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钢4350m~3高炉稳定炉体热负荷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钢4350m~3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的特点,通过分析炉内煤气流分布Z值、W值对炉体各段热负荷的影响,炉腹煤气量、焦炭质量等对全炉热负荷的影响,总结了实现炉体热负荷的稳定性和可控化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唐顺兵 《钢铁》2010,45(11)
太钢4 350 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大炉腹煤气量操作下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稳定燃料比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操作规程,使高炉利用系数逐步提高。2008-12后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 t/(m3.d)以上,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 t/(m2.d)以上。  相似文献   

3.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操作,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管理,2008年12月后连续6个月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t/(m^3·d),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t/(m^3·d)以上。  相似文献   

4.
唐顺兵  何小平 《钢铁》2011,46(1):19-23
太钢4 350 m<'3>高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型高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在高富氧率大喷煤量操作下实现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稳定的操作炉型,使煤比得到逐步提高,2007年5月后煤比一直在180kg/t以上运行,2008年有8个月煤比在200kg/t以上.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富氧对高炉生铁产量、透气性、炉况顺行的影响,唐银1 080m3高炉从2008年12月3日开始富氧喷煤强化冶炼,逐步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迁焦环评及常规化限产导致焦炭结构变化,加上高生矿比例、原料种类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采取强化铁前一体化运作、外购焦炭质量评价排序、改善烧结矿质量、优化炉料结构等措施,为3号高炉强化冶炼奠定基础。3号高炉强化冶炼操作要点是,坚持“低耗、高效”方针,以控制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为基础,提高煤气利用率为目标,选择适宜的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并通过炉缸活跃性评价指数HAI提供预警管理,避免炉况出现波动。采取上述措施后,3号高炉实现了复杂原燃料条件下的炉况稳定顺行,取得了日产量提高180~272 t/d、燃料比降低22.2kg/t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项钟庸  王亮 《炼铁》2011,30(2):22-25
通过对我国各级高炉燃料比的统计,认为降低燃料比的潜力很大.重点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低燃料比条件下的高炉强化冶炼,应从提高煤气利用率着手,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提高炉缸面积利用系数.并通过宝钢高炉生产实践,阐明了保持低燃料比的条件下,以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和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来实现高炉强化冶炼是正确...  相似文献   

9.
安钢9号高炉(2800m~3)采用了当今世界一系列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经过开炉前的精心准备,科学实施开炉方案,高炉快速达产,随后,很怏进入强化冶炼阶段。通过高炉的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生产水平迅速上升,实现了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太钢4350m^3高炉强化冶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山西冶金》2010,33(1):58-60
通过加强进厂原燃料管理、强化炉前出铁管理、实施大富氧率喷吹技术和优化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太钢4350m^3高炉的燃料比降到500kg/t以下,利用系数达到了2.4t/m^3·以上,实现了高炉稳定、均衡和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王涛  施宏  郭喜斌 《炼铁》2007,26(1):17-19
宣钢1800m3高炉在炼钢余氧充足的情况下,较短时间内富氧率达到3.0%,通过及时调整各项制度,保证了炉况的稳定顺行,达到了提高煤比、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邯钢3200 m3高炉因突发事故无计划停煤长达8 h,通过快速变停煤焦比、合理控制各项参数,协调理论燃烧温度与炉温的关系,避免了炉况与炉温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3.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一低(低渣比)、四高(高风温、高富氧、高顶压、高煤气利用率)、四适宜(适宜的煤比、适宜的鼓风湿度、适宜的冶炼强度、适宜的炉体热负荷)等措施,1号高炉燃料比下降到480kg/t左右,焦比下降到270kg/t左右,实现了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14.
吉永业  刘百田 《炼铁》1998,17(4):21-23
太钢4号高炉喷吹系统原设计为双系列多支管喷吹方式,喷吹系统改造时改为总管加分配器喷吹方式,操作上由原来的两个系列同时喷煤改为两个系列交替喷煤。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喷煤量由70~80kg/t提高到100kg/t以上,压缩空气消耗量降低了90%,喷吹浓度由原来的6~10kg粉/kg气提高到40kg粉/kg气以上。  相似文献   

15.
首钢京唐公司1号高炉投产后的强化达产遵循"以‘消'定产、稳步提产"的原则,适当控制铁水产量,实现了达产强化的平稳过渡。同时,通过控制风口循环区、活跃炉缸工作、稳定上部煤气分布、使用好风温、注重利用系数和负荷匹配、加强精料工作、规范和完善出铁制度,保证了在控制冶炼强化节奏时高炉炉况的顺行稳定。  相似文献   

16.
对梅钢4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抓原燃料质量、优化上下部制度、控制合适热负荷、抓好渣铁处理等方法,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46,最低燃料比为485 kg/t,最低工序能耗为391.2kg标准煤/t.  相似文献   

17.
周建刚 《炼铁》2002,21(1):10-13
邯钢2000m^3高炉叶煤系统设计采用布袋收粉器、浓相输送、炉前分配器等先进技术,设计喷吹能力为200kg/t,目前煤比已到150kg/t。该系统具有固气比高、耗气量少、速度低、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韩健  卢建光  刘志朝 《炼铁》2012,(1):21-25
对邯宝公司炼铁生产技术进步进行了总结。通过精料,合理利用冶金废料,创新装料制度,成功实施高风温、高顶压、低硅低硫冶炼,科学运用综合鼓风湿度、喷吹高配比烟煤等先进技术,得到了较好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