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无线电量采集终端扩展的RS485总线接口抄收外接智能电表数据,借助GPRS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对电表数据的远程实时抄收和电气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并根据用户需求对电量进行自动计算,生成各种报表,用户通过报表优化配置生产,更好地实现了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
侯刚 《煤矿机械》2020,41(7):170-173
设计了一种矿用多功能智能终端,具有电池应急供电、两级无线通信、RS232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以太网通信接口、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IO数字量接口、CAN总线接口、USB通信接口、光纤通信接口、蜂鸣报警器、多界面高清液晶显示屏、多按键设置等功能,通过丰富的接口可以满足煤矿井下智能监测监控设备的采集分站和主站使用要求。解决了传统终端功能单一、不通用、适应性差的问题,可作为通用终端设备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该终端在液压支架支护质量监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系统的硬件部分由中央处理机(主机)、两个终端(CRT与键盘)、两个8″软磁盘驱动器、一个8.4MO硬磁盘驱动器、一台7×9针式打印机和3个CTT接口所组成。 CTT接口为单独设备。它采用美国的CAN型数字电压表做A/D变换器(双积分式A/D变换器)。CTT设备每个探头连线之间串有光电耦合器做地址变换及线路状态(空载和有载)变换。接口由CTT设备中TFA单元(见本刊1984年第12期)有效信号继电器Fx控制,当每一条线路咨询完毕后,  相似文献   

4.
1 ISDN原理 1.ISDN的背景 早期存在着不同的通信网,如公用电话网(硎)、用户电报网(TELEX)、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有线电视网(CATV),分别给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用户需要享用这些业务时,就必须拉不同的接口(用户线)与上述网络相连.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信运营者要建造不同的网络并花大量人力物力维护它们;而用户要获得相应的业务,需与不同的网络运营公司打交道,拉不同的线,填写不同的帐单.  相似文献   

5.
ZST-48铁路数字专用通信系统是一套综合性的专用通信系统,其将各类业务的调度和专用电话的调度接入一台数字调度设备中,通过E1的数字接口与分局各个铁路沿线的站场分系统间经过数字传输通道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信息,同时兼容以往的模拟共线调度设备,并具备程控交换机的大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6.
矿区铁路各车站的数字平面调车系统区长台分立工作,独立成网,车站与车站之间不能进行网络通讯,每个车站的数字平面调车系统的网络无法覆盖到其他车站。由于每个车站的区长台分立工作,从而导致每个车站的调车终端的网络频点均不同,调连人员进入不同车站调车作业时,需更换不同移动调车终端或选换不同移动调车终端频点,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影响作业效率,不能满足多站调车作业集中管理、随乘跨站调车、减员增效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矿区铁路数字同频同播平面调车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异构网络垂直切换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下一代异构无线网中,用户能够通过多接口终端享受接入网的不同服务。切换决策将基于多种协议标准和用户的喜好。本文阐述了判决的过程和依赖的参数,论述了模糊多属性判决算法,并创造性提出了利用过程神经元对异构无线网的判决。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中RS-485总线通信能力较低、设备通讯接口不统一的问题,提出把虚拟串口VCOM技术和CAN-bus总线相结合,为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具有统一远程终端通讯接口的组网方式。通过虚拟串口VCOM技术的应用,使1条CAN总线上可连接多达2048个RS-485设备,通讯距离可以长达10 km甚至更远。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12):207-208
设计了一种以STM32F103微控制器为核心通用、易扩展的模块化矿井监控终端。硬件配置通用的模数转换器和易于扩展的传感器接口,由GPRS在线转发矿井环境和设备运行数据;软件设置中断和状态返回,响应用户需求配置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0.
1 ISDN原理 1.1 ISDN的背景 早期存在着不同的通信网,如公用电话网(PSTN)、用户电报网(TELEX)、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有线电视网(CATV),分别给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用户需要享用这些业务时,就必须拉不同的接口(用户线)与上述网络相连。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信运营者要建造不同的网络并花大量人力物力维护它们;而用户要获得相应的业务,需与不同的网络运营公司打交道,拉不同的线,填写不同的帐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