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系统论述了实现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的现状,借鉴主要工业国家质量发展经验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到2025年制造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分为质量安全、质量发展和质量基础三个维度,建立了11个评价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将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质量经历了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升幅度明显下降;与新兴制造国家相比,我国产品质量表现出一定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安全、性能差距,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二期)"重大咨询项目,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形成研究报告。本文在项目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业的发展近况,使用数据挖掘、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政策等信息以及典型案例、专家观点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论述。研究发现,制造业的增长模式、五大工程的实施差异度、传统产业面临被忽视以及地方政府产业政策趋同化等问题成为现阶段推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面对这些问题,建议推进优质制造和新一轮技术改造以促进增长模式转变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协调五大工程实施以及地方产业政策以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4.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迫切需要调整当前产业政策模式,以功能性产业为主来构筑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市场居于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是增进市场机能,扩展市场作用范围,并在公共领域补充市场的不足,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具体而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需要政府从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2013年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本项目从机械、航空、航天、轨道、船舶、汽车、电力装备、信息电子、冶金、化工、纺织、家电、仪器十三个领域的制造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所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原因,提出制造强国工程科技战略的思路和目标。研究建立了评价制造强国特征的指标体系,预测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项目提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明确跨入制造强国行列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研究制订《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科学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支柱。本文描述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状况,借鉴国内外制造业产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经验,确定了"制造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制造强国"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的制造业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8个二级指标的历史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各国在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的变动特点,同时也对指标特征进行了汇总,包括指标的上下限、独立性、关联性等,并对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的一个课题,于2013年1月启动, 一年多来,课题组围绕指标体系构建、制造强国指数评价、战略路径等方面多次召开课题组会和专家研讨会。课题组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指标体系、工业发达国家强国之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现状,提出了制造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际上公认已是制造强国的典型国家进行了评价、也对我国制造强国的进程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提出推进制造强国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和借鉴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四项核心要素(一级指标)对提升制造业的经验,分析我国存在的差距,探索"制造强国"进程路径的普遍规律,测算我国制造业达到强国水平的发展速度和目标。并基于18个二级指标的差异分析,提出我国在实现"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对各地数字化转型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施策难、贯彻落实难以及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本文立足广州市“四化”案例,提取了“因地施策”的政策制定措施、“诊断评估—改造实施—成效评价”的工作闭环、“政府管理、企业赋能、平台培优”的协同工作机制等典型做法,改进形成了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若干路径,并给出具体行动举措,全力助推我国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也促使着制造企业持续提升自身数字化转型水平。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深入实施为驱动,推动企业业务的深刻变革。本文基于典型电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制造运营能力建设,从新型能力建设需求分析、实施策划、建设方法等维度详细阐述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应用,为制造企业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并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引导。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的产业趋势与机遇,深度剖析了产业数字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瓶颈,并从数据要素、科技平台、品牌价值、产业生态融合、精准施策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建议,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市场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已经率先开展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建设了一批优秀的智能工厂,为行业树立典范。但玻纤行业中小企业由于成本、技术、人才等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智化水平仍然较低,存在战略定位不清晰、转型需求与路径不明确的问题。如何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能力,是玻纤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关键难点。本文聚焦于玻纤行业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现状,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转型需求,为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提出可行性路径与措施建议,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  相似文献   

14.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分析出发,介绍了先进制造战略、技术、制造系统与系统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制造战略、产品开发、质量保证和优化动作是3个增强竞争力的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制造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及其固有缺陷,总结了适应于全球化经济环境的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转型的方法及其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和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厚积薄发,开始释放巨大潜能。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装备自主化迈上新台阶,高端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生产应用现状的深入研究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经验,对我们的数字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其中重点对信息平台的建立,数控加工体系的建立,工装的数字化生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我国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还有待提高。因此,大力开展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讨论了国内外航空钣金模具数字化现状进行分析后,对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复杂构件快速研制需求,研究了基于数字化模型驱动和SLM(selective laser melting, 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研发迭代技术。通过建立增材制造使能的高效正向研发模式,打通 “设计—仿真—制造—验证—认证”一体化迭代流程和技术路径,实现了系统级产品功能和性能最优化开发。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促进了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向轻量化、集约化、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推动复杂关键零部件/组件的创新研发与应用,不仅可以缩短研制周期,还可降低研发成本,使系统研发效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对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变革、智能网联化、生产运营模式逐步革新的形势,制定我国的汽车产业强国发展战略,对提高我国的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新变革下国内外汽车产业分析,得出国内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智能网联化发展。通过建立以中国汽车本土企业为主体的多链条交叉式发展路径,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强国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