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公园冷岛效应对城市生态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landsat8 TIRS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对济南市11个公园进行冷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温度明显低于周边环境,公园降温范围在90~420 m,其降温范围曲线近似二次多项式,并受周围下垫面均质性影响而产生波动;另外,公园总面积、园中水体面积和园中绿地面积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项指标的异同,对选取的公园各项景观格局指数与公园降温幅度的相关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城市冬季空间湿环境分布特征,在冬季晴朗微风的天气条件下,以汽车流动观察法,用自记式温/湿度计分别在昼间和夜间测试了西安城区280个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值,对测试数据进行时间修正后,绘制出城区等湿度线.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西安冬季存在弱"干岛"效应,昼间的干岛强度约为0.3(g/kg.干空气),夜间则为0.4~0.5(g/kg.干空气);受下垫面性质影响,空气含湿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郊大于城市中心和北郊;但在时间分布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干岛"和"湿岛"昼夜交替现象.受城市"热岛"造成的城市空气温度分布影响,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明显的由市区向郊外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松花江水域冬夏季对哈尔滨市及周边区域的影响,给城市河流规划与合理利用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采用地面数据采集与遥感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年1月25日和6月1日的热红外遥感影像图进行分析,以流经哈尔滨市的松花江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冬夏季温度、相对湿度分布,确定松花江城市河道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市区温度较郊区温度低,水域两侧地表温度呈递增分布,且变化趋势北岸比南岸明显,湿度市区较郊区高,市区以松花江及毗邻地区为湿度分布中心,且北岸比南岸影响半径大.在冬季,市区温度比郊区温度高约4℃,水域两侧温度分布差异明显,冰封水体表面温度与南岸温度接近,比北岸温度高约2℃,湿度分布符合城市干岛效应,市区湿度比郊区低约1%.该成果为后期地面定点观测和移动测量奠定了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之肾",不仅具有重要的"排毒解毒"——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与修复功能,而且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观赏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保护泉水湿地"为核心定位,按照"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方针,以"鱼跃鸢飞,水流拥翠"为设计主题,将白泉湿地公园规划为6大功能分区和"一带、两轴、三环、六区"总体空间布局,对白泉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从而营造一种"芦苇一夜扶波皱,白翅双展望古楼,荡舟破苇寻泉踪,红鲤绕莲画中游"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关系,研究空气质量的预测方法,为空气质量的监测、预警与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长株潭城市群23个国控监测点空气污染物日监测数据结果,研究2014—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空气质量年份、季节、月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结合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13项气象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气象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建立的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PSO-BP神经网络模型对长株潭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1)长株潭城市群夏季空气质量较稳定,冬季空气质量稳定性最差,月平均值呈现“U型”分布状态。整体空气质量指数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量呈负相关(P<0.05)。冬季AQI变化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2)使用PSO-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96,平均绝对误差比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分别减少90.50%、31.08%,均方误差比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分别减少92.92%、17.15%。【结论】长株潭城市群PM...  相似文献   

6.
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水平非均匀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研究,指出干旱区的绿洲具有明显的"冷湿岛效应",并可形成边缘逆湿和区域环流,而植被和水域的分布则显著改变了大气边界层结构.阐述了复杂地形下垫面时局地风场和小尺度环流产生的影响、城市熟岛效应的产生及特点和城市中绿地和水体的微气候效应.比较分析了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以及边界层气候模式,提出未来在热力与动力非均匀的结合、湿地下垫面的数值模拟、城市复杂下垫面参数化以及气候模式的耦舍等方面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湿地快速频繁变化的特点并提高数据解释力度,为黄河三角洲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护提供必要参考,基于Landsat影像密集观测1986—2021年15个时期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湿地时空变化,定量分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湿地存在波动变化和阶段性特征,自然湿地减少1 579.07 km2,滩涂和草甸灌丛损失率均超过60%;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 210.67 km2。(2)农田、建设用地和人工湿地扩张与自然湿地萎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0.963、-0.976;2009年后因退耕还湿,开垦的影响减弱。(3)输沙量与自然湿地面积相关系数为0.614,在水文因素中起主导作用;1993年以前河口泥沙淤积效应强于海洋侵蚀作用,随后反转。(4)气温升高和干旱事件加剧了湿地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夏季城市居住建筑内人体热调节行为的节能效率,以在校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在人工气候室测试了不同温度调节下人体生理和心理测试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静风静坐、电风扇、扇扇子、湿毛巾擦拭四种热调节行为方式的热容忍温度,通过动态能耗模拟,计算了不同容忍温度所对应的空调节能潜力.研究发现:人体体温随室内空气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升幅不大;心率和血压值随空气温度升高并无显著性变化;四种热调节行为的容忍温度范围为:29.2~31.1℃,并对其进行了排序;夏季,热调节行为的容忍温度越高,则空调使用时长越短,节能率越大,四种热调节行为的节能率变化范围为:0~57.2%.  相似文献   

9.
利用NORDTEST实验方法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京为例)多孔调湿材料的湿缓冲值(Moisture Buffer Value)进行测定,同时,研究湿缓冲值对建筑能耗及室内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高湿度区间内材料的湿缓冲测定值较大,且不同材料的湿缓冲值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使用具有吸放湿特性的建筑内表面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10%以上,同时,室内环境湿度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台地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及观赏特点。【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文献,对该区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天门山山顶观赏植物资源共有282种,隶属于78科187属;优势科为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菊科(Aster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优势属为荚蒾属(Viburnum)、槭属(Acer)、堇菜属(Viola)和珍珠菜属(Lysimachia);以草本植物居多,其次为灌木和乔木,藤本植物较少;地理成分以中国特有种为主,其次为东亚分布种。观赏植物观赏特点以夏季观花植物为主;园林用途以花坛花境类居多。【结论】天门山山顶观赏植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园林用途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究城市户外空间小气候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人体热舒适性的相关性,厘清与人体热舒适性影响最相关的小气候因子,并分析其影响的主要原因和具体改造策略.选取南京高淳老街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冬夏两季的典型气象日对历史街区小气候因子进行实测研究,并通过软件rayman计算出人体热舒适性指标(生理等效温度)...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气候区具有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为了延长自然通风模式、减少空调使用、降低能耗,风扇调节在室内通风调节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因此,风扇对农村居住者主观热舒适性和感知空气质量的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研究自然运行住宅建筑在使用风扇状态(FC模式),和未使用风扇状态(NFC模式)的人体热适应规律,确定评估这种建筑居住者热感觉的最佳方法,选取亚热带气候代表城市中国三亚和北海进行了热舒适现场调查.使用SPSS软件学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利用ASHRAE 55标准与中国GB/T 50785中建立的适应性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表明:当TSV为1.9,体感温度为31.6℃,室外空气温度为32.68℃时,风扇的室内热环境调节作用受到了较大限制;两种模式下TSV和PMV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利用适应性模型(a PMV)计算得出NFC、FC模式下自适应系数λ分别为0.12和0.43,均与GB/T50785规定值有所差异;相较于GB/T 50785,通过ASHRAE 55适应性模型获得的的评估结果与问卷主观结果更加一致,因此ASHRAE 55适应性模型被认为更适用于评价亚热带气候区使用风扇的自然运行状态民居的室内热湿环境;通过对获取数据按温度段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室外温度下满意率为80%和90%的可接受温度范围上限.  相似文献   

13.
绿色屋顶被认为是改善建筑物热湿环境和室内热舒适性的技术。为研究轻型绿色(LEG)屋顶对重庆市夏季室内温度、湿度和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对两栋自然通风的6层住宅内相似房间、不同类型的屋顶(LEG和普通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屋顶建筑相比,夏季LEG屋顶室内温度较低。下午14:00,LEG屋顶的7月份室内月平均温度比室外低5.8℃,比普通屋顶室内月平均温度低4.9℃。7月24日,研究期间最炎热的晴天,LEG屋顶室内外温度明显不同,在中午时温差达到7.6℃,室内没有明显的温度分层。与普通屋顶相比,LEG屋顶的建筑内部湿度相对较高。PMV-PPD热舒适模型和热感投票(TSV)都表明,LEG屋顶可显著提高人体热舒适性。利用LEG屋顶可以实现更高的室内热舒适度和更低的室内热不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衡阳市公园绿地秋季彩叶树种的物候特征变化与分类,增加景观的时序之美,为植物群落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衡阳市3所主要公园绿地的25种秋季彩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秋季叶始变期、叶半变色期、叶全变色期、叶全落期进行了观测。【结果】(1)秋季彩叶树种叶始变期从10月上旬一直延续到11月上旬,叶半变色期从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叶全变色期从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叶全落期集中在11月中旬到12月底,彩叶持续时间在38~82 d之间;(2)秋季彩叶树种叶始变期、叶半变色期、叶全变色期、叶全落期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彩叶持续时间与叶变化期和叶落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根据彩叶树种叶始变期和彩叶持续时间,依据聚类分析法,将所调查的25种植物划分为4种类型。【结论】不同彩叶树种的秋季物候特征各不相同,划分在同一类型的植物物候期具有类似的物候特点,在植物配置时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南京大学的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利用银川国家气象基准站地面和探空观测数据,对银川市一年四季3种典型风速天气条件下城市规划前后大气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评估规划前后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银川市规划前冬季一般风和大风情景下不舒适程度强的区域明显大于小风情景,但小风情景下在西夏公园、宝湖公园和丽景湖公园3个区域周围寒冷程度明显强于其他区域;春季3种情景都在较为舒适以上,但一般风情景舒适度更高,小风、大风情景舒适度相对较差;夏季3种情景大部分区域都较为舒适,尤其一般风舒适度高的区域明显大于小风和大风;秋季一般风舒适度最好,其次是大风,小风相对较低。规划后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冬夏两季原为极不舒适的区域范围扩大,很不舒适的区域范围缩小;春秋两季原为最舒适的区域面积缩小,较为舒适的区域面积扩大。整体来看,银川市城市规划后热岛面积减小,小风区面积增大,舒适度变差,大气环境综合评估结果略差于规划前。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新的规划方案时要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增大城市风速;同时继续增加水体、绿地面积,进一步降低城市热岛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衡阳市城区2018—2021年间大气污染特征,评价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基于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18—2021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城区大气污染物特征。利用环境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大气污染物开展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呈现“V”字型趋势,11月至来年的2月污染最严重,6—7月空气质量最佳;从不同年份来看,大气颗粒物PM2.5浓度从2018年到2021年不断下降,SO2、NO2、PM10下降趋势不明显;2018—2021年间,衡阳市城区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34.42~40.17μg/m3,略高于二级标准浓度限值;PM10的年平均浓度为51.92~72.75μg/m3,只有2021年浓度高于限值标准。SO2和NO2的年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2018—2021年间,颗粒物PM2.5、PM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三维空间形态通过改变空气循环流动以及太阳辐射的传输平衡影响城市热环境。地表温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厘清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影响地表温度的机制对缓解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济南市2020年夏季Landsat8热红外影像数据和建筑矢量数据,通过3种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平均地表温度为33.97℃,而中高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58%;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尺度依赖性,选取4个基准尺度中,150 m空间尺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最佳分析尺度;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因子分别是空间拥挤度(SCD)、建筑物表面积(BSA)、平均高度(AV)、平均体积(AH),说明空间拥挤度较小、瘦高、三维空间上分布稀疏的建筑物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在高热湿工业建筑环境下男性与女性的人体耐热时长和人体耐热极限各生理指标值的差异性,采用高温高湿热环境舱模拟高热湿工业建筑环境,对不同性别受试群体进行生理指标实测,得出不同性别人体样本的耐热时长、口腔温度、心率和失水率等关键生理指标限值以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值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女性在高热湿工业建筑环境中的耐热、耐湿能力强于男性;当人体达到热耐受极限时,女性身体的热应激反应比男性强烈;在较短时间内,女性个体较男性个体有较好的热调节能力;女性在高热湿工业建筑环境中的失水率指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所能承受的WBGT值比男性高;实验人体样本在耐受极限时承受的WBGT值比ISO7243健康标准中的WBGT限值高6~8℃.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稻谷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对粮堆在不同初始湿基水分条件下静态储藏过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局部热平衡以及多孔介质热湿耦合理论,建立了仓储稻谷在静态储存条件下粮堆内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秋冬季和春夏季两个时间段内初始湿基水分为14%、16%、19%条件下中试圆筒粮仓(高度为6 m、直径为3 m)在静态储粮时热湿耦合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长时间储藏的粮堆,外界温度以及稻谷自身呼吸对粮堆的热湿传递影响具有累积作用,能对粮堆内部的热湿传递产生持续效应;而外界温度对粮堆温度的影响与粮堆的初始湿基水分又有着有很大关系,初始湿基水分为19%的粮堆在储藏期间温湿度均较高,该工况下稻谷活性相对较大,呼吸散热散湿量多,粮堆始终处于高温高湿的危险储粮状态。在初始湿基水分较高工况下储粮易造成稻谷霉变等变化,进而降低稻谷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叶面施加纳米氧化锌(ZnO NPs)对木槿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纳米氧化锌对园林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方法】以木槿实生幼苗为材料,叶面施加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ZnO NPs以及ZnSO4·7H2O溶液,比较不同处理下木槿的生长、生理指标和叶片锌含量的差异。【结果】(1)三种粒径的ZnO NPs在浓度为50 mg/L时对木槿生长生理特性的促进作用均强于ZnSO4,其中50 nm ZnO NPs处理下木槿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2)三种粒径的ZnO NPs浓度为100 mg/L时,均对木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且50 nm ZnO NPs抑制作用最显著。(3)叶片的锌含量随ZnO NPs浓度上升而增加,并且粒径越小上升幅度越大。(4)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得分排序,三种粒径的ZnO NPs对木槿生长生理特性促进作用以及叶片锌含量增加的综合能力排序为50 nm>30 nm>90 nm。【结论】叶面施加ZnO NPs对木槿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