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引领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PLC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为例,通过分析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结合点,探讨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工科专业课的必要性,提出设计思路和实施手段,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以茅台学院酿酒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建设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3个方面,探索如何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和体现德育浸润的教学实践依然不足,尤其是结合艺术载体来推进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究不足。为了更好地凸显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学理融入课堂的意义,文章从新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学生特点和课程思政学理教育现状入手,以理论导向实践进行多角度的探索,从而为更好地实现新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9,(11):168-169
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必要适时开展课程思政。本文根据本科机械电子专业学生的特点,同时针对本科机械电子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实行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机械电子课程为例,对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课"的内容,在日常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持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专业课教学的新课题。以《品牌服装商品企划》课程为例,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找到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的契合点,设计实施方案并付诸实践,最终将思政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在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完成情感教育目标。面对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也要有所突破和改进,以激发学生对思政的兴趣。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范围均非常宽广,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优秀载体。教学团队通过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思政元素悄无声息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得课程思政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正是新时代将以德树人为高等教育基本任务的新理念,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现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深化。课程思政基础是课程,本文以工业机器人认识课程为基础,进行思政课程教学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工业机器人认识是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基本组成、安全操作、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引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工业机器人认识的课程教学建设,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做到协同,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政教育、价值引领的目的,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现代制造业中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婷 《西部皮革》2023,(3):57-59
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服装设计专业课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构建了“六大要素、四维评价”课程思政体系融入教学全过程,以服装设计与表现课程中的“旗袍创新设计”专题设计为例深入挖掘旗袍文化元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思政融入的实践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知识技能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与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以轻化工程专业《制浆原理与工程》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介绍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为新时代工科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现状与意义。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结合产业发展及专业特点,提出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新技术、新工艺,成立专业课程研讨小组,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活动,构建相关激励制度,创新教师评价体系等策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针织服装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详细论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针织服装专业课教学的改革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探索与实践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检索、梳理和分析课程思政相关文献,将现行课程思政建设总结为宏观角度的探索、专业建设层面的讨论和具体课程的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基于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相对缺失的现状,以"女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为例,对其课程概况、教材建设、在线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纵深和横向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政案例进课堂、教学内容融合思政素材等可行性实践路径,最后通过教学成果和教学反思,肯定了思政教学方法在专业课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研究生专业课“酶工程原理”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实现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培养目的。以3个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纳米酶”一节教学设计为例,从思政元素的内容与目的、教学设计、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与考核方式改革多个角度,探讨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好课程思政,是我们每个专业课教师需要用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频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无线电发送设备1节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对这节课的思政教学进行初步的设计,以期更好地完成育人和育才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程是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如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也是高校教师亟需攻克的难题。以高职院校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饮料加工技术”中“纯净水加工”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相关做法和教学反思,以期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具》2021,(5)
"课程思政"是对专业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有效融合,是专业课与立德树人并重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需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以《家具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形式3个方面进行改革,使青年一代在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党中央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出的全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直指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应积极推进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此,文章分析了新时代下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策略,旨在推动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出课程思政与课程改革对培养高分子材料人才的根本作用,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应肩负的职责与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做好高校专业课思政教育工作,本文从国家法律及纲领文件出发,梳理课程思政的指导原则并拓展其广义范畴,详细分析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普遍特点与难点,针对性提出应对破解之策。文中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按照课程思政要求的内容建设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并提供样例,最后提出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非化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可以满足其后续化学课程和新农科新工科相关专业课的学习的需要。同时,课程思政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新方向,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有着充分的必要性。文章从如何深化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式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初探。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拟找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更为有效的融合方式,进而充分发挥本门课程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向来是一块短板,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把握好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中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中蕴含大量如爱国情怀、环保意识、意志品格、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有助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推进。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工作经验,首先对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然后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策略予以探究,以期全面发挥出这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育人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