基础上对截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按确定方案实施了截流,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18.
张野  邢德勇 《中国三峡建设》2003,10(5):11-12,22
导流明渠截流和三期土石围堰、三期RCC围堰是保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控制性关键工程,工期紧、强度高、技术复杂、施工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本文从导流明渠截流和RCC围堰施工准备、资源配置、生产与技术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介绍其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水电工程截流方式、截流时段以及截流备料的选择提供技术指导,通过截流模型试验对杨房沟水电站工程主河床截流方案进行了论证。从导流隧洞泄洪能力角度出发,验证了出口水位对上游进口水位及分流量的影响程度;另外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截流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选出了最优方案,并从用料量、截流单宽功率及流速等方面论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某水利枢纽位于西江干流浔江下游河段,枢纽坝轴线跨两岛三江,分三期导流,三期中江截流截断中江天然河槽,江水通过外江泄洪闸下泄,截流标准为相应时段5年一遇平均流量,截流设计流量2 030 m3/s。实施截流时,由于外江上游围堰拆除不到位及船闸导航设施影响,外江实际分流能力远小于设计预期;又受到珠江补淡压咸调水控制流量不小于1 800 m3/s的限制,截流进占速度受限,截流历时延长;龙口河床2 m厚覆盖层全被冲刷,右侧裹头受淘刷,坡脚护脚钢筋铅丝笼全部坍塌,护坡钢筋铅丝笼裹头下沉,截流戗堤堤顶出现裂缝;进占缓慢使得中江下游河道退水明显,龙口下游水位低于设计下游水位2 m,龙口最终落差远大于设计值(达4.09 m),施工难度及风险加大。文章具体分析了截流难度增加的原因,梳理了应对措施,总结了最终成功截流的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制定截流方案与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