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最早发现与利用茶,这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茶为人类造福已有五千年之历史。它早于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火药、造纸)。 现在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种茶、生产茶叶。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30多亿人口喜欢饮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饮茶?实践证明茶是健康饮料、文明饮料、和平饮料、奇妙饮料。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2.
胡鞍钢 《电击高手》2010,(3):118-118
我是持"中国贡献论"的,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就预言,"进入21世纪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过去30年中国已经对世界做出了"三大贡献",即经济增长贡献、贸易增长贡献、减少贫困贡献;今后30年中国将对世界做出"三大新贡献",即绿色发展贡献、知识创新贡献、文化刨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入选非遗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再次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之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载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国公",可知中国人饮茶至少也有三千多年历史了。神州人对茶情有独钟。茶,被誉之为"国饮"盛名乃毫无愧色。几千年来,尽管人类历史风云变幻,改朝换代,国号更迭,历尽沧桑,但茶作为饮料,不仅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在饮料市场的激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由人民网·人民健康、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泸州市农业局、泸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指导的"健康中国·2019茶文化活动周启动会暨寻找最美中国茶文化传承人活动"启动仪式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健康生活需求,推动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区域茶品牌实现新突破,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6.
茶叶原产于中国,又因中国而传播于全世界.在古代,茶是丝绸之路上经久不衰的产品,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在当代,中国茶沿"一带一路"飘香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外展示的金名片,更是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习近平主席当年对安吉白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千百年来,中国茶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广泛喜爱,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茶有无可比拟的全球发展优势。如何认识与把握全球茶业发展新趋势,重新审视中国优势,重建中国茶业为"全球制造",是中国茶业实施全球化必须加以研究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梦立 《中国纤检》2008,(2):77-77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不仅创造了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茶叶的原作用是用来治病的。后来陆羽的《茶经》总结了茶叶的功能和用途,将茶叶的推广做到了极致。茶作为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发展。茶叶行业在中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品种众多,质量优良,而且种类范围也得到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茶历史已达数千年.为人类贡献出几百种茶叶.一直被世界人民所享用。历经几千年的茶叶制作技术的革新.按茶叶传统制造方法的分类.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绿、白、黄.黑.红.青(乌龙)茶等六大基本茶类。  相似文献   

10.
    
《缤纷家居》2014,(4):188
正茶事,从来都是中国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趣元素。赏花之茶、吟诗之茶、一期一会之茶……茶已经从一种单纯的物质存在变成了某种精神的寄托。从大唐陆羽的《茶经》到清代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在茶从"物"到"神"的几千年演变过程中,有超过百余种的专著研究此事:茶法、茶谱、茶录、茶经、茶史、茶集、茶辩、茶事、  相似文献   

11.
以茯砖茶及其分离出的"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香气活力值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茯砖茶呈香挥发性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茯砖茶特征香气是由"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中香气成分共同作用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茯砖茶、"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中共定量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醇类和酯类化合物在茯砖茶和"金花"菌体中含量最高,而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在去"金花"纯茶中含量最高,OAV分析显示其中16种挥发性成分为茯砖茶的呈香挥发性物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去"金花"纯茶和"金花"菌体中含量差异显著的7种呈香挥发性成分,包括去"金花"纯茶中富含的己醛和(E,E)-2,4-辛二烯醛主要贡献了茯砖茶的青草气属性,"金花"菌体中富含的苯甲醇、芳樟醇、雪松醇、1-辛稀-3-醇和水杨酸甲酯主要贡献了茯砖茶的花香、木香、蘑菇香和冬青香属性。  相似文献   

12.
素食甲天下     
志林 《中国食品》2004,(23):8-9
素菜与素食 毛泽东同志曾有过精辟赞述,他说"中医和中国饭,是中国对人类的两大贡献"。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中,在历史传承的"八大菜系"基础上,历经创新和发展,不断衍生和形成了诸多新菜品、新莱系,其名目繁多,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13.
<正>"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农历三月,春意盎然,茶垄含绿,各地的春茶早已"拨弄"爱茶人士的心弦,各地的茶会、茶节接踵而至,茶商、茶企、爱茶人蜂拥而来,为的就是那壶热茶。一盏清茗酬知音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是品质生活中文化要素之一。茶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在现代生活中,品茶已是现代休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茶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各种茶道艺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感染力。中国名茶千余种,很多名茶都有动人的故事,"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蒙顶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从西汉时起,蜀人就开始在蒙山种植茶树。唐白居易咏蒙顶茶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因而得名。陆羽也在《茶经》中品评天下名茶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可见,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品种之一。因此,人们称它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山所在的雅安、名山地区常年阴雨连绵,云雾覆盖,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适合于茶叶的生长。蒙山种茶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一位名叫吴理真的农民"携灵茗  相似文献   

15.
"秦中自古帝王都"。西安,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不止是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关中八景"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其值得慢慢品味的,其实还有渊源流长的茶文化。西安是盛唐的都城,中国的茶文化正是从唐代起源,并得以光大的。《茶经》,这部至今被人奉为经典的茶著,就是唐代陆羽写成的,书中详尽论述了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叶制造、煮茶品饮、茶叶产地、茶事历史等,并且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文化精神,后人也因此奉陆羽为"茶圣"。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提出了"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从而发扬了陆羽的茶道精神。此后一千多年间,中国的茶道,就在″唐茶  相似文献   

16.
张茜 《美食研究》2016,(4):6-10
"茶"在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是一个重要的物象,以其用途可分为时令之茶、和睦之茶、祭祀之茶三种类型,它们具有保健强身、和睦亲友、沟通天人等功能,兼具神圣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17.
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成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那么,中国人是何时开始饮茶的?古人的茶和现代人的茶有什么区别,味道有什么不同?小小的茶叶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理念?茶伴随着中国文明中国人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可以说,茶一直伴随着中国文明。茶的发现,最早应是在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名茶汇聚地作为目前杭州唯一一家大型茶文化创意园——茶都名园,它汇集了几十个中国名茶顶级品牌,种类涵盖了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茶类,大牌云集,璀璨光华,茶以树木之于天空和大地的联想,记录着历史的故事。一站式品茗体验,是我们全心为您送上的美好享受。60年茶都文化传承凯旋路是杭州近代茶叶工业生产制造发源地,1949年创建的杭州茶厂经过60余年发展,除了给当今茶界贡献了  相似文献   

19.
正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祖先率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茶的种植、制作、品饮和应用的光辉一页。茶又是杭州西湖的骄傲,因为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天下的名茶"龙井",就产自这"人间天堂"。相传北宋元丰二年,一法号为"辩才"的高僧退居西湖狮峰,开山种茶。辩才"识风水",种出的茶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白酒对国民幸福的贡献不言而喻,但观念上却主要被视为一般生活消费品。当然,酒与其他生活用品一样,首先或基本地具有生活价值,而酒及中国白酒更主要地具有增添、营造、催生、助推生活幸福的价值。中国白酒主要是国民幸福贡献的生活用品,中国白酒业是民生幸福的常青产业。人类幸福生活不能缺酒,中国全面小康建设更不能缺中国白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白酒业发展历程表明,白酒业已趋于回归"民生之饮"。这既是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也是白酒业亘古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