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建华 《规划师》2004,20(12):28-32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的作用有:以亚运建设全面推动广州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实施;以亚运建设投资来引导广州城市长效收益,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亚运会场馆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以亚运会交通与环境建设全面完善和提升广州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
江爱叶 《广东建材》2010,26(11):83-85
<正>2010年亚运会即将在我们广州召开,各亚运及配套工程也相应完工,并已交付使用,我公司有幸建设的亚运工程之一,在广州体育学院内的"2010年亚运会省属场馆项目",作为曾为2010年亚运会付出过努力的一员,我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3.
<正>在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上,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亚运场馆的建设,为亚运会的成功召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广州亚运场馆建设期间,很多配置潍柴发动机的星马混凝土搅拌车和散装水泥车等多个厂家的设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0,(12)
<正>广州市规划局运用信息化技术为亚运工程规划审批提速为全力支持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及亚运工程规划审批工作,广州市规划局自动化中心的技术人员创新理念,完成了电子报批建筑面积核算系统。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际著名CBD所在城市的经验,并与上海、北京进行对比,从生产服务业的规模、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以及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等方面,分析广州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对CBD形成发展的影响。认为CBD不只是一种物质空间,更是一种产业集群,其实质是生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广州珠江新城CBD在前10年开发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服务业规模与空间集中度的不足,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集聚促进广州CBD建设明显加速;亚运因素极大地推进了广州CBD的土地开发与物质空间建设,但亚运后CBD的活力与可持续性需更加注重生产服务业的规模发展、层次提升与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6.
钟勇 《广东建材》2009,25(8):202-203
广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州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广州市成功取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后,承诺要将广州亚运会举办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最成功的一届亚运会。广州2010年一字不苟运会筹备工作全面后,随着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有序展开,为满足广大市民健身运动的需求并兼顾解决亚组委办公场所,在天河体育中心西大门北侧建设一座“广州亚运体育文化中心”。该中心建成后亚运期间供广州亚组委办公使用,亚运会结束后也作为永久性体育设施,供市民健身运动(以乒乓球为主)和亚运展览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荣毅 《空间结构》2012,18(1):25-35
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广州举办.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亚运会召开的双重需要,广州新建和改造了一批体育场馆设施及配套设施,其中新建了12座运动场馆.每座新建场馆各有特色,在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体育精神和广州文化.广州亚运会新建场馆形式新颖、构思巧妙,尤其是广州亚运馆、广州自行车馆、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和南沙体育馆等四大场馆建设,不仅满足了复杂建筑外形的要求,在技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叶文明 《中国消防》2010,(23):16-18
<正>11月27日,高达600米的广州塔上再次绽放起绚烂的焰火,广州市海心沙上的亚运圣火缓缓熄灭,宣告了亚洲体坛的又一大盛事——第16届广州亚运会在广东8439名公安消防官兵的"贴身"守护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6天的精彩亚运赛事中,广东全省火灾形势高度稳定,成功实现了"涉亚场所不冒烟起火、亚运赛区市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全省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三大消防安保目标,广东消防也为此摘得了亚运赛场外的又一枚"金牌"——平安亚运。  相似文献   

9.
《重庆建筑》2010,(12):51-51
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亚运工程建设也获得人们盛赞。作为广州迄今为止承办的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赛事,亚运会是广州向世界展示城市形象、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而亚运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则是承办城市形象最直观生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冯家禄 《建筑电气》2011,30(9):17-27
介绍第16届广州亚运会供配电系统设计及供配电保障团队工作内容,解读《第16届亚运会亚运场馆供配电设计导则》的编制,并给出部分亚运场馆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电力负荷运行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1.
黄伟勋  洪卫  胡景聪 《建筑创作》2010,(11):164-171
<正>运动员餐厅及运动员村东停车场区运动员餐厅及运动员村东停车场,位于亚运城北部,北临亚运路,与运动员村隔裕丰涌相邻,占地面积约11.5万m~2,建筑面积约1.5万m~2,其中餐厅13 000m~2,候车廊、调度中心等2 000m~2。根据大型国际比赛举办的时间间隔较长,多为临时建筑的特点,结合运营团队以及运动员就餐周期的需求,餐厅规模为1.3万m~2,使用座位约3 000座,并满足1 500座  相似文献   

12.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荔湾、商埠荔湾、生态荔湾等发展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为后亚运时期的城市次区域发展及"广佛同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6-23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乃至亚运会等作为享誉世界声誉的“城市巨事件”,对主办城市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变迁。遗产除了现代人继承古人的宝贵财富外,也包括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与建筑为载体,借鉴主办城市展开了建筑文化遗产意义上的分析,重点描述了作为现代建筑媒体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反之,主办城市又是如何通过城市文化的创意与传播,扩展自身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介绍2010年广州亚运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背景、目标、要求与原则的基础上,对亚运城规划构思、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市政道路交通、绿地景观与水系、村民安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主要规划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结合杭州亚运村片区的开发建设,全面介绍了基于RBD功能的CAZ城市片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上位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开发条件,重点分析了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途径,论述了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归纳了亚运村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打造了城市CAZ高品质片区立体化交通集约型地下空间的典范布局。探索了界定地下空间要素的控规编制原则,并对地下空间开发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本专项规划具有中国新时代城市建设特色,可为地下空间开发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市珠江新城是广州未来最重要的城市中心区,其发展源于广州"东进"与"国际化"的战略,从"城市中心区"上升为"21世纪CBD",现在又再次面临亚运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市先后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检讨等多种城市规划方案指引珠江新城建设。如今的珠江新城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商务发展氛围成熟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多样高质量和市政基础配套高效多功能的现代化CBD。珠江新城的规划体现了一种动态完善的思路,其未来的发展仍然主要取决于广州的整体国际化程度,但珠江新城必然将对此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向科 《城市建筑》2010,(8):26-27
本文分析了市政办公建筑与普通办公建筑的异同,提出其需要回应的核心设计内容,以及在设计中的特点和突破口,进而从选址的透明性、复合多元性布局、生态性空间以及内部空间结构与模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市政办公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广州市城区东部,天河金融商业圈的核心地带,既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优秀建筑之一。天河体育中心建成于1987年,由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三大场馆组成,承办了当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之后陆续兴建了网球中心、棒球场、保龄球馆、羽毛球馆等体育设施,成为广州市最重要的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场所。2010年亚运会及亚残会中体育中心将承办足球、篮球、水球、羽毛球等多项赛事,为满足亚运  相似文献   

19.
举办重大赛事将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满足亚运会需要和实现城市长远发展,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广州制定了以亚运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宜居城市建设、打造文化名城品牌和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等亚运行动计划。在全面满足亚运会需求的前提下,广州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建设亚运城和城市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环境等举措实现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选址于广州新城.从重大事件与城市发展的角度,阐述亚运村规划建设对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规划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就后亚运时代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的目标定位和空间布局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