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对城市生态化的及时评价既有利于生态城市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为生态城市发展提供管理机制和对策。根据苏州市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采用熵权确立客观权重,对苏州市2009—2011年城市生态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促使苏州城市生态化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量度硼工业生态化进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差距以及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以辽宁硼工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的总权重来看,硼资源保有储量、生态环境质量、初级产品比例、新技术研发能力和硼矿质量指标是影响硼工业生态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辽宁省目前硼工业生态化程度属于"中等"水平,正处在传统模式向生态化模式转变的中间阶段,也正是进行生态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其中资源系统和支持系统生态化水平较高,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处于中等水平,工业系统则亟需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开发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开发不仅是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未来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将趋于低碳化、生态化。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开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生态省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构建生态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系统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生态省建设成效进行评价与排序,利用最大序差系数对城市生态化发展情况进行归类分析,并利用通径系数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生态省建设水平呈现出缓慢波动式上升发展态势;生态资本化不足是河南生态省建设的短板;豫北地区属于全省建设的后发板块;濮阳、信阳属于波动发展,余下的16个城市属于跳跃式发展。产业结构是河南生态省建设成效演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环境规制则是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试图将生态规划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研究中.首先从区域背景和调研资料入手,运用德尔菲法筛选了对人居环境建设影响较大的限制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地图叠加法对陕北枣子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流域尺度下“生态优先”的生态安全格局和流域发展用地功能分区.分别从生态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就人居环境、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提出了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在搜集区内各部门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区域实际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评价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数值无量纲化、数据格式统一、坐标统一后,基于GIS平台进行因子的加权运算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结果表明,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生态环境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了符合区域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考虑其建设水平,更要重视其付出的成本。文章以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健康化、社会福祉化为产出指标,以生态文明建设所付出的人力、财力、资本为投入指标,运用DEA视窗分析模型对2009—2017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分析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收敛性,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效率的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绿化环境和水环境是住区景观环境中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良好的绿化与水体的结合创造了住区优良的景观生态环境。文章对居住区环境中如何利用绿色技术对绿化环境和水环境进行生态化建设进行探讨,以提高住区自我维护、自我更新的能力,创造与自然健康共存、高品质的住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生态城市,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校园文脉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景色优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生态环境,已成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高校校园园林景观总体规划概念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是在对场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承传校园文脉、交融学府情景”及“建设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为“八大功能分区及一山、六园、十二景”的空间布局结构,从而营造一个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的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园区的人性化设计——阳原工业园区详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原县工业园区的规划理念是"空间环境生态化,园区结构人性化".目标是力争创造一个舒适而优雅的创业环境;一个丰富多彩的工作环境;绿色生态环境和人性化空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现代化工业因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化理念下建造新农村住区的设计方案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村庄人居环境体系.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住区为例,提出了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优化设计模式,并以典型村庄——西安市户县东韩村为例进行了符合该优化设计模式的实践,对于农村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境是一种复合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离不开水。众多的小河、小溪、小塘、小泊类型的水境,是生态环境的必要组成。没有水境就根本谈不上生态环境、更谈不上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建筑层次考虑生态不如规划层次考虑生态。城市建设,水境规划不可少。建议:将水境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中,因地制宜,保留小水面,形成生态景观;明河亮水,强化水的特色;开发和强化滨水绿带;深化山水园林的意境,提高城市土地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分析原理,构建了包括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创新系统4个准则层及22个具体指标层的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2014年株洲市高新区4个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显示:田心高科园生态化水平最高,综合评价指数为55.07,董家塅高科园生态化水平最低,综合评价指数为23.31;各园区经济系统指数存在差异,其中董家塅高科园经济发展活力最弱;各园区环境系统指数差距较小,环境建设情况基本相同;各园区社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金山科技工业园社会建设情况最差;各园区在创新系统方面水平不一,董家塅高科园创新能力最弱,需要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房地产开发中大量水景住宅的产生,水环境的生态设计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水环境生态规划与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讨论了传统景观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水环境的生态设计中水资源的利用、建立生态链的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环境的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再生性及循环性,实施措施必须具备合理性和经济性,这是水景住宅实现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然而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十分复杂,各地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西部地区城市大多都处于急需大力建设和创建和谐城市的规划阶段,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保护生态未雨绸缪的关键。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城市的环境也从深层次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及相关行业标准要求,参照已有生态住宅小区评价指标成果,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银川市住宅小区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银川市生态住宅小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的生态住宅水平处于"良"等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共有320多万个村庄,做好村庄的规划和建设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结合具体规划实例,对有关村庄规划、设计、污水与垃圾处理、雨水资源化、绿色建材以及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在生态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层次综合指标评价法,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方面构建长株潭地区生态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云田村为例,对其2014年的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云田村生态建设综合得分为71.9,其中生态环境得分20.3,生态经济得分29.1,生态社会得分22.5,3个维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分布均衡,发展相对协调;2)村镇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改善成效显著,满足国家生态村相关标准要求;3)主导产业明晰,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4)基础设施齐全,但使用率低,乡村政务管理和文化建设方面水平较低,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城郊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对城区及其周边地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衍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明显,进而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本研究从郊区与城区物质、能量循环和生态功能联系着手,分析了城郊水土流失的特性和环境影响,根据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城郊水土流失强度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城郊生态整体观考虑,讨论了城区与郊区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城郊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带设想;并结合特殊的区位功能分区和生态功能链,对城郊各功能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生态优化设计。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多功能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沿淮地区平圩镇为例,从影响村庄布点规划的主要因素入手,对村庄未来发展类型进行判断[1],分析预测村庄的合理规模,科学布局村庄空间,研究确定重点建设村庄,提出沿淮地区村庄的主要建设方式,对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引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