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近几年油气勘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重新认识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总结油气分布特点和油气聚集规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根据地层压力、泥岩孔隙度及地层水资料、油源对比和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包括高压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通过对该区压力封闭层的分布研究得知:压力封闭层对该区油气运移起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压力封闭模式控制不同的油气分布类型。该地区地层水的变化规律能有效地反映地层保存条件的差异,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2.
控制CO2的排放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行动.在我国实行CO2高效利用与地质埋存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和含蜡量高、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高等特点,分析了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评价体系问题、中国地质特点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的基本地质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驱动过程中的渗流力学问题及CO2分离、运输与防腐的相关科学问题,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需遵循的思路对策与途径,为中国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在墨西哥大多数沉积盆地的石油勘探中 ,地球化学和地质的石油系统方法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本项研究和其它的研究中 ,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在Tampico -Tuxpan和墨西哥东南盆地存在数套烃源岩和不同性质的原油。当这些数据与地质的和古地理的数据相结合 ,识别这些石油会有助于增进对该地区生烃潜力和石油系统的了解。墨西哥湾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之一。南部是高亲油的 ,并包含 80 %以上的石油储量。为了评价生油气潜力 ,该地区已划分了数个盆地和省 (从南到北逆时针 ) :Burgos、Tampico -Mis an…  相似文献   

4.
正原油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指标。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增速较快、石油需求增幅较大,在国内产能供应有限形势下从国际市场进口越来越多的原油。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67%,有专家预计到2018年底突破70%。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提升,再一次引发人们对石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笔者以为,当前的石油供需形势较前些年已有较大变化,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我国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提升,与石油储备的  相似文献   

5.
加快我国难动用原油储量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陆上已探明有40多亿吨难动用原油储量,由于目前国家对不同品位的石油资源采取相同税率的财税政策,不利于这些难动用原油储量的开发;又由于沿用整装油田的开发方案评价和生产组织方式,影响了这些难动用原油储量区块的评价和开发效果;加之石油上市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与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也影响了对这些难动用原油储量的开发。因此,加快我国难动用原油储量开发的有效途径是,以储量价值化为前提,划定难动用储量的界限;积极鼓励石油存续企业和资源所在地有关单位组建油公司,合理、有序地开发难动用原油资源;调整石油财税政策,鼓励难动用储量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1998年,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可望在渤海湾地区取得新突破,预计全年将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00×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100×10~8m~3。渤海湾地区油气储藏非常丰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目前累计原油年生产能力已达220×10~4t,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达3.7×10~8m~3。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在渤海湾地区正以整体串联方式加快开发储量达2亿多吨的渤海中部地区两座大型海上油田,并确定其海底原油管道从唐山京唐港上岸,形成  相似文献   

7.
杜厚益 《焊管》2003,26(6):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生产和石油消费的缺口日益增加,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达30%,并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我国进口原油的60%来自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如果石油安全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俄罗斯东部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建设中俄油气输送管道,可以促进俄罗斯石油出口,可以改变我国过分依赖中东石油的情况,走出能源供应多源化的重要一步,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中俄管线符合双方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同时,管线的建设也给中俄两国钢管和钢材生产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8.
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已经六十周年了。在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里,回顾一下解放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和石油地质事业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找油将会是有益的。解放前,我国原油仅仅年产十几万吨。石油勘探工作量少得可怜,石油地质的理论也十分薄弱。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应用红外吸收光谱鉴别生油岩、进行油源对比等工作已经多年。由于原油和生油岩中可溶有机物质成分甚为复杂,给红外吸收光谱谱图的解释带来很大困难,一般仅限于利用少数指标进行对比,大量的信息未能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了惠州地区和流花地区原油中芳烃或孔隙残留油的普通荧光光谱、芳烃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及其参数的差异.虽然上述三种荧光的光谱形式和所用参数不同,但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即:惠州地区原油中轻芳烃含量低于流花地区,重芳烃含量高于流花地区,说明油气运移的方向是从惠州地区指向流花地区,这与本区地质和地化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盆地深层高温、高压特点决定其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在东营凹陷北带民丰洼陷丰深1井深层流体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序次、烃类包裹体荧光光谱分析、显微测温以及石油包裹体热动力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模技术、天然气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原油裂解动力学,探讨了东营凹陷北带深层丰深1井凝析油气成藏过程中的PVTx-t(压力-体积-温度-组分-时间)演化史。结果表明,丰深1井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简称沙四下亚段)伴随常压-低幅超压-常压的压力旋回相应地发生过2幕原油和1幕天然气充注。其中发淡黄色-蓝白色荧光油充注代表了第1幕油充注,形成早期油藏,晚期深部原油裂解气再次充注并对早期油藏施加了调整改造之影响,以至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凝析油藏(第2幕蓝色荧光油)。丰深1井深层油气成藏特点决定该区构造高部位以油藏、深部以原油裂解气藏、中部以凝析油气藏为特征的分布格局。这种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对中国东部其他断陷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气地球化学的若干展望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近年来成烃和成藏地球化学的一些进展,包括:生物标记化合物、正构烷和异构烷的碳数分布、碳同位素分布等生源识别技术;烃源岩是煤层还是煤系泥岩、是碳酸盐岩还是碳酸盐岩层系中的泥岩、琥珀在中东油田中的出现及其意义;应用多组分荧光变化技术和芳烃环数分布技术识别有机质成熟度;应用加氢催化热解方法提取沥青和焦沥青中的生源信息;在封闭系统中的深部地层成烃条件;中国元古界、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元古界的成烃远景;成烃热模拟实验技术的新思路;判断油气运移聚集的时间及其温度压力条件的技术;未熟低熟油可能先运移后成油的机制;油气运移聚集的模拟实验研究;油气运移的前移标记物和滞后标记物;以及地表地球化学勘探的难点技术,即提高信噪比和复原被扭曲投影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大庆头台油田茂62-92 注水井不断流出的大量原油与生产井开采层位(扶余-杨大城子) 的原油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显着差异:(1) 原油密度及残碳量低;(2)含蜡量、饱和烃含量及芳烃含量高;(3) 全烃指标差异明显。但与邻区油田的葡萄花油层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由此说明茂62-92 注水井的原油比生产井油层层位浅,即此原油并非扶余-杨大城子油层,而是葡萄花油层。  相似文献   

14.
大庆头台油田茂62-92 注水井不断流出的大量原油与生产井开采层位(扶余-杨大城子) 的原油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显着差异:(1) 原油密度及残碳量低;(2)含蜡量、饱和烃含量及芳烃含量高;(3) 全烃指标差异明显。但与邻区油田的葡萄花油层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由此说明茂62-92 注水井的原油比生产井油层层位浅,即此原油并非扶余-杨大城子油层,而是葡萄花油层。  相似文献   

15.
石油炼制的化工转型及中间基原油供给比例持续增大的趋势均愈发明显。但中间基劣质渣油中硫、氮、重金属等杂原子含量高,稠环芳烃、胶质、沥青质等难裂化重组分多,对多产化工品途径带来挑战,需通过加氢等前处理工艺进行改质。基于重油分子水平组成、烃分子结构结合催化裂解反应化学研究,提出多产化工品的优势原料烃类组成结构为链烷烃、一环~四环环烷烃及烷基苯,需要渣油加氢与催化裂解两个单元很好地耦合。中间基渣油加氢改质的方向为稠环芳烃超深度加氢饱和并适度裂化。从分子水平表征中间基渣油加氢前后烃组成结构的变化显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烃类结构为导向,采用加氢过程实现了多环芳烃、噻吩型含硫芳烃、胶质、沥青质的深度加氢饱和,定向转化为链烷烃和环烷烃尤其是一环~三环环烷烃等可多产化工品的优势烃类结构,进而与高选择性催化裂解技术耦合可实现劣质中间基渣油多产低碳烯烃和BTX(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油-源对比及运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车西洼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特征、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油气运移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现今埋深2800~3000m以下的Es3(下—中)烃源岩是车西洼陷主力烃源岩,埋深2200m以下的Es3(上)及Es1烃源岩具有一定的低熟资源潜力;目前已发现的原油绝大多数源于Es3(下)优质烃源岩,而源于Es3(中),Es3(上)及Es1烃源岩的原油仅有零星发现;Es3(下)烃源岩早期生成油气以顺油源断层垂向运移至Es2储层成藏为主,后期由于垂向运移通道封闭,则以侧向进入Es4(上)储层或古潜山储层中成藏为主,Es3(下)烃源岩下伏Es4(上)储层或古潜山储层圈闭应该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原油主要产自中、新生代陆相地层,除高成熟原油和生物降解原油外,几乎都以“高蜡低硫”为特征(含蜡量一般大于15%,南阳凹陷和大民屯凹陷部分油田可达50%左右),因而显著不同于典型海相原油(含蜡量一般小于3%)。Hedberg(1968),Tissot 和 Welte(1978),Corbett(1955),Thomas(1982),Abelson(1963)以及 Lijmbach(1975)等人曾从不同角度对高蜡原油进行过研究,认为高蜡原油的生成与非正常海相条件下陆源母质的聚集有关。但是,对高蜡原油及其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迄今还没有人系统地进行过研究,特别是高蜡原油生油岩的熟化机制,还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段荣兴屯、大平房及桃园 3个地区获得工业性油流的77口井不同层段的原油常规物理性质分析资料和随机选择的不同层段16个油样多项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上述地区内煤型油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次为湖相原油,部分为这两类原油轻一中度降解后形成的中一重质原油.该区发现具有工业规模的煤型油,为我国东部深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增加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中主要成烃显微组分是孢子体、角质体、藻类体、沥青质体、碎屑类脂体和基质镜质体等,木栓质体和树脂体等早期成烃组分含量极低。侏罗纪煤系有机质成烃演化特征与一般湖相有机质稍有差异,但基本上仍然遵循一般有机质热降解成熟生油模式,主要生油阶段的Ro值为0.7%~1.2%,生油高峰Ro值约为0.95%。目前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烃源岩Ro值一般为0.4%~1.3%,多数地区成熟度较低,在山前深坳陷地区成熟度较高,烃源岩Ro值大于0.7%,进入大量生油阶段,西北地区主要煤系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均分布于这些地区,烃源岩成熟度对油气田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西北地区侏罗系有利的生烃区域基本分布在侏罗纪是沉降、沉积中心而后续埋藏又较深的山前坳陷。图4表1参45(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北段山前带侏罗系油砂岩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北段山前带处于推覆体构造带的断层隐伏前锋构造带,已发现中坝、河湾场气田和较多油气显示。野外调查和钻井发现侏罗系油浸砂岩广泛存在,认为油砂岩中原油是寒武系泥质烃源岩在生油高峰期生成的原油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和长距离的运移后,在多期构造幕作用下,多次充注、运移、再分配的产物。主要依据为:油砂岩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均已消失,遭受强烈生物降解;芳烃碳同位素相近,为-34.41‰~-35.03‰;裂解产物轻烃正构烷烃相对支链烷烃占优势,属海相Ⅰ—Ⅱ1干酪根生成产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与寒武系黑色泥岩相似;甲基菲指数折算的成熟度为0.82%~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