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可以弥补传统民事损害赔偿制度难以使受害人得到及时有效补偿的缺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与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实现人际与代际利益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集体发展权与个体生存权的平衡。通过财务保证或担保、责任保险和社会保险、环境损害赔偿基金、环境损害风险福利彩票或巨灾证券、国家给付以及签订国际条约或公约等方式,可以实现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旨在明确当产品侵权的损害事实发生之后,依据何种标准来确定其责任的归属。由于我国现行立法没有明确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学界一直以来对此问题有较大的争议。本文从产品侵权责任入手,通过对欧美国家的立法思考,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来阐明应当对产品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严格适用无过错原则,并对无过错原则适用的完善和立法实践上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以公务员身份实施的公务行为,违法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以普通公民身份实施的个人行为,违法造成损害的,应由其个人承担赔偿责任。两者的性质及构成要件不同,不能混淆。在行政侵权赔偿中,行政机关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追偿权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与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相比具有特殊性的原因在于,环境侵权责任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上包含着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对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实行特殊的认定规则,是为了平衡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为充分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除了在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因果关系认定问题上实行特殊规则外,还应当建立社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有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两种,这两种责任均为侵权责任。在第三人侵权直接导致受害人损害的情况下,经营者因其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是补充责任,该补充责任不同于其他数人侵权的侵权责任。在受害人向直接侵害人主张赔偿全部不能时,经营者承担全部责任;在侵害人向直接侵害人主张赔偿部分不能时,经营者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损害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利益,影响了社会发展及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使食品安全的保障有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并且将惩罚性赔偿引入立法,提高了对消费者受不安全食品侵权的保护。然而细究我国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可知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关法律规范有较大差距,本文评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现行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提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规范选择及其适应与修正。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有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两种,这两种责任均为侵权责任.在第三人侵权直接导致受害人损害的情况下,经营者因其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是补充责任,该补充责任不同于其他数人侵权的侵权责任.在受害人向直接侵害人主张赔偿全部不能时,经营者承担全部责任;在侵害人向直接侵害人主张赔偿部分不能时,经营者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环境侵权受害者多而散,损害认定复杂,救济难度大。通过解读大规模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价值理念、反思传统侵权救济思维,基于侵权赔偿制度供给不足、补偿性赔偿功能受限、诉讼制度实效困境和公共政策考量限度等依据,认为应推行大规模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设立公益诉讼专项基金,规范政府的适度介入,以及时保护受害人权益、保障他人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法,通俗的来说是"损害赔偿法",就是在损害造成之后,由受害人向加害人通过法律程序追究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在受到损害之后,受害人的正常生活权益被侵犯,通过侵权责任法,使权益得以恢复,达到正常状态。因此侵权责任法是我国社会生活正常规则的基本方面之一,在保护民权维护民生等方面意义重大。我们国家关于侵权责任的这一立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立法方面的空白,对中国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结合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丰田公司问题车辆召回事件,从侵权责任法的视角具体分析丰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服装行业生产具有产品时效性强、周期短、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其整条供应链上社会责任成本指标数值较高且分布不均衡,且由于社会责任成本的间接性和模糊性使得其难以计入自身成本费用,其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也让部分企业产生逃避心理。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合理支出与高效补偿需要供应链上各利益相关企业多极联动,实现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供应链责任",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社会责任对经济利益的均衡力量。  相似文献   

11.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体现的直接作用是对权利人利益的补偿,间接作用是对一般人的遏制与预防来实现对权利人的利益保护。虽然不作为请求权是保护著作权、制止侵权行为的初步措施,但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害,却不得不求助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救济。具体到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体系中,如何公平合理地转化为具体可计量的金钱,已成为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体系中最为实践性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指数人事先并无共同的意思联络,其加害行为相结合而致生同一损害结果的侵权类型,可以将其分为损害可分和损害不可分两种。其中,损害可分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单独侵权,数行为人承担按份责任;损害不可分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共同侵权,数行为人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对内则主要按过错程度或平均分担责任。  相似文献   

13.
高压触电侵权诉讼是各级供电公司最常见多发的诉讼类型,也是《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的高危作业侵权诉讼的具体情形。高压触电侵权诉讼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属于特殊侵权行为,在举证责任分配上,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多认为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本文通过对高压触电侵权诉讼特征、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的分析,认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举证责任倒置加重了供电公司的举证负担,损害了供电公司的诉讼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设专章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并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举证责任、共同污染行为、第三人过错等问题分别作了专条规定。这些规定为环境侵权的私法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环境侵权私法救济的复杂性,这些规定还显得比较粗糙、比较笼统,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实施,还是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以侵权责任法第65规定为基础展开讨论,阐述一下笔者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中损害情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产品质量的民事责任是产品质量责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民事责任中的违约、侵权以及违约与侵权的竞合等法律问题.但是,由于产品质量致害的后果具有复杂性,难以用一种民事责任涵盖.本文对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产品质量违约责任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竞合情况,并对于产品质量责任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法通则》、《电力法》与《侵权责任法》对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免责事由均作出了规定,但相互之间并不一致,由此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为解决触电人身损害事故中电力企业应承担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从法律规范冲突、立法目的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触电人身损害纠纷,应优先适用《侵权法》来确定电力企业的责任.同时,对电力企业的具体免责事由中所涉及的“受害人故意”、主体认定以及“高压”的法律认定标准等问题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明确了其法律适用的具体范围及标准.  相似文献   

17.
讨论数字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认为数字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如果侵权人存在故意时,法院应责令侵权人承担一定的惩罚性赔偿。当侵权行为人不存在过错时,由于侵权人最有能力且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控制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应由侵权人承担造成权利人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生态破坏归责原则是研究生态破坏责任的起点,我国生态破坏归责原则的适用缺乏立法上的明确规定,学界对生态破坏责任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众说纷纭,而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未提供此类"准绳",使得审理裁判遭遇阻碍。面临生态破坏责任归责原则上述三大困境,以生态破坏侵权的科学理性和价值正义为支撑点,在遵循环境生态学科学规律基础上进行价值衡量,尝试提出生态破坏责任归责原则的构建设想,建议运用多元的归责原则,即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并用的方式以应对生态破坏侵权致害原因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期一连串食品安全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要健全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重要性。产品责任问题,即对缺陷产品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而产生的责任归属问题,是我国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侵权责任法涉及的突出领域。本文在以严格责任制为归责原则的背景下,重点研究产品责任制度的构成要件,从这个角度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构建做一个研究。  相似文献   

20.
泰州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已被列入2014年"中国环保十大事件"和2017年"十件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具有可资深入考量的样本意义。然而,该案遭遇的适用法律困难、责任主体遗漏、损害结果认定模糊等问题凸显。这一则缘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立法不完善,二则缘于法院司法能动性的发挥有失偏颇。我国应制定《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法》,将生态环境利益纳入其保护范围,完善救济制度;法院应张弛有度地发挥其司法能动性,科学认定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以使生态环境损害得到合理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