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力活塞泵采油到了后期暴露出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对注水见效的井,水力活塞泵能正常生产,也可转为其它采油方式生产;对注水不见效的井,地层流动压力逐渐降低,造成水力活塞泵泵效降低,严重时泵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鳖泵,致使换泵频繁,经济效益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杆式泵的推广,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易卡泵等一系列井筒问题,阻碍了杆式泵的推广工作。如何延长杆式泵的检泵周期,从而有效发挥杆式泵的优越性对提升井筒管理、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联锁逻辑实现互为备用泵自动启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生产连续运行,工业生产中用的泵都设有工作泵和备用泵,其启动和停止由控制系统实现。泵的工作方式:操作人员启动工作泵,当工作泵故障时,由操作人员启动备用泵或当工艺参数异常时通过仪表检测,将异常信号送至电气控制柜,去启动备用泵。备用泵启动方式的缺点是可靠性差,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启动,如操作不及时,会影响生产;而工作泵长期工作易疲劳损坏,备用泵的效率不能被充分利用;如需将固定的备用泵改为工作泵,则需要修改电气控制回路接线。最后论述了通过控制系统用联锁逻辑的方法实现2台泵互为备用并自动启动备用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石化用泵的发展概况、当前生产的主要石化用泵类型和国外石化用泵的进展情况,阐述了我国石化用泵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低泵效生产的抽稠泵在塔河油田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机抽井的生产时效,常用的正反洗井的处理方法基本无效。通过对塔河采油二厂机抽井的统计分析,认为造成抽稠泵低泵效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冲程损失、供液不足、油稠、漏失的影响。提出通过储层改造、加强注水、合理抽汲的方式保证抽稠泵抽汲过程中有较高的沉没度;同时使用高强度的抗拉抽油杆,口径大、进油通道短、抗磨、抗腐蚀抽稠泵的方式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双螺杆泵及其在尿素脱蜡装置上的应用,通过对化工流程泵和双螺杆泵的比较,说明双螺杆泵优于化工流程泵,节能效果显著,更适合尿素脱蜡装置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萘莫泵的生产情况,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点,着重介绍了该泵在油田集输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不少国家对射流泵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获得一些成果,如苏联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射流泵的产液量比其它机械采油方法大。但由于射流泵泵芯参数与生产条件的配合不同,泵效就有很大差异,一般泵效较低。本文详细介绍了作者通过对室内模拟和在刘李庄油田及白庄油田现场试验数据的研究,得到的在相应条件下的最佳泵芯组合及无因次压力恢复系数的最佳值,使泵效提高到35%以上。并介绍了SHLB-Ⅳ型多功能射流泵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机抽井检泵交井后重校防冲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壮坤 《断块油气田》2007,14(2):74-75,85
在有杆泵深抽井中,经常发现检泵生产正常后的泵效比刚检泵后有明显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机抽井油管、抽油杆的受力分析,论述由于作业交井时与生产正常时的油管和抽油杆受力发生了改变,深抽井正常生产时防冲距比交井时防冲距要大许多,导致泵的充满系数降低,从而影响了泵效。矿场应用表明,机抽井检泵交井后重校防冲距有效地提高了泵效。  相似文献   

10.
海南3断块区处于辽河滩海地区,属于深层稀油油藏,油井井斜差异较大。为此,针对油井井斜角度和井深轨迹的不同,先后进行了普通泵、斜井泵、环式泵、潜油电泵等的优选及抽油生产试验,以确定不同泵型在海南3断块区的适应性。应用结果表明,根据不同角度的油井井斜,采取不同型号的抽油泵进行生产是合理的。通过对海南3断块区针对不同型号的抽油泵进行的现场应用效果分析,找出了不同型号的抽油泵在现场的适应性并付诸实施,取得了可观的生产效果,使海南3断块区的油田开发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三低”井目前生产中出现的采油难度大、泵效低的问题。方法:应用增压装置,可以使原来的抽油泵成为一台增压抽油泵。结果:经过地面实验和现场2口井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平均泵效提高了9%。结论:该增压装置具有明显的增压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解决油井深抽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田深抽过程中低泵效问题,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进行了井下液压增效器的试验。该增效器代替普通抽油泵的固定阀,接在抽油泵下端,靠弹簧储存和释放能量推动增效器中的增压活塞,提高抽油泵的充满系数,达到增产的目的。通过在7口油井中的试验证明,该装置不仅可以增加产液量.提高泵效,而且可以降低抽油杆栽荷,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丙烷脱沥青装置新工艺的要求 ,开发研制了 1 5 0YZC磁力传动丙烷增压泵 ,该文重点阐述了1 5 0YZC磁力传动增压泵的结构特点及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证明 ,该泵的设计是成功的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压井作业会造成地层损害而降低油井产能以及由此导致修井费用增加的问题,推广应用了ZSX—1 型带压检泵装置。装置由油管悬挂密封装置、井下开关、单流泄油器、进油接头、防顶器和加重管等组成,可在套喷生产情况下正常起、下泵,有效地防止井喷,避免油层损害。文南油田35 井次的应用表明,这种装置使用效果较好,对稳油控水,保持油井正常生产,提高产能和维持油井潜力起到重要作用,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是文明施工作业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5.
水力活塞增压注水泵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勇  秦延才  王金亮 《石油机械》2003,31(12):25-27
水力活塞增压注水泵是水力活塞泵技术的发展。这种泵以注水站输出的高压水为动力源 ,高压来水经过增压注水泵后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作为动力液驱动泵工作 ;另一部分经增压后注入地层。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 ,这种泵适合于目前注水压力达不到要求的单井和井群 ,在不增加新动力设备的条件下 ,可使井口注水压力增加几倍 ,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运输安装和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 ,对改善油田局部注 采对应关系 ,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发海上深水边际油田的尖端技术装备(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波 《石油机械》1999,27(4):46-50
陆丰22-1深水边际油田开发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采用无生产平台的采油方式。油田租用1艘以多功能单点系泊系统系泊的生产储卸油轮,配以全自动控制的水下井口生产系统,与世界海上石油界首次在采油树上使用的泥线增压泵相结合,安全、高效地实施油田的前期开发和后期生产管理。被称为“组块搭接式控制系统”的水下井口生产系统,荟萃了当今世界的尖端技术,包括双定位水下卧式采油树、电/液控制系统、泥线增压泵、电缆系统、折叠式钻井底盘系统和遥控作业机器人等。浮式生产储卸油轮是世界上首次使用多功能旋转接头与半沉没式单点系泊结合的油轮系统,具有电力供应、原油净化处理等功能,高峰日处理液量为125万桶,日处理油量为6万桶  相似文献   

17.
高气油比井井下混抽泵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气油比油藏在开发后期油藏压力下降,井筒内游离气大量析出,受泵吸入口含气体积分数的限制,常规举升技术无法应用的问题,研制开发了螺旋轴流式多相混抽泵。该泵利用螺旋轴流泵的增压原理,采用特殊设计的叶导轮,将游离气破碎并与液体混相,从而将气液两相混流抽出井筒。按照推导出的泵特性与结构关系,同时考虑影响增压单元内相态分离的因素,平衡各结构参数,设计了增压单元和试验样机,并进行了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抽泵对含气体积分数大于30%的多相流增压混抽效果明显,泵的排量越大,转速越高,泵效和扬程越高。  相似文献   

18.
螺杆泵井下锚定常采用的Y2 11型封隔器总成承载扭矩较小 ,生产过程中油管经常脱扣。为此 ,研制了螺杆泵专用扭矩锚 ,该扭矩锚主要由锚体、卡块、卡套、扶正器等组成。下井时将扭矩锚接到螺杆泵下端 ,当螺杆泵工作时 ,产生的正向扭矩使卡块转动 ,在卡块和套管摩擦力作用下 ,卡块翻转 ,将螺杆泵定子和套管内壁锚定 ;当螺杆泵停止工作时 ,正向扭矩消失 ,在反向扭矩的作用下 ,锚定自动解除。螺杆泵专用扭矩锚在孤岛区块油田共推广应用 32井次 ,锚定成功率均达 10 0 % ,减少无效作业 8井次 ,生产周期延长 64d ,节约生产成本 3 2万元 ,累计增产原油 1 3万t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原石油勘探局文明寨油田油井出砂严重以及由此导致的砂卡、砂埋柱塞和砂对阀座、阀球的磨蚀等问题,研制了自振式气砂锚装置。该装置由工作筒及滤砂机构2大部分组成。通过新颖的防砂涡卷弹簧使得在防砂的同时还可清洁滤砂通道,防止了滤砂通道的堵塞。通过文明寨油田5口油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适用于砂粒直径大于φ0.1mm的油井防砂,可防止抽油井砂卡、砂堵等事故的发生,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和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深抽提液问题,中原油田采油二厂进行了液压充油泵的试验。该装置在普通泵筒下端接一增压装置,靠弹簧贮存和释放能量推动增压装置中的增压活塞,提高抽油泵的充满系数达到增产目的。濮城油田先后在4口井上推广应用,不仅液量增多、泵效明显提高,而且抽油杆载荷略有下降,具有明显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