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馅料是指包入面点皮料内或覆盖于面点表面,体现面点风味的半成品。面点馅料种类繁多、口味多样,是面点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面点馅料的变化,可以大大丰富面点品种,并能反映出各地面点的特殊风味。面点馅料可分为馅心、面、膏料、果酱等。馅料制作是面点制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制品的质、色、香、味、形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式面点在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的面点制作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十分成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式面点制作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饮食体验。同时,越来越先进的加工器具被运用到面点制作中,促进了面点制作工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中式面点的发展历程、中式面点完善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并归纳了当前中式面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举措。  相似文献   

3.
梁莹 《食品安全导刊》2023,(19):138-140
中式面点作为中国烹饪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较为久远,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精良的制作、独特的风味、丰富的品类使得中式面点享誉世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中式面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唯有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革新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与原料,进一步优化中式面点的口感,才能够推动中式面点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中式面点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商代以前,据史书记载,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我国的面点种类就已经有20种左右。近年来,随着中式面点制作手法的不断创新,面点师从面团选择、馅心制作、外观造型何色彩搭配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面点制作流程,使中式面点在色泽、品质、口感等方面逐步与百姓的饮食需求接轨。因此,本文将着眼于我国中式面点创新开发的新方向展开  相似文献   

5.
<正>一直以来,中式面点制作在国内的食品烹饪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创新中式面点制作技术,才能够让其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然而,在中式面点的发展进程中,同样面临着一些制作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式面点主要类型制作存在的问题,具体论述中式面点的造型制作,提出中式面点制作的规范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中式面点制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面点的成形,是指将调好的面团和馅料,按照制品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模具,塑造成面点坯的工艺过程。它是面点制作过程中的一道主要工序,其操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成品的形状和质量。面点制品种类繁多,其品种的变化除了坯料变化、馅料变化外,主要就是依靠形态的变化,即成形方式的变化。同样的坯料和馅料,如果采用不同的成形方式,就可做成不同的面点制品。面点的花色品种虽然主要取决于许多不同的造型,但这许多不同造型所采用的成形方式,归纳起来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模具成形,另一种是手工成形。模具成形即采用现成的模具(一般…  相似文献   

7.
廖如萱 《中国食品》2022,(24):49-51
<正>中式面点课程是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对实践技艺的要求较高,主要任务是使烹饪专业的学生既具备面点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学会操作,掌握面点代表品种的制作技艺。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式面点课程较缺乏足够的兴趣,不愿意学习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因此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基于此,本文对中式面点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西式面点与中式面点相比,其独特性更加突出,在工艺制作方面变化多样,在糕点图形设计、造型、构造、色彩搭配和包装等方面得以突显.新时期,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在饮食方面也更加注重安全、健康、营养价值,因此,需要从制作工艺和原料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推动西式面点创新发展.本文从西式面点基本情况入手,提出了西式面点制作工艺与原...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食的要求逐步提高,这对中式面点的营养、造型、口感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式面点需与时俱进的调整,融入新原料、新工艺、新造型,以便让中式面点的品种不断地推陈出新。中式面点的创新从皮坯方面看,可以选用新原料进行搭配制作出天然色彩或风味的皮料,如用新鲜的蔬果原料掺入面中。从造型方面看,可以采用现代的加工工艺或造型模具模具制成各式造型点心等。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原料的多样性,变换馅心的口味和品种,让食客有更多的选择。最后,从中西式菜点、西式面点与中式面点组合入手,可以将中式面点的形态美、味道美和意境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中式面点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和中国饮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也正是这样,中式面点才更具独特的魅力。其制作历史悠久,形态各异,而且要求也非常严格。本文从中式面点的内涵、中式面点的基本类型、中式面点的基本形态、中式面点的基本要求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式面点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和中国饮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也正是这样,中式面点才更具独特的魅力。其制作历史悠久,形态各异,而且要求也非常严格。本文从中式面点的内涵、中式面点的基本类型、中式面点的基本形态、中式面点的基本要求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饮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饮食文化可以反映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突显各区域的饮食特色,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式面点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中式面点的制作方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然而在中式面点制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针对实际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确保中式面点制作紧跟潮流。  相似文献   

13.
中式面点作为中华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风味多样的各色面点美食。受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式面点的成熟方式各不相同。基于此,本文在详细阐述中式面点各种成熟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中式面点制作的案例,探索不同成熟方式在中式面点烹饪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选择更营养健康、美味可口的成熟方式制作中式面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卫 《中国食品》2023,(7):74-79
<正>中式面点在行业里属于“偏行儿”,很多人不爱学。尤其是随着西式面点在中国的风靡,传统的中式面点越发不受欢迎。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力的增强,国潮文化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带有国潮韵味的中式面点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在中式面点中,宫廷面点是不得不提的一类,它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工艺复杂、造型美观,曾深受明清皇室的喜爱。现如今,宫廷面点在偌大的面点行业中算是较为小众的品类,从业者寥寥。其中有一位,他凭借对面点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
王峰 《食品安全导刊》2022,(28):165-167
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人智慧的结晶。中式面点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烹饪技艺的主要代表,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口味多样而著称。而西式面点同样是欧美国家的饮食文化代表。当前中西方文化交融,促使中式面点与西式面点的制作工艺、食材特点融合发展,给世界人们带来更好的饮食体验。为顺应中西方饮食文化交融趋势,促进中西式面点的交流、互相借鉴,本文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推动中西式面点食材互补、加强中西式面点制作工艺借鉴等对策,从而促进我国饮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式面点的馅心制作,是面点制作中的重要工艺之一.馅心调制种类的多少、质量好坏,不仅与增加面点品种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成品的质、味、养、香、形、色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式面点色、香、味俱佳,做工精巧,种类繁多且各地制作的面点口味各不相同,体现出深厚的中国饮食文化底蕴。而西式面点在造型和创意方面较为独特,烘焙后可通过多次艺术加工达到很好的视觉观赏效果。中西式面点在制作方面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本文阐述了中西式面点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中西式面点制作的创新方向,提出了中西式面点制作的创新方法,以期为中西式面点的制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面点加工制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其种类丰富多样,中式面点也受到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愈加深入,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紧密,在中西方的面点加工制作上有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本文对中式面点和西式面点进行了概述,讲到了中西式面点的分类,最后对中西式面点的面点选料与造型方面的差异性、面点烹饪方法上的差异性、面点制作要求和工具上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也希望本文可以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重要的建议,以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我国的美食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各样西式面点的涌现,中式面点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中式面点制作在多元化的市场发展中已不能呈现出市场竞争的优势,因此我国要科学对待中式面点的发展,充分发掘中式面点的特点与优势,准确评估中式面点的发展现状,探索适合中式面点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对中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对面点制作等烹饪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面点专业技术人才就非常重要.中式面点制作课程的教学方向是以生为本、以技为导,它并不抽象,也不高深莫测,与市场的餐饮活动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式面点制作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面点教学来源于烹饪实践,而面点实践是构成烹饪面点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