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水下防喷器专用的判废标准,采用通用判废指标对其进行判废,适用性较差。在分析国内外井控装备判废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年限和承压次数为防喷器的主要判废指标。通过防喷器壳体的强度分析,基于材料的S-N疲劳曲线法,计算防喷器壳体疲劳寿命; 应用Paris公式对含裂纹缺陷防喷器壳体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喷器壳体在额定工况下及试验工况下满足强度要求; 以疲劳理论计算出额定工作压力工况下的防喷器的承压循环次数及工作年限远大于标准中要求的指标; 含有初始裂纹防喷器壳体的疲劳寿命远小于未含有裂纹的壳体疲劳寿命,且随着初始裂纹尺寸的增加,防喷器壳体的疲劳寿命逐渐降低。通过对防喷器壳体进行疲劳寿命分析,为水下防喷器判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对改造后导管架平台的模态和节点疲劳寿命等进行分析,以评估改造后平台结构的可靠性,采用SACS软件,针对LD22-1 CEP导管架平台改造工程,结合S-N曲线方法和Airy波理论,建立导管架平台疲劳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导管架平台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表明:节点X107、X106和X406的疲劳寿命分别为24.49 a、34.82 a和40.38 a,小于设计疲劳寿命;除这3个节点不满足疲劳寿命设计要求外,其他节点均满足疲劳寿命设计要求。为确保平台运行安全,需要对这3个节点进行加强设计,并在运行中加强疲劳节点监测。 相似文献
4.
5.
在实际钻井过程中,钻杆接头以螺纹连接处的疲劳破坏为主,导致钻井成本显著增加。现有对钻杆接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钻杆接头的静力学特性分析,少有涉及钻杆接头的疲劳破坏的研究。基于虚功原理、Von Mises屈服准则及接触非线性理论,考虑螺纹升角的影响,建立了钻杆接头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钻杆接头的上扣特性及其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基于材料S-N曲线,综合考虑尺寸系数、应力集中系数、表面加工系数及表面强化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钻杆接头的弯曲疲劳S-N曲线理论模型,通过对比验证建立了满足工程要求的钻杆接头疲劳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多轴疲劳算法,计算了钻杆接头在复合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分析了残余应力和表面质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扣扭矩或复合载荷作用下,钻杆接头最大Mises应力均出现在公扣第1有效啮合螺纹牙根处;弯曲井段API钻杆接头的疲劳寿命较小,建议开发适合超深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及大斜度井的专用钻杆接头;残余应力与表面质量对钻杆接头的疲劳寿命影响较大,在钻杆接头螺纹根部引入可控的残余压应力和改善表面质量可以大幅提高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海洋工程作业船舶开口结构角隅区域的制造形式对疲劳分析产生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缩比尺平板开口试样角隅区域应力集中情况进行计算,并探究了角隅应力的影响因素;对设计应力进行修正后,利用专业疲劳分析软件FE-SAFE对开口角隅区域进行疲劳分析并得到优选角隅形式的理论双对数S-N曲线。研究表明,当角隅形状为圆角且半径与开口长边之比为0.192时疲劳寿命最长,可以作为理论和制造中优选的角隅形式;开口相对长度、开口长宽比和试样厚度均会影响角隅处的应力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特殊扣钢管抗疲劳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从特殊扣钢管管体材料的疲劳、螺纹连接的疲劳、螺纹连接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循环载荷作用下特殊扣钢管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法国VM公司和阿根廷Tenaris公司等国外主流抗疲劳特殊扣产品为例,阐述了螺纹设计时摩擦系数、螺距、锥度和应力释放结构对疲劳的影响;介绍了研究特殊扣钢管疲劳问题的试验装置及测取S-N曲线的基本问题,重点讲述了共振型全尺寸疲劳评价试验装置的试验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螺纹结构套管疲劳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应力集中系数(SCF),螺纹结构往往在公端最后一圈螺纹LET处应力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也较大。因此,螺纹结构套管在结构设计上应尽量采用圆滑过渡来降低应力集中系数,母端外侧应考虑抗弯曲机构;可适当降低母端的壁厚、提高螺纹结构的加工精度,在设计上尽量考虑应力释放部分及去除残余应力工艺的使用,从而提高特殊扣钢管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复合材料增强管线钢管(CRLP)是一种具有高承压能力的新型管道,其应用日趋广泛,但相应的管道压力设计方法尚不完善。对现有规范的分析表明,现有压力设计模式已不适合组合型管道。通过以CRLP平均环向应变作为设计的显式失效判据,并区别不同工况下的失效模式,确定相应的安全系数。基于组合薄壁圆筒模型,分别导出了是/否进行预应力处理的压力设计公式。压力设计公式考虑了CRLP几何尺寸、管线钢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对设计压力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对于未经过预应力处理而直接投用的CRLP,主要的失效模式是试压过程中产生过量残余变形;而对于进行过预应力处理的CRLP,主要失效模式转变为工作压力下的蠕变破坏。预应力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CRLP的设计压力,并有助于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滑石粉增强增韧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滑石粉填充聚丙烯为基体,连续无规玻璃纤维毡为增强材料,通过熔融浸渍工艺制备了滑石粉填充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GMT-P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滑石粉的加入基本上没有降低基体树脂对纤维毡的渗透率。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的情况下,加入滑石粉可明显提高GMT-PP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弯曲强度,但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下降。MPP的加入使滑石粉填充GMT-PP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大幅度提高,冲击强度明显改善,得到了高性能、低成本的GMT-PP复合材料。借助SEM手段对滑石粉增强、增韧GMT-PP复合材料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使用一个周期,受损伤失稳变形的和近乎完好的波纹管疲劳载荷实验,结合交变载荷下的应力分析,以及失效件宏观和微观疲劳断口的显微分析,探讨了波纹管损伤的形成,裂纹的扩展,直至断裂全过程,揭示了管网体系中波纹管的损伤疲劳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16.
考虑疲劳失效的海洋平台动态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海洋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将平台寿命周期内的动态疲劳载荷随时间的变异性分为载荷的长期变异性和短期变异性两种趋势.载荷长期变异用泊松模型描述,短期变异用连续平稳随机过程描述.提出了一种海洋平台寿命周期内的环境载荷建模的新方法,并给出了考虑疲劳失效的动态疲劳可靠性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平台寿命周期内的动态疲劳可靠度计算.通过对南海某平台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了有效控制管道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针对国内复合材料修复普遍采用的湿缠绕法存在的现场质量管控困难、效率低、易受污染、环境影响大等缺点,开发了一种光固化高强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并对该预浸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吸水性、剥离强度、微观形貌以及修复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光固化高强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各项性能优异,明显高于湿缠绕法的同等试样水平;光固化高强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的显微结构更加紧凑,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效果更好。此外,修复结构的水压试验表明,该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作用是通过缺陷塑性变形实现应力传递的,且纤维复合材料修复结构的变形由内到外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