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菲菲 《上海节能》2020,(4):270-274
从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电力发展形势入手,结合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上海电力发展愿景,考虑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科技、市场等发展变化,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围绕需求、供应、科技及服务四个方面开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上海电力发展影响的趋势判断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大会"上,"长三角公交一体化推进联盟"成立。"长三角公交一体化推进联盟"由长三角区域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的城市公交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以长三角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为主体。该项目是对《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和长三角氢能物流示范线项目的呼应。  相似文献   

3.
李东升 《中外能源》2011,16(1):43-47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亟待开发新的替代能源,而发展煤基醇醚燃料产业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发展醇醚燃料产业必须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特征,以经济一体化带动醇醚燃料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并通过醇醚燃料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促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更好发展。长三角地区能源资源十分匮乏,一次能源自给率很低,绝大部分能源依靠区外调入或进口。然而该地区支撑醇醚燃料产业发展的原料、技术、标准等已具有初步基础,且发展醇醚燃料产业有利于建设"绿色长三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醇醚燃料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优势互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配置,关键是不同群体间的协调和沟通。主要内容应是统一规划布局,鼓励区域内醇醚燃料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长期合作,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应用推广系统,同时建立跨省醇醚燃料推广示范区。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市场供应体系调控机制,尽快制定完善各省、市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制定支持醇醚燃料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促进区域市场联动。  相似文献   

4.
主要梳理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及上海电力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长三角电力发展的共性问题和上海电力发展的主要问题。立足上海实际,从长三角和上海两个层面提出了上海电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能源问题凸显而且严重影响了能源及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以中国能源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认清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机遇,确定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三个主要目标:建设清洁低碳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系统;构建现代能源治理体系,同时通过分析明确了三大体系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探究如何攻坚克难,推动能源转型和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信息技术新基建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能源系统进入了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低碳能源系统具备"以人需求为本"的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交织",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动态网状结构特性,是源、网、站、荷、储一体化构成多元化的"复杂巨系统工程".本文面向城镇和乡村的区域能源系统,从创新、协调、绿...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得到快速发展,提升能源安全可靠性、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的综合能源深度融合利用解决方案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IEC 61970的CIM模型,开展区域综合能源深度融合一体化模型研究,提出综合能源深度融合一体化e-CIM模型设计,并进行试点应用落地,为"风光储水电气"区域多种能源融通互济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低碳场景作为未来社区建设的九大场景之一,对于推动社区低碳化转型、城市绿色化发展、地区碳达峰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社区建设低碳场景的实施路径.并以温州南湖未来社区建设方案为例,分析预测了温州南湖未来社区在低碳场景和基准场景下天然气、汽油、电力等能源消费活动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2个场景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南湖社区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装配式建筑与装修一体化、多层级立体交通体系等低碳化方式,相较于基准场景,在低碳场景下社区碳排放减少了30%.  相似文献   

9.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江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推进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困难和挑战,江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以战略眼光超前布局,全面部署碳达峰行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建筑低碳发展、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在满足当前经济增长需要的同时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交通碳排放在城市排放中占比越来越高,发展低碳交通成为决定城市低碳发展成败的关键。本文立足北京,通过建立城市交通碳排放模型,从影响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各个因素出发,结合新时期北京总体发展要求,应用LEAP情景分析法,研究2035年低碳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其次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三是发挥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的支撑作用,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更多先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白泉 《中国能源》2021,(3):52-54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其次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三是发挥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的支撑作用,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更多先...  相似文献   

13.
阐述国际低碳城市发展背景,结合上海自身特点,分析上海低碳发展的现状、基础条件和意义,对上海低碳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设定、推进策略等进行了思考,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城市碳汇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具体探索方案;为上海重点领域推进低碳行动、能耗总量控制、碳排放权交易等进行一系列制度研究设计;并充分借鉴国际相关低碳实践区域的成功经验,发挥全市相关区县低碳实践区的主体作用,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交通为突破口的氢能产业化应用在全球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达到659座。东亚地区在营加氢站数量继续领跑全球,全球尤其是欧洲加氢站覆盖的区域进一步提升。我国已建成加氢站255座,累计建成加氢站数量、在营加氢站数量、新建成加氢站数量在全球首次实现三个“第一”,首批入选的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拥有加氢站数量占比超过50%。2021年,我国加氢技术路线应用丰富多元,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自主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在管理体系、商业运营、品质检测、清洁低碳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症施策,以推动我国加氢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在要求.南京低碳试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基础能力相对薄弱、降碳压力依然较大、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低碳发展理念亟待深化等问题.该文从强化低碳发展认识、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完善基础能力建设、强化低碳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夯实低碳建设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新军 《中外能源》2012,17(11):6-14
近年来,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推行低碳交通的战略举措,包括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平衡发展和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对环境污染小的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引导节能环保型运输方式的发展,抑制交通规模的过度膨胀,加大低碳技术开发力度,促进低碳燃料发展,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同时还制定了交通减排强制性目标。这些战略举措对我国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交通运输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实现交通能耗结构的优化,从而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推行低碳交通最根本的出路。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合理规划和确定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例,优化单一交通方式的内部结构。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导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发展。提高运输效率,适度控制交通规模过快膨胀。同时,积极发展生物低碳燃料,不断改善交通用能结构,努力加大新能源发电的比重,优化电源结构,以更好地发挥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电动汽车的低碳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低碳经济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涉及到电力、交通、建设、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有效利用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双碳”的愿景,钢铁企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能源体系的重要性,从源头强化能源的绿色转型。走深度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根本的解决在于低碳技术应用,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革命性技术创新研究正在加速,从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推进能源系统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炼化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炼化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炼化企业转型升级主要有六个方面的路径: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炼油新增产能;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先进技术应用;三是调整炼化产业结构,推动炼油厂减油增化;四是推进能源高效利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五是推动炼化集群发展,打造绿色创新园区;六是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升智能生产水平。结合中国海油发展战略及惠州炼化基地特点,提出六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建议:一是要基于中国海油战略,保障上游增储上产和海洋原油价值实现,走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道路;二是要利用惠州炼化基地比较成熟的炼油-芳烃-乙烯条件,有针对性地解决乙烯原料自供严重不足的问题,着力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三是从绿色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绿电绿氢利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方向持续推进绿色低碳石化园区建设;四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转型升级,有计划分步骤开展转型升级工作;五是以科技为引领,发展特色高端材料项目;六是充分利用在智能炼油厂建设上取得的领先优势,继续加强基础数据要素建设及各项智能场景的开创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支持。研究能源发展与转型规划、城市绿色与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应用是支撑区域落实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性研究工作。本文梳理了中国能源战略工作的部分重点内容与发展方向、气候变化风险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创新需求和热点问题,并简介本课题组从事的一些区域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提出在全新技术革命时代,能源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存在创新需求;规划方法学和模型工具的开发、大数据挖掘和应用、变革性技术的预见和评估、跨学科和领域的协同战略规划等都是今后能源软科学研究亟待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