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玉华 《中国酒》2007,(12):40-43
“稻花香”抖擞起来了。 1982年,“3个人、3口缸、3000元贷款”小作坊发展壮大起来的稻花香,如今已大踏步迈向了中国白酒业10强的行列,并荣获“中国优质白酒”、“全国白酒行业十佳品牌”等诸多荣誉称号,被人民大会堂指定为宾馆宴会特供酒。“稻花香”品牌以12.06亿元人民币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成为湖北惟一入选的白酒品牌。 在江苏、广东、安徽、湖北、浙江等市场,稻花香每年在这些城市的销售能达到上亿元,像安徽这样的酿酒大省,2007年的稻花香的销售达到1.8个亿,超额完成了2007年目标;广东2007年的销售超过5个亿,排名第一;江苏一直是稻花香的核心城市,已经连续十一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2007年,稻花香已实现25亿元销售,利税总额2亿元。据统计,“稻花香”80%的销售在省外城市,这些有挑战的业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稻花香”现象的实质是什么?2008对它又意味着什幺?走进“稻花香”,我们试图从“稻花香”的灵魂深处挖掘出真正的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静 《新食品》2010,(13):54-55
在葫芦岛年均白酒消费3个多亿的总量下,2009年,九门口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作为区域二三线白酒,九门口无疑是成功的。那么,在成功前的摸索中,九门口又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区域二三线白酒企业借鉴的呢?  相似文献   

3.
微访谈     
《新食品》2012,(12):34-34
访谈主题:如何看高端白酒产品的控货行为 近日,在酒水市场,不少高端白酒产品出现了控货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4.
秦柯 《新食品》2010,(20):28-30
从本质上来看,当20亿级企业从10亿俱乐部脱颖而出直至如今面临或多或少的发展困境,都和白酒产业的发展进程有关。换句话说,是时代造就了它们的成功,也给它们带来了困惑。那么,当下的白酒产业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又是因何演化而来?20亿企业要突破发展困境,需要怎样的时代定盘能力?  相似文献   

5.
舒国华  吴冕 《新食品》2005,(9):21-22
未来五年.白酒行业究竟会呈现怎样的竞争态势?在市场上会出现怎样的风云变幼?白酒企业、经销商、产地、产品、市场营销等层而又会发生何种变化?……所有这些疑问。共同构成了——  相似文献   

6.
冯柯桦  黄学辉 《新食品》2014,(10):62-63
随着白酒产业深度调整期的进程,中低端白酒产品逐渐成为市场大环境下“炙手可热”的产品。中低端白酒产品的市场表现到底怎样?或许,我们通过观察2014年春节至今的北京市场现状,可以窥得其几分真貌。  相似文献   

7.
向宁 《新食品》2009,(17):46-50
序 亚品类,传统白酒的“搅局神经” 什么叫亚品类?盛初营销资询公司董事长王朝成对此的界定是:有别于传统概念白酒类别的第二大规模性白酒品牌,具体指向是有关淡雅、绵柔、柔和、柔顺、和顺、幽雅等关联属性的淡雅型风格白酒。如今,这个亚品类群体的销售蛋糕已经达到了80亿规模。  相似文献   

8.
与10年前相比,白酒行业风云突变,当前的白酒市场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名酒的天下。细数当前的巨头阵营,茅台、泸州老窖,无一例外。谁是下一个崛起的全国性品牌?在2012年高调涉足电商之后,宋河2月27日正式宣布涉足酒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在去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0亿元的利好消息之后,宋河在全国版图扩张之路上招招凌厉。是什么内在基因支撑着宋河打下这20亿的市场?已经抛出“统领中原,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2012,(6):55-55
从已经过去的2011年看,中国白酒行业出现了5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而5个超百亿白酒企业均为中国名酒品牌,中国十七大名酒主营酒水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占整个中国白酒销售规模三分之一强,充分说明了中国十七大名酒在当今中国白酒产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程万松 《中国酒》2006,(10):22-27
2006年上半年,白酒产业呈现暂时态势,总产量183.45,同比增长37.58%。主营业务收入440.82万元,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50.26亿元,同比增长51%,主营业务利润率11.4%,比去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资金利润率4.72%,跟去年同期相比,高出0.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白酒产量和消费量的回弹只是暂时现象,其发展态势能否持续,尚未可知。税收政策调整,合并薯类白酒15%和粮食白酒25%的从价税为20%,税收政策向优质白酒倾斜。我们认为,国家对白酒产业的打压政策调整为扶优限劣,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于名优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和资源配置将向名优白酒企业转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西太平洋减少酒精危害计划》公布,酒精危害作为社会问题,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加之消费者对酒精危害意识的警醒,消费者对酒精饮料的质量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注重饮酒健康。我们认为,白酒作为烈性酒种,白酒消费结构也将继续向优质白酒转移,低劣白酒市场空间连续萎缩。白酒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名优酒企市场份额稳步扩张。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等前五强企业,销售收入占整个白酒市场39%的份额,销售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加之国家对白酒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和复查越来越严格,不达标的企业几年内将退出市场,名优白酒品牌将处于绝对优势。白酒板块儿效应越来越明显,川酒、苏酒、鲁酒、豫酒、徽酒、黔酒、二锅头、东北酒开始成为行业的关键词,地方名酒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川黔名酒全国高端市场频频得手,各地方名酒画地而守,占据地方中低端市场,呈对峙状态。北京、广东、江浙等白酒消费大区,各知名品牌市场角逐趋于白热化。我们认为,地方名酒在完成站地市场目标只是白酒市场新一轮洗牌的序幕,而白酒市场的洗牌运动将从品牌产品特色的对抗,变为品牌整体实力的较量。高档白酒提价,成功释放市场风险,搅动白酒行业一池春水。名酒高档产品仍然是稀缺资源。但是小部分中间流通商为了规避提价导致利润缩水,冒险经营假酒,为名酒消费埋下隐患。我们认为,我国高档白酒价格,普遍高于国际通畅性烈酒,提价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和消费增长的速度。白酒品牌在市场运作方面更加务实,市场运作从盲目圈地向阵地战转变,品牌传播更加理性,不再盲目挖掘历史,挖掘文化,而是注重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白酒的香型结构出现变化,产品有特色的企业突出白酒产品的香型特色,树立自有的香型,如酒鬼酒的馥郁香型,口子窑的兼香型。也有一些企业开发了口味和风格独特的个性化产品,如凤兼浓等。贴牌产品出现分化,全国性贴牌品牌锐减,区域性贴牌品牌增加。我们认为,新的全国性贴牌已经不可能出现,区域市场运作贴牌产品的京酒模式将成为贴牌产品的主流运作模式。2006年,中国白酒行业可谓风波骤起,好事连连。宏观政策环境改善,产业优化组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消费环境相对稳定。2006年1—6月份,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累计183.45万千升,累计增长21.1%,主营业务收入440.82亿元,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50.26亿元,同此增长30.1%,营业费用37.61亿元,同比增长16.52,税金总额66.15亿元,同比增长21.76%,资金利润率11.4%,资产负债率48.45%。粮食白酒市场长势明显,薯类白酒大量萎缩。  相似文献   

11.
熊子书 《中国酒》1997,(1):24-2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饮酒习惯有所改变,低度白酒正工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白酒降度后,能否保持原有风味?是白酒低度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掌握酒基质量,重视“加浆”,浑浊处理和精心勾兑,这四个生产低度白酒的关键环节做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阐明了白酒中主要香味成份与香型风格的关系。认为要白酒低度化以适应白酒工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林枫 《中国酒》2012,(2):44-49
[引言]白酒行业为何如此持续高增长? 中国白酒行业自从2003年开始回升以来,行业一路上涨,从当年的不到1000亿的规模到2011年的接近3500亿规模,在“十一五”期间白酒行业收入规模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我们看到这个数据上升到了35%以上。在2011年,除了原有的茅台、五粮液超过百亿规模以外,苏酒集团、郎酒、泸州、汾酒等也在超过或者接近百亿规模,而古井、迎驾、衡水老白干、今世缘、四特等在2011年超过30亿规模的二线强势白酒品牌都在雄心勃勃的开始制定企业未来五年的百亿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食品》2009,(16):68-69
近年来,在西凤酒连续多年以40%的增长速度的推动下,陕西本地酒奋起发力,把陕西市场围成了密不透风的铁桶。以商超渠道为例,西安大型卖场陈列的几乎全是西凤和陕西太白的买断产品,鲜见外来酒的身影,即便是以营销见长的徽酒、苏酒也不例外。在年白酒销售额40多个亿的陕西市场上。外来酒还有没有机会?如果有。外来酒的机会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黄桥玲 《新食品》2009,(6):56-57
产品不更新换代就要老化被市场遗弃。江津白酒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直致力于产品升级。但是产品为什么升级?升级了怎么卖呢?  相似文献   

15.
向宁  郭斌 《新食品》2006,(23):29-30
一向作为大众型产品的二锅头,是如何一步步走进高端市场的?对于北京高端白酒市场而言,二锅头的崛起,是否拉开了新一轮变局的序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向宁 《新食品》2007,(4):31-32
当打着年份概念的白酒产品如飓风一样席卷全国市场时,无数白酒企业趋之若鹜,而江苏白酒企业却不为所动,恍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们何以如此“理性”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向宁 《新食品》2005,(24):61-61
有年轻人喝的酒吗?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让人沉重,以至于引发无数酿酒人的讨论和探寻。几年过去了,是谁在拨动中国白酒的时尚神经?答案不置可否。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年轻态的白酒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原有的白酒消费对象正在逐年递减,传统白酒遭遇发展瓶颈,在这新旧更替的时期,我们如何将未来白酒消费转嫁到年轻人身上?耶就要总结先行者的经验教训,从年轻人的个性特质出发,挖掘什么样的白酒适合他们的胃口?如何培养他们对白酒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8.
梁丽琴  郭斌 《新食品》2005,(B10):35-35
尽管业内一直有人呼吁,黄酒要多向白酒学习发展之道、营销之术。但两者向来“河水不犯井水”。如今,女儿红却开了个先河。开始“插足”白酒。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女儿红白酒的前景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白酒生产企业出现了恶性膨胀的局面。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大大小小的酒厂不下4万家,2000多个县,差不多每个县都有酒厂,多者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据统计1996年全国白酒产量达到650万吨以上,用去粮食200亿公斤,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一年粮食的总产量,相当于一亿人一年的口粮。在白酒生产企业中,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粮耗高、产品档次低的小酒厂占了大部分。一些小酒厂由于产品质量差、销售渠道不畅,产品大量积压。某市现有酒厂97家,年产16万吨酒,而该市市场的需  相似文献   

20.
吴英  黄桥玲 《新食品》2009,(19):82-83
2007年,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政府再次通过《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提出2009年到2011年,贵州省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重点建设25个白酒企业扩能技改项目,形成一批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形成6个国内知名品牌和一批区域性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