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氮钒微合金化钢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茂森  孙卫华  秦孝海 《钢铁》2000,35(11):47-50
主要介绍在20MnSiV钢中,加入钒铁VFe(51.6%V)及美国钒公司的专利产品富氮钒合金VN12(80%V,12%N)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钒、氮复合微合金化对钢筋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采用钒铁及富氮钒合金微合金化时,钢筋中钒含量的节约及其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钒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试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卫国  赵明琦  张若蔷 《炼钢》2005,21(3):9-13
介绍了马钢钒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工业试制情况。研究了钢筋的成分、微合金化工艺及组织、性能,对钒氮合金的增氮、强化、节钒效果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钒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工业试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马钢钒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工业试制情况。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对钢筋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微合金化工艺与钢筋显微组织及增氮、节钒效果的关系。研究表明:马钢钒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生产工艺稳定、可靠,试制的HRB400钢筋的性能不仅满足要求,且波动小、强屈比高。  相似文献   

4.
钒氮微合金化钢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了在20MnSi钢中添加高氮钒合金Nitrovan1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钒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与80FeV相比,添加Nitrovan12的钢,抗张强度可提高135MPa,屈服强度可提高117.5MPa;在保持强度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添加Nitrovan12的钢可节约33.3%以上的钒。钢中添加Nitrovan12合金,充分利用了廉价的氮元素,促进了V(C,N)的析出,南昌市了V的  相似文献   

5.
钒、氮微合金化钢筋的强化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杨才福  张永权  柳书平 《钢铁》2001,36(5):55-57,78
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钢筋的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对 0 .11% V - 85× 10 - 6 N的低氮钢 (钒钢 ) ,约 35 .5 %的钒以 V (C,N)形式析出 ,5 6 .4%的钒固溶在基体中。而在 0 .12 % V- 180× 10 - 6 N的高氮钢中 (钒 -氮钢 ) ,V (C,N)析出量成倍增加 ,约 70 %的钒以 V (C,N)形式析出 ,只有 2 0 %的钒固溶于基体。增氮后 ,V (C,N)析出相的平均尺寸由 10 7nm减小至 73.7nm ,且 1~ 10 nm细小质点的质量比由 2 1.1%提高到 32 .2 %。钢中增氮还细化铁素体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6.
7.
VN12合金在钒氮微合金化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在20MnSiV、16MnV钢中,加入钒铁合金VFe(51.6%V)及美国钒公司提供的专利产品富氮钒合金VN12(80%V,12%N)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钒、氮复合微合金化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与使用FeV(51.6%V)相比,采用富氮钒合金化时,因钒用量的减少使得其技术经济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济钢20MnSiV、16MnV钢中,加入钒铁合金VFe(51.6%V)及美国钒公司提供的专利产品富氮钒合金VN12(80%V,12%N)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钒、氮复合微合金化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采用钒铁及富氮钒合金微合金化时,钢中钒含量的差别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陈伟 《昆钢科技》2006,(1):25-29
本文介绍了昆钢钒氮微合金化HRB400抗震钢筋的研制情况.分析了钒氮合金沉淀强化效果及钢筋成份、力学性能、轧制规格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钢筋金相组织、焊接性能及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钒氮微合金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钒钢中增氮,促进了碳氮化钒的析出,增强了钒的沉淀强化作用,提高了钢的强度,在相同强度水平下,节约了钒的用量,降低了钢的成本,因此,氮是含钒钢中一种十分有效的合金化元素。本文介绍了钒氮微合金化技术的机理及其在高强度钢筋、非调质钢、高强度厚壁H型钢和CSP产品等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The research,production,and application of V-N microalloyed high strength rebars in China were reviewed.Enhanced nitrogen in vanadium-containing rebars promotes the precipitation of fine V(C,N)particles,and markedly improves the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effectiveness of vanadium.Therefore,vanadium added to V-N microalloyed rebars can be reduced by 40% compared to the same strength level of vanadium-containing rebars.  相似文献   

12.
V-N微合金化钢筋中钒的析出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氮对含钒微合金化钢筋中钒的析出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氮钒钢中,大部分钒固溶于铁素体基体,比例高达565,只有35.5%钒形成V(C,N);高氮钒钢中,70%的钒析出形成V(C,N),只有20%的钒因溶于基体,钢氮还减小了V(C,N)颗粒尺寸,明显增加细小V(C,N)析出相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3.
CSP流程V-N微合金钢冶金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清友  毛新平  林振源  杨才福 《钢铁》2005,40(12):64-68
研究了在CSP技术的特定工艺流程中V—N微合金钢的冶金学特征。结果表明,对0.05%C-l.5%Mr-0.12%V一0.020%N钢,连铸出坯后已有大量微细V(CN)析出,均热后仅有部分沉淀溶解。这些铸坯中的微细沉淀对抑制变形奥氏体再结晶晶粒长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业试生产中,铁素体晶粒尺寸3~4μm的V-N微合金化超细晶粒钢已经试制成功。在CSP流程V-N微合金钢中,V的沉淀强化作用也显著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水平。通过对V—N微合金钢的超细组织控制和沉淀强化控制,在CSP流程上可生产屈服强度达550MPa级的低碳贫珠光体高强度钢。  相似文献   

14.
钒氮微合金化技术在HSLA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杨才福  张永权 《钢铁》2002,37(11):42-47
含钒钢中增氮,促进了碳氧化钒的析出,增强了钒的沉淀强化作用,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因此,氮是含钒钢一种经济有效的合金化元素。通过充分利用廉价的氮元素,钒氮微合金化钢在保证相同的强度水平下,可节约钒的用量,降低钢的成本。V-N微合金化技术在高强度钢筋、结构钢板带及型钢、无缝钢管、非调质钢、高碳钢钱棒材以及高速工具钢等产品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传统的Nb-V复合微合金化Q460建筑用钢板中的合金含量及生产成本,利用第3代TMCP技术和V-N微合金化技术,研制出单独V-N微合金化(wV=0.06%~0.08%)、不含铌的合金设计,并通过合理地控轧控冷工艺,在中厚板轧机上成功地生产出厚度40和50mm的V-N微合金化Q460GJC钢板。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屈服强度大于470MPa,0℃冲击功超过150J,屈强比仅为80%。分析表明,细晶及析出强化对强度的贡献比例达到66%。  相似文献   

16.
V-N微合金化高强度厚板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V-N微合金化和V微合金化钢的强化效果,确认钢中增加N含量能有效提高V的析出强化与细晶强化能力,对钢的各项性能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采用V-N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工艺试制了60、70mm厚板,产品性能到达了Q390E钢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600MPa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高性能钢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军 《天津冶金》2012,(2):8-10,52
介绍了济钢钒氮微合金化HRB600钢筋的生产实践.通过转炉冶炼、炉外精炼和全连续轧机进行了工业试制,应用光谱分析仪、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多功能焊机等设备对试制钢筋的成分、组织、性能,特别是钢筋的时效性、焊接工艺性能、疲劳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采用钒氮微合金化工艺试制的产品的屈服强度达到670 MPa、抗拉强度达到800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19%以上,钢筋具有在500万次高周疲劳应力下未发生断裂的疲劳性能,时效试验表明产品性能稳定,并且适用于多种焊接和机械连接方式,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其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V-N微合金化生产非调质N80石油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V—N合金微合金化和控温轧制技术取代传统的调质生产方式,获得了具有稳定性能,满足API Spec 5 Cr标准要求的N80级油井管产品。现场轧制实验表明:此技术是可行的,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降低了钢材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