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山东齐河-禹城地区取得富铁矿深部找矿新发现,在大量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指导下李屯地区钻孔连续揭露巨厚层富铁矿.以山东齐河-禹城地区李屯铁矿深部地质勘查工作为例,探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金属矿深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地球物理测井在厚覆盖层地区深部找矿中可代替钻孔取心进行覆盖地层的岩性地层划分,在矿化蚀变发育地段可为复杂地层划分提供辅助信息.通过井中三分量磁测可总结孔内磁场分布特征,分析磁性体的方位、磁化方向等,推测钻孔旁侧或孔底是否存在盲矿体,大致判断磁性矿体的方位、倾角等空间展布特征.通过钻孔的声波和密度等测井资料,可进行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关键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拟于2008年7月10~12日在大庆油田会议中心共同主办“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研讨会”。以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寻找新的油气资源是地球科学家面临的新问题。地球深部流体涉及固体地幔、地壳、海底、大气圈等各个圈层,是地球演化最活跃的因素。地球深部流体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作用,直接形成金属矿产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还可以引发众多自然灾害,为此,探讨地球排气和地幔流体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深地震反射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反射地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深反射地震技术已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是研究大陆基底、解决深部地质问题和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技术手段。自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利用该技术研究地壳结构深部构造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获得了岩石圈形成与演化、地球深部构造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深部地质构造问题提供了较可靠的地震学依据。由于深反射地震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和准确可靠等特点,在今后一段时期,深反射地震技术仍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和深部地壳细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地球物理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以的"开发与生产地球物理"专栏为窗口,系统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与现状,并对其中的井间地震与时延地震两项特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与勘探地球物理相比,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高精度三维地震则是多学科综合的核心技术.此外,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精细程度也要比勘探地球物理高很多.在技术方面,除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外,时延(四维)地震、井中地震、多波地震、随钻测量及微地震等,也是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目前,油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正处在由勘探阶段向开发与生产阶段跨越的时代,油藏地球物理的出现赋予了地球物理技术新的生命力,代表了油气地球物理的发展趋势,是未来石油工业界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主流.使其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一代地球物理学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地球物理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以《The Leading Edge》的“开发与生产地球物理”专栏为窗口,系统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与现状,并对其中的井间地震与时延地震两项特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与勘探地球物理相比,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高精度三维地震则是多学科综合的核心技术。此外,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精细程度也要比勘探地球物理高很多。在技术方面,除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外,时延(四维)地震、井中地震、多波地震、随钻测量及微地震等,也是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目前,油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正处在由勘探阶段向开发与生产阶段跨越的时代,油藏地球物理的出现赋予了地球物理技术新的生命力,代表了油气地球物理的发展趋势,是未来石油工业界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主流。使其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一代地球物理学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行业新闻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5):384-384
青藏高原深部地震难题被攻克据悉,青藏高原羌塘地区采用深部地震方法能否得到莫霍面反射资料,一直是全球地球物理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组织多次深部地震探测试验,均未获得有效莫霍面反射。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西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队青藏高原队成功实施青藏高原腹地50米井深钻探,采用1000千克大药量激发和长排列接收,首次在羌塘地区获得连续性较好的莫霍面反射。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高锐教授介绍,深地震反射技术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地震反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油藏地球物理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发展经历了构造油气藏勘探、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和油藏地球物理3个阶段;主要技术也从地球物理勘探成像技术逐步发展为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预测技术,并且从非地震、地震、井筒、油藏开发技术和地质理论等技术领域逐步转为油藏地球物理技术领域。为能较全面地了解从勘探地球物理到油藏地球物理的发展历程,讨论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同时介绍了东方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多年来关于油藏地球物理的研究与认识成果,希望能达到共同讨论和共同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29(2):260-260
范祯祥先生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1933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195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地球物理专修科毕业,一直在石油系统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先后担任地震队仪器组长、解释组长、队长,地球物理师,综合研究大队队长,总地球物理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1952~1955年间,完后在两北和四川石油局辖属地震队从人野外勘探工作。参与了四川海棠铺和苏码头等地区的地震勘探方法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四川丘陵地区的野外工作方法,并完成了一张地震构造图。1956年他主管仪器设备和部分方法试验工作。在他在持设计下,成功地将苏51型地震…  相似文献   

9.
地球深部探测系统(EarthScope)是利用现代观测、解析和电信技术来研究北美大陆的结构和演化,以及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控制机制的全新分析系统.   地球深部探测系统将为全美减轻地质危害、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大众对动态地球的认识等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深部和区域地球物理与地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25日至3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吉林省省长、长春市委领导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外宾和海外学子及国内地球物理各学科专家共47O人。会议分组宣读论文378篇。内容包括计算地球物理、深部构造、地球动力学及震源物理、地震各向异性及多相介质、地热、岩性勘探、油气勘探、金属勘探、水文工程勘探、地球磁场、古地磁、地球物理仪器及技术、空间物理、天灾预测与非线性科学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盆地重力场、磁场和温度场特征,根据地球物理场信息探讨了盆地沉积构造、区域构造格架和深部地质特征,并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对比,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宽了非地震地球物理信息的应用领域,而且对其它含油气盆地的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和油气勘探部署也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区域大地构造和盆地对比研究。因此,本项研究既有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理论意义,而且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评价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海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日前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后正式启动。该项目现投资为1.68亿元,得到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的批准和资助。此前已试钻900余米,计划并深12000余米,为世界之最。这口科学深井对探明地球内部地质结构、确切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开发地球深部新资源均有划时代的意义。届时,江苏省东海县将成为世界级“地球博物馆”和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启动 连云港将钻探12000米深井研究地球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1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26(3):812-812
黄绪德先生是我国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他于1929年生于江苏溧阳县,195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物理系,1955年出任地质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副大队长,在国内率先领导和组织了大面积地球物理油气普查工作,首次就华北、华东和渤海湾等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为这些区域的石油普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日苏对太平洋至亚洲大陆过渡带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与地动力学合作研究期间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结果。根据地震、地质、岩石学、重力、磁力、大地电磁和热流测量的综合解释,编制了构造圈300千米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剖面,并对沿该综合地质调查剖面的深部温度和可视为软流圈上部界面的部分溶融层的深度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
重力、磁力、电法,地震全信息石油地球物理,地质综合解释,为冀中探区“新生古储”潜山风化体油藏和“古新混生、古储、中堵”潜山天然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华北油田在杨村斜坡开展了高精度重,磁力和CEMP勘探,并进行了重,磁、电,震全信息石油地球物理,地质综合解释,发现了含气的码头-黄花店潜山带,本文总结了以往的勘探经验,提出了全信息石油地球物理,地质综合解释的科学方法和要领;应全面了解探区已有各项地质资料;联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尽早建立探区地质结构模型;各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反复验证,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法青藏地质研究队1982年科学考察内容的一部份,中法两国重力工作者在西藏的羊八井一聂拉本地区沿公路开展了1:1000万的剖面重力测量工作。在总长度近950公里的剖面上共布置了70个测站。本文就是利用这个资料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以及莫氏界面的深度作了一些定性与定量的解释,得到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果:(1)羊八井一聂拉木地区莫氏界面平均深度大约为70公里。其地壳特点为:羊八井地区较深,大致平均为73公里左右,而工区的中间部份;定日~日喀则一带较平缓,深度大致为70公里,喜马拉雅山地区莫氏界面较浅并呈现由南向北大致以8°倾角逐渐变深的趋势。(2)喜马拉雅山地区目前仍处在重力的不均衡上升阶段,均衡补偿作用仍是该地区地壳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地壳厚度要比从均衡补偿状态预计的薄。另外,根据重力异常的均衡信息,可把该区分为两种类型,即:“高喜山”地区与“低喜山”地区。“高喜山”地区的均衡程度要比“低喜山”的低。相对来讲,“低喜山”地区相对较为稳定。(3)喜马拉雅山地区一系列断裂带,其主要形式是地壳断裂,对莫氏界面影响不大。(4)在雅鲁藏布江附近存在一个地壳上地幔变异带,这个变异带的存在可能是印度与西藏陆块碰撞的缝合线以及较大断层的显示。  相似文献   

17.
石油地震储层研究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储层地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储层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最新动态,进一步定义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概念,厘定了其研究思路、核心内容与技术方法体系。认为岩石地球物理实验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基础,而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地球物理模拟与方法实验、储层地震地质解译及表征和储层综合评价与建模则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4个基本研究步骤,简称为"四步法",并提出了测井分析技术、岩石地球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6项关键技术。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四步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体定量化三维空间表征与建模,有效提高了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正>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是凌云博士领衔的地震、测井、油藏、地质多学科综合国际研发团队;秉持"科学、探索、求实、服务"的理念,致力于油藏开发地震领域的技术研究;针对油田开发疑难问题,应用高精度3D、3.5D、4D和井—地联合地震技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是凌云博士领衔的地震、测井、油藏、地质多学科综合国际研发团队;秉持"科学、探索、求实、服务"的理念,致力于油藏开发地震领域的技术研究;针对油田开发疑难问题,应用高精度3D、3.5D、4D和井一地联合地震技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火成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储层类型。长期以来 ,定量描述火成岩储层空间展布规律一直是困扰油田勘探开发的一个难题。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地球物理所承担的“火成岩储层地震研究”项目紧密结合胜利商 741区块、大港枣北地区、孔东地区、风化店地区不同类型火成岩储层 ,根据具体地区火成岩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 ,对火成岩储层进行深入的地质成因分析 ,总结具体地区火成岩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采用测井与地震反演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不同类型火成岩储层的地震反演方法 ,解决了火成岩储层定量描述问题 ,为利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