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通过霍尔辛赫选煤厂课题的开展来改进传统的选煤厂末煤分选工艺设计存在的弊端,在同样分选效果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设备运行时间和台数,实现节能降耗,延长设备、配件、管道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为同类选煤厂或相关设计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永川选煤厂工艺系统落后、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利用重介质分选工艺进行改造的技术方案;介绍了改造过程中选煤工艺的选择、主要设备的选型、厂区布局安排、主厂房的布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直接采用重选或浮选工艺所面临的精煤产率低、能耗大的问题,结合实践生产制备1.5 t的样品提出了重浮联合分选工艺,尤其对溢流管插入深度和给料压力对该工艺分选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最佳工艺参数。最后,通过实践生产验证了重浮联合分选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胡修林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3,(3):10-14
研究了吉源选煤厂入选原煤的粒度及密度组成,确定原煤可选性为难选;论证了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小直径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浮选的分选工艺,生产化工用精煤、洗混煤、硫精砂和沸腾炉用煤等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朱秀萍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5,(5)
太原选煤厂原采用不脱泥全重介洗选工艺,存在粗精煤灰分高、煤泥水负荷大、介耗高等问题;通过增设脱泥筛及CSS粗煤泥分选机等技术改造,并对粗煤泥回收环节进行优化,弥补了粗煤泥环节没有分选工艺的不足,降低了粗精煤灰分,提高了总精煤产率,降低了系统介耗。 相似文献
6.
针对选煤厂粗煤泥量大且对粗煤泥分选效果差的问题,在对导致上述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干扰床分选设备替代原工艺中的重介质旋流器的优化设计思路;对比传统干扰床和阻尼干扰床的分选效果,具体采用阻尼干扰床进行优化;设计了基于阻尼干扰床的分选工艺流程,并对优化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陈雷宏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2,(1):9-12
介绍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的发展及使用情况,针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重介系统对细粒煤泥分选效果差的问题,对部分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稳定了精煤产品质量;同时分析了目前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煤泥重介质系统工艺搭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先建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3,(Z1):74-77
介绍了大柳塔选煤厂末煤二期分选系统的设计流程及设备选型情况;与末煤一期系统相比,二期优化了粗煤泥系统的设计,改进了螺旋精煤脱水环节,主厂房的车间布置、模块化布置更先进合理;二期工程投运后,适应了煤质的变化,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邯郸选煤厂入选原煤来源广、波动大的特点及市场定位,确定了产品结构;对全重介质选煤和跳汰—重介质联合选煤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采用系统简单、操作方便、精煤产率高的脱泥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对原选煤系统进行改造;通过合理的设备选型与工艺布置,实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分析霍尔辛赫选煤厂工艺流程,发现其主要存在-0.5mm煤泥未有效分选,粗煤泥脱水效率低,末煤系统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选煤厂煤泥性质,说明-0.25mm煤泥各密度级分布不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3~1.4,1.4~1.5,1.5~1.6kg/L三个密度级;当精煤灰分为10.50%时,浮选精煤理论产率为77.53%,理论分选密度为1.518kg/L,6±0.1含量为40%,可选性为难选。通过增加浮选环节,更换卧式离心脱水机和增加1套末煤系统对选煤厂进行扩能改造。改造后,-0.251mm煤泥实现有效分选,提高了精煤产率,减小了浓缩机处理量,降低了煤泥水系统压力;提高了粗煤泥脱水效率,满足了产能提升要求和精煤产品的水分要求;提高了末煤系统处理量,确保整个分选系统的平稳运行;选煤厂年增加销售收入22560万元。 相似文献
12.
新郑精煤公司选煤厂工艺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郑州矿区的煤质特点,详细论述了新郑精煤公司选煤厂选煤方法、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和工艺总平面布置等方面的设计与优化,设计方案突出了郑州矿区贫瘦煤洗选加工的特点,探索出矿区原料煤洗选加工的途径和方法,对矿区后续选煤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设计高效、节能的选煤工艺,分析了兴县选煤厂8-2号煤层和13号煤层的煤质特征,根据煤质特征优化了选煤厂产品结构;通过对比常用选煤方法,确定了兴县选煤厂选煤工艺。结果表明,2个煤层50~0.5 mm各粒级产率总体分布较为均匀,灰分随着粒级的降低逐渐减小,矸石不易碎。50~1.5 mm低密度物产率和中高密度物产率相近,具有轻重产物密度组成倒置的反常现象,不易分选低灰精煤产品。兴县选煤厂以生产动力煤为主,兼顾炼焦配煤,8-2号煤和13号煤按照质量比2∶1生产十级精煤或优质动力煤,也可以生产一般动力煤。选煤厂最终工艺流程为:50~1.5 mm脱泥有压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再选,1.5~0.25 mm粗煤泥离心机脱水,0.25 mm细煤泥浓缩压滤回收。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青龙寺矿区煤质特征分析、筛分和浮沉实验资料分析以及可选性评定,确定了选煤厂产品结构。选煤厂入洗上限为50mm,入洗下限为0.25mm,经粗煤泥分选和细煤泥干燥的研究,最终确定工艺流程为50~0mm原煤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25mm的粗精煤和粗中矸煤分别回收后掺入精煤和中煤;-0.25mm细粒煤采用加压过滤机及压滤机联合脱水,脱水后细煤泥可直接掺入中煤或矸石,也可部分或全部进入干燥系统干燥,干燥后的煤泥掺入中煤。此优化设计工艺系统与原地面工艺系统方案相比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5.
特大型选煤厂工艺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忠明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2):9-14
斜沟选煤厂一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15.0 Mt/a,入洗的8号煤层原煤具有块煤量大、低灰、低硫等特点;分析对比了国内常用块末煤选煤法以及是否脱泥工艺的优缺点;结合斜沟选煤厂产品结构,确定了一期工程可供选择的工艺流程;提出了大型选煤厂工艺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入手,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重新探讨了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的定位问题,并对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的工艺设计进行了剖析,阐明了该工艺的发展潜力,旨在推动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动力煤入选比例,阐述了动力煤的分选特点,对比分析了干选、跳汰机排矸、块煤重介质排矸+末煤不入选、全级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重介质浅槽排矸+重介质旋流器排矸5种常用动力煤分选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分选动力煤时应采用简单工艺,提高自动化水平,选用单台处理能力大、高效节能、节水设备,降低基建投资,减少生产成本。最后对中国动力煤分选工艺进行展望,提出规模大型化、生产高效化、设计通用化和模块化是动力煤分选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应研究千万吨级动力煤选煤厂分选系统单元化的块煤分选、末煤分选、细粒煤分选的大型高效成套技术和关键装备,并开发与之配套的大型分级破碎、脱水、脱介等辅助设备,为建设千万吨级高效自动化动力煤选煤厂提供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8.
梁北选煤厂的扩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梁北选煤厂洗选工艺存在的问题,对选煤厂进行了初步技术改造和二次扩能改造。通过增加粗煤泥处理系统,选煤厂生产能力由90万t/a提高到120万t/a,旋流器分选精度提高,介耗由原来的3 kg/t降至小于1 kg/t;通过调节各系统入料粒级,选煤厂处理能力提高到150万t/a,入洗量和浮选尾矿灰分均有所增加,粗煤泥系统得以优化,产品质量更容易控制。与2009年相比,2010年选煤厂多创造效益26643万元。梁北选煤厂的成功扩能说明系统入料粒级调配在扩能中的作用,也为其它选煤厂的扩能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赵固一矿选煤厂原煤粒度组成、浮沉试验、可浮性评定和发热量的分析可知:原煤较脆,矸石易泥化,煤泥中存在高灰细泥,原煤块、末煤可选性均为易选。在分析原煤性质及产品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煤工艺设计原则,确定了末煤分选下限为1.5 mm,并可调节至0.25 mm和0;确定赵固一矿选煤厂选煤工艺流程为:80~13(10)mm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机主再选,13(10)~1.5 mm末煤采用脱泥有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0.25 mm采用TBS分选,-0.25 mm采用浮选柱分选。最后阐述了选煤厂选煤工艺设计步骤,即应以煤质分析为基础,以产品结构为目标,以设备特点为依托,同时特殊环节特殊关照,确定出最适合选煤厂煤质特征的选煤工艺流程,实现选煤设计的简洁、高效、灵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煤伴生矿物的泥化特性和泥化对选煤的不利影响,说明选煤厂设计时应重视煤伴生矿物的泥化问题,对煤伴生矿物进行泥化试验,依据试验结果选择选煤工艺流程和煤泥水处理设备。论述了煤伴生矿物泥化试验方法和泥化程度的评定步骤,得出了煤伴生矿物泥化程度的评定标准。分析了泥化程度对选煤厂设计的影响,说明当煤伴生矿物泥化严重时,重介选煤工艺应优先考虑预先脱泥方案,如果不脱泥,则应选择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工艺流程,同时还应注意浓缩沉降面积和煤泥水处理设备的选择。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泥化程度对选煤厂生产管理的影响,当煤伴生矿物泥化程度属于高泥化程度(HDW)时,应采用高效絮凝剂、凝聚剂及联合加药系统,同时对选煤厂进行改造,保证煤泥水处理工艺系统完善;当煤伴生矿物泥化程度属于中泥化程度(MDW)或中高泥化程度(MHDW)时,不能忽略煤泥水系统的完善性,厂房布置不能过于紧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