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形变作用下的切变型相变(如TRIP过程)具有显著的取向依赖性、变体选择规律及织构效应。高锰钢中存在热致马氏体和应变诱导马氏体及γ→ε→α'顺序产生两种马氏体过程,使组织演变过程十分复杂。EBSD取向成像技术可十分便捷地定量揭示相变过程信息,为认识切变型动态相变提供重要数据。本文总结了利用EBSD技术揭示高锰钢单向拉伸、压缩时马氏体相变的取向关系识别、取向依赖性、变体选择规律、织构效应和奥氏体状态的影响及逆相变特点,表明EBSD技术研究马氏体相变的优势。EBSD数据分析认为,取向依赖性、变体选择规律及织构效应是动态转变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高锰钢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研究了高锰TRIP/TWIP钢中的马氏体相变特点,鉴别出ε-M和α-M两种马氏体的组织形貌特点,确定出奥氏体和ε-M之间存在{111}γ∥(0002)ε,〈10〉γ∥〈110〉ε,即Shoji-Nishiyama取向关系;ε-M和α-M之间存在(0002)ε∥{110}α,〈110〉ε∥〈11〉α,即Burgers取向关系。奥氏体晶粒中出现了多种α-M变体,各变体间存在广泛的相变孪晶关系,本文还初步分析了惯习面。  相似文献   

3.
%X 利用EBSD技术分析了两种高锰钢压缩变形下马氏体相变的特点。初步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取向对马氏体转变有影响,压缩时{110}γ取向的奥氏体容易发生马氏体相变;ε-M、α′-M两种马氏体内存在较多相变变体遗传下来的特殊取向差,还有形变造成的ε-M中产生新的变体或特殊取向差及α′-M内因滑移造成小的取向差;BCC的α′-M内因滑移造成的取向差比HCP的ε-M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温度的热变形及保温获得不同状态的奥氏体组织,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其在冷却时形成马氏体的难易,并关注各类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难易与奥氏体取向的关系.结果表明,马氏体相变从难到易的奥氏体状态依此是:细小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形变长条晶粒、细小等轴的静态再结晶晶粒、粗大奥氏体晶粒.形变抑制六方ε马氏体的能力比抑制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温度的热变形及保温获得不同状态的奥氏体组织,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其在冷却时形成马氏体的难易,并关注各类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难易与奥氏体取向的关系。结果表明,马氏体相变从难到易的奥氏体状态依此是:细小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形变长条晶粒、细小等轴的静态再结晶晶粒、粗大奥氏体晶粒。形变抑制六方ε马氏体的能力比抑制体心立方的α'马氏体低得多。形变奥氏体晶粒因取向不同,内部亚晶间取向差不同,从而形变储能不同,抑制相变的能力也就不同。最难发生相变的奥氏体取向为〈110〉,随形变温度升高,这种取向择优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都在开展超级钢研究。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铁素体的超细化,进而使钢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即使奥氏体过冷到尽可能低的温度,在稍高于Ar3对奥氏体进行高速大应变。超细化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奥氏体在大应变下自由能大幅度提高,从而使铁素体获得大的相变驱动力,特别是形核率。近期对应变诱导相变过程的组织变化观察表明,转变过程中不仅发生了相变,还会出现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在转变后期出现渗碳体,即珠光体转变;对纯净的碳素钢,当形变温度在A3附近…  相似文献   

7.
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过程的EBSD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EBSD手段分析了低碳低硅(0.003%C、0.3%Si)冷轧硅钢试样在740℃加热保温6s~360s退火过程中微区取向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1}〈110〉取向的再结晶晶粒在变形的{111}〈112〉取向晶粒的晶界处形核,同时{111}〈112〉取向的再结晶晶粒在变形的{111}〈110〉取向晶粒的晶界处形核,并在{111}〈112〉取向冷轧剪切带上形成{011}〈100〉取向再结晶晶粒。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下,合理控制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100}面织构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EBSD研究了0.33wt.%C碳钢中原奥氏体同一晶粒内的板条马氏体的形态和晶体学特征。在无残留奥氏体的情况下,由于EBSD检测结果的分散性,用对称性高的低指数极图(如{001}bcc极图)并不能很好地区分K-S取向关系和N-W取向关系。本文采用非对称性的高指数{123}bcc极图,可以区分两种取向关系。结果表明,此材料的马氏体取向分布基本符合K-S关系。利用极图与矩阵运算的方法,标定原奥氏体同一晶粒内24个满足K-S关系的变体,揭示了24个马氏体变体间特定的结合规律。  相似文献   

9.
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颗粒尺寸与分布及其稳定性是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获得优良使用性能的关键。马钢试制成功含1.2%铝的TRIP-600钢板,作者用场发射枪扫描电镜EBSD技术对该TRIP钢的残留奥氏体形态、分布与体积分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中的奥氏体主要呈细小颗粒状、尺寸在几微米以下,弥散分布于铁素体晶界和晶粒内。EBSD与X-射线衍射测得实验钢板半厚度区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2%和11.4%。本文讨论了EBSD技术测定TRIP钢奥氏体分数引入误差的主要因素。采集图像的步长、试样分析区的选取及试样制备技术等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商业软件中已有的和经过改进的各种EBSD取向图重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这些EBSD取向图重构方法在金属形变组织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取向图重构方法都能提高EBSD取向图的衬度,其中TD轴旋转分量重构法显示金属形变组织的细微结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两种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变形温度为1 050℃,应变速率为0.1 s-1和变形温度为1 150℃,应变速率为1s-1)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的微区取向分布.结果表明:实验钢的铁素体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均可形成〈001〉和〈111〉织构;奥氏体在变形温度为1 150℃,应变速率为1 ...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两种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变形温度为1 050℃,应变速率为0.1 s-1和变形温度为1 150℃,应变速率为1 s-1)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的微区取向分布。结果表明:实验钢的铁素体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均可形成〈001〉和〈111〉织构;奥氏体在变形温度为1 150℃,应变速率为1 s-1条件下获得更多数量的以Σ3为主的CSL特殊晶界;两种实验条件下,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在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程中,奥氏体可以在铁素体晶界处生成,也可以在铁素体晶粒内部形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EBSD方法研究高纯Al溅射靶材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纯Al溅射靶材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着广泛应用。微观结构与组织的均匀性、晶粒尺寸和取向分布对高纯Al溅射靶材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EBSD技术对高纯Al溅射靶材的晶粒取向分布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晶粒取向与溅射速率关系,并采用EBSD大面积扫描对高纯Al溅射靶材的晶粒尺寸及微观结构与组织均匀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纯Ta溅射靶材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其微观组织均匀性、晶粒尺寸大小及晶粒取向分布对溅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EBSD技术对高纯Ta溅射靶材不同区域的组织和织构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纯Ta溅射靶材的微观组织、织构组分和晶界取向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技术对经30%压下量冷轧的双相不锈钢UNS S32304在1050℃下退火的显微组织转变进行了原位追踪。结果表明,轧制变形后,两相的变形抗力具有明显差异,奥氏体塑性变形量较比铁素体大;经1050℃真空退火2 min后,两相晶内取向差的变化表明铁素体较比奥氏体发生了更大程度的回复;再经1050℃真空退火5 min后,样品中两相晶粒取向与其初始取向具有较大差异,表明发生了以再结晶为主并伴有少量相变反应的组织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