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各种本体语言在描述本体过程中容易产生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利用范畴论的抽象性及图形化表示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范畴论的本体描述方法,并给出了本体、本体映射和本体实例化的范畴论定义,其中本体被描述成范畴中的对象,本体间的映射被描述成范畴中对象间的同态射,本体实例化被描述成范畴间的函子。在此基础上,结合共极限和推出给出本体合并的描述及解释,并证明了本体合并的一些典型性质。  相似文献   

2.
胡玲  李霖  王红 《计算机科学》2012,39(7):242-244,266
本体对齐可解决本体间的异构,而范畴论可屏蔽本体间的异构性并为本体集成提供统一的方法框架。将范畴论引入本体对齐研究领域中,在范畴论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本体特征,对态射进行了重新定义,构造了一个更复杂的范畴。其中范畴中的对象为地理本体,而态射不仅能表达相等关系,也可以描述地理本体间的多种语义关系。在态射定义的基础上,根据态射的特性定义了本体对齐和本体对齐的复合,最后对本体集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范畴论的地理本体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地理本体之间的语义集成,提出了基于范畴论的方法.将地理本体抽象成为范畴对象,对象之间的"态射"描述地理本体映射,"外推"描述地理本体合并,设计了基于范畴论的地理本体语义合并算法,该算法即包含了同义概念的合并,也包含了对语义不同部分的整合,且保持层次结构不变.作为一种形式化结构的"外推",它确保了合并后的结果是完整的、惟一的和最小的.以两个不同分类标准建立的河流本体为例,阐述了地理本体语义合并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异构专利数据源集成中存在的困难,针对不同专利数据源间存在的分布性、自治性、异构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混合本体的专利数据源集成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局部本体描述单个专利数据源中的语义,通过本体合并构建全局本体实现多个专利数据源问的语义集成,定义全局本体与局部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解决多个异构数据源集成中存在的语义异构问题.使用该方案,用户可从集成的专利数据源中获取正确的查询结果,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体集成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体集成(ontology integration)的目的是使异质的本体互操作,目前是本体研究的一个热点.本体集成首先发现实体间关系,生成本体映射,然后根据应用目的基于映射进行处理,最终达成本体对齐或者本体合并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本体集成中的概念,给出本体集成的一般工程化方法.对国内外较具代表性的本体集成工具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现存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于琦  周勇 《微机发展》2008,18(2):34-37
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能够精确地描述概念体系和领域知识。为了将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识别出来并进行语义相关的集成,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集成异构数据源的方法。首先将各个数据源中的数据以XML文档形式进行描述,然后将各个XML文档的文档类型定义(DTD)转化为DIM数据模型表示,最后通过语义聚类、全局模式生成等步骤,实现XML文档的基于本体的语义集成。文中提出的方法以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联合设计的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词典为本体库,可有效地识别出异构数据源中的具有等价语义或相近语义的数据,从而更准确地对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集成。  相似文献   

7.
本体技术是语义Web的核心。现有的本体方法都是基于集合论的,本文从范畴论的层次分析了集合论数学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性对现有本体方法的影响,并探讨基于范畴论的本体方法,通过实例系统说明了范畴论本体的构建方法,并指出范畴论本体所克服的现有本体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王进鹏  张亚非  苗壮 《计算机科学》2010,37(12):134-137
为实现异构关系数据库的语义集成,针对传统集成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对语义网等相关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本体的关系数据集成系统中的查询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关系数据库集成框架。设计了基于本体的关系数据的描述方法,使用本体作为集成的全局模式来描述关系模式的语义。设计了查询重写算法,该算法可以将基于全局模式的SPARQL查询重写为针对具体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从而实现对异构关系数据库的集成。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洁 《计算机工程》2010,36(17):249-251
针对建筑供应链异构信息无法充分共享的问题,分析异构信息对信息共享平台的需求,设计基于本体集成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和共享过程模型,提出基于本体集成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并且描述其中的关键功能模块。论述基于本体集成的信息共享平台如何支持建筑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结果证明,基于本体集成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更有效地检索信息、学习领域知识及支持决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本体论的方法来实现企业信息系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框架体系,及关键技术。定义了企业本体及其概念的框架表示,描述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与企业本体集成时建立领域本体的步骤,阐述了本体管理系统中应用本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具有自治性、异构性和动态性等特征,Web上的本体奠定了语义共享的基础,本体映射是解决分布式本体异构问题的手段之一。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映射的分布式本体融合框架,构建了基于多映射的融合连接列表,描述了融合算法,并以OAEI2006数据测试集中两个改进的会议本体为例进行了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对分布式本体进行智能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混合本体结构在异构集成系统扩展性上的不足,在形式化描述数据源及其本体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本体的数据源设计过程,提出了两种数据源集成操作来吸收自治数据源中的特化概念来扩展全局本体,并将数据源实例投影到全局本体.系统集成操作分析表明了该方法既保证数据源设计的自治性,又使得系统拥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Ontology的数据集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遥  李珊  厉浩 《计算机工程》2007,33(23):90-93
针对异构数据源中实现基于语义的数据集成的需求,采用分层思想,在用户层与实际数据层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来屏蔽底层数据的异构,用本体作为公共语义描述工具,建立本体到各数据源的映射规则,设计实现了将基于本体的全局查询转化为基于各数据源的局部查询系统,解决了数据源之间的语义异构问题,其中用OWL表示本体和映射,并研究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本体应用的快速发展,本体数量大幅增长,这些本体描述的内容存在重复和关联,但在本体模式上却表现各异。本体匹配旨在识别异构本体中存在语义关联的实体,并建立它们之间匹配关系。它对于消除本体异构、实现本体集成和数据融合等具有重要作用。形式化定义了语义Web中的本体匹配问题,并从本体匹配方法、本体匹配挑战和本体匹配原型系统3个方面调研了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钟将  宋娟 《计算机工程》2011,37(14):44-46
针对电力系统数据集成中存在的语义异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数据集成框架。依据电力参数估计系统的数据需求模型,分析数据集成存在的语义冲突类型,在传统数据集成框架的数据集成中间件模块中加入本体语义描述模块。采用本体描述信息资源域中的概念,通过实现语义冲突主动发现并构建语义映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能有效解决数据集成过程中的语义异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义异构问题已成为目前异构数据集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体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而被用于解决语义异构。该文讨论了基于相似度的本体映射方法.着重介绍了基于语法距离、基于WordNet语义字典以及基于结构的相似度计算,最后提出了本体映射生成算法,旨在解决语义异构中本体映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昊  邢桂芬 《计算机应用》2005,25(2):456-458
随着语义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本体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集成的过程中,本体作为一种工具解决了分布式异构信息源的语义异构问题,实现了信息源语义上的互操作。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混合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通过全局本体和局部本体之间的映射,向用户提供获取数据的统一接口,使用户获得语义上相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本体异构问题,实现本体资源的共享和重用,需要进行本体集成。本体合并是集成的一种方式。本体对概念外延和内涵揭示得不够,对概念的表达深度不够。形式概念分析可以很好地表示和处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语言表达和推理等方面还很不足,因此需要将它们结合起来表达和处理知识,提高语义表达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概念格胶合的模糊本体合并方法,为模糊本体集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将本体应用于异构数据集成领域,阐述了如何利用本体技术解决语义异构问题,给出了基于混合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架构,并对架构的层次结构及关键技术,包括本体构建、查询处理问题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