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厚度为0.2 mm以下纯铜薄板的微拉深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通过一系列几何尺寸相似的杯形件的微拉深实验获得实验数据-成形力曲线;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摩擦系数μ、相对模具间隙C/t和相对凹模圆角半径Rd/t对最大成形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最大成形力而言,摩擦系数μ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相对模具间隙C/t和相对凹模圆角半径Rd/t的影响在制造误差范围内不明显.在考虑摩擦条件的尺度效应的情况下,无量纲设计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微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DT3外壳拉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拉深工序安排、模具加工工艺及润滑几个方面给出了改进措施,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明显改善了产品的外观质量和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模具CAD结构设计效率低下而专用模具CAD软件适用面过窄的情况,以模具零部件间的尺寸链表为核心,用变参的方法开发汽车覆盖件双动拉深模具参数化设计系统,并完成了其中的概念设计部分,不仅降低了常规模具CAD系统的开发难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钼在深拉深过程中,极易产生横向开裂和纵向开裂。通过钼在拉深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初步探明了零件产生开裂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了有关的解决措施,并在生产中得到了验证,钼件拉深开裂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5.
鉴于传统的充液拉深中存在液体介质密封困难、装置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以固体颗粒代替液体介质的新工艺,通过对拉深过程中筒壁的受力分析得出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新工艺可以有效的减小成形过程中筒壁的拉应力,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成形极限。自行设计了试验模具,通过对LY12M板料的拉深试验,验证了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新工艺的可行性,试验获得的极限拉深系数达到了0.51,优于传统刚性模拉深工艺。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板坯设计作为拉深成形的首道工序,对拉深成形的成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板坯的形状与尺寸将直接影响到拉深过程中材料的流动以及制件的最终品质。基于一定的工程假设,建立了物理上合理,数学上适定的,以势函数表达的凸缘塑性流动的平面势流边值模型,提出了与拉深件几何构形复杂度无关的通用板坯设计方法———逆向逐层展开算法。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深筒状拉深零件不适宜采用传统的机加工艺进行切边的工艺特点,设计出连续旋转式切边模具。利用螺杆螺母机构将压力机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凹模的旋转偏心运动切去工件的不平整边缘,大幅提高了切边效率。调节定位柱的长度可控制圆筒形件的切边高度,同时便于刃磨。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光整,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汽车覆盖件的工艺性关键是拉深工艺性,车身表面质量的好坏也取决于覆盖件拉深的结果,必须认真分析覆盖件的拉深工艺。采用案例分析法,从汽车覆盖件材料的合理选用、冲压工序的合理安排、拉深冲压方向和压料面的正确确定、反拉深成形的合理安排、拉深工艺补充部分、工艺冲孔或切口的合理确定以及拉深筋的合理设置7个方面,对汽车覆盖件的拉深工艺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工艺的合理安排与确定,可有效地抑制汽车覆盖件拉深过程中起皱和裂纹的产生,提高拉深稳定性,保证汽车覆盖件具有良好的拉深工艺。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拖拉机前面罩零件生产工艺,利用零件的数学模型通过近似计算法,计算出了拉深工序拉深力和压边力大小,同时重点介绍了前面罩零件拉深模工艺分析及模具结构设计要点。该拉深模结构紧凑、制造简便、成本低、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筒形件拉深挤边的复合工艺,对其原有的冲压工艺进行了改进,将原工艺采用3副单工序模进行3次拉深成形及一道机加工工序来生产,改为采用3副单工序模拉深,其中最后一副单工序模进行拉深带挤边的复合新工艺,从而减少了一道机加工工序,重点介绍了拉深挤边的过程及模具结构的特点.生产实践证明,模具质量稳定,生产的零件符合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CAD软件Pro/E中建立了汽车车轴制动毂挡尘盖拉深成形的凸凹模模型,运用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其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金属材料在拉深时的流动情况及挡尘盖在拉深后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重点研究了压边力和凸凹模间隙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起皱和破裂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工件在拉深时,凸缘部分材料易产生失稳起皱现象;凸、凹模之间的间隙是影响盒形部分产生破裂的主要原因.当刚性压边圈与凹模之间的间隙减小到1.2倍的料厚时,能获得表面质量光滑的合格件;当凸凹模及浮动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大于料厚时,能确保拉深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19.
20.
S. Kapi
ski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1996,60(1-4):197-200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s of solving of deep drawing process for bimetal elements of sheet materials. The inertia forces, plastic hardening behaviour of the deformed material and dynamic stress are utilized in the problems of plastic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general conclusion are present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