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矩阵分析法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采用因素分解法研究了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的关系。研究认为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都促使其能源强度下降,但主要的动力还是来自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认为天然气是北京市1998年以来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建设、能源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广东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和“双碳”目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广东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底层逻辑逐步改变。充分理解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最优化资源配置并利用好“双碳”机遇促进中国能源和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数据整合并使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量化分析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发展阶段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改革开放至今的整个时间段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体现了不一致的统计关系方向,而20世纪90年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显著的格兰杰原因。[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不同发展阶段下能源与经济关系出现变化,工业化中期开始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需求导向特征。  相似文献   

3.
《节能》2021,(1):77-8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文中基于1978年~2019年广东经济和能源统计数据,分析了能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阶段性演变特征,能源-经济发展关系从最初能源供应相对滞后、能源供需趋紧阶段(1978年~1995年)进入到粗放型增长模式阶段(1996年~2005年),2006年至今处于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型阶段。在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省对能源消费刚性需求和能源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省应加速构建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为2060年前争取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深度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各国推动“低碳绿色”时代趋势下,我国为“双碳”目标付出了极大努力。河南省应跟随国家步伐,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占比、碳排放份额、总量和强度四个维度分析河南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特征,并深入分析河南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关系,进一步结合熵值法对碳排放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制造业将作为实现产业发展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突破口;河南第二产业中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将是重点领域;第三产业发展将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据此,应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发展清洁可再生电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本文梳理氢能与氨的全球产销量及应用领域相关数据,总结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绿氢合成氨产业的重要意义,从能源基础、关键技术、地域分布等方面,提炼我国已具备发展绿氢合成氨产业的基础条件,分析技术路线、存在问题、技术发展趋势、不同应用场景的竞争力及绿氢合成氨的经济性。研究了中国绿氢合成氨产业上位规划与发展趋势,针对体制保障与政策提出相关建议,为制定可再生能源绿氢合成氨产业的规划与政策提供支撑。研究表明:我国已具备发展绿氢合成氨产业的基础条件,应尽快制定详细的绿氢合成氨产业发展实施路线图。论文提出我国绿氢合成氨产业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当前—2025年)主要任务为完善政策规划,提升技术水平,先行示范为主,第二阶段(2025—2030年)主要任务为规模化推广,多领域支撑,多元化应用;第三阶段(2035—2050年)主要任务为推动产业格局重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晓微 《中国能源》2007,29(5):30-34
根据自然资源消费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结构多元化指数和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指数,本文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包括:(1)1953~1990年期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能源驱动,而且是能源和其他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我国能源、煤炭、石油消费强度变化趋势都呈现倒“U”字型规律;1958~1975年期间,能源消费的强度变化和GDP的产出呈现不对称性;(3)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4)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刘彤 《电力与能源》2022,(6):559-562
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形势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能源发展战略及“双碳”目标要求,电力行业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应对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电力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深入探究了当前人才发展形势,并结合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能源需求增速加快的拉动下,世界能源需求逐渐回升。从结构来看,全球能源消费中煤炭等化石能源所占比重持续降低,向低碳化转型趋势明显。从终端消费部门来看,主要经济体生产性能源消费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内波动,生活、交通、服务部门的能源消费增长则快于生产部门能源消费。从能源市场形势来看,国际上石油需求逐步回升,供给趋于平稳,市场趋向新的平衡。天然气消费增速回升,供给能力增强,市场相对宽松。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持续高速发展,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加速。  相似文献   

9.
简单介绍了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情况,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角度分析了"双碳"目标的效应逻辑,并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与经济发展状况,探讨了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煤炭消费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它造成的环境问题又阻碍了经济发展。在国家发展政策及北京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下,能源结构已有明显改善。本文分析了北京市总体煤炭消耗强度、各产业煤炭消费结构及煤炭消费影响因素,并与全国主要城市进行煤炭消费状况比较,全面剖析了北京市煤炭消费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赵烁 《中国能源》2023,(4):36-43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如何借助国家“新基建”政策的东风,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是我国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之一。目前,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信息化体系不健全、市场参与度低、区域能源安全风险大等。未来,我国需加大信息机制建设与信息技术开发力度,加强市场引导。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低碳发展更多的是对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要求。由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大,中国实现减排目标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实现低碳发展必须在产业政策上做出调整。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呈现经济增长趋缓、产业结构轻型化和低碳化、能源产业结构低碳化的趋势。促进低碳发展的产业政策目标是多元的,因此必须要在减排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安全等多个目标之间做出权衡。低碳发展的产业结构政策要严格限制钢铁、水泥、有色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控制高耗能产业规模,通过扩大其他产业规模逐步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培育和创造新的产业竞争力,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支持低碳应用市场发展,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着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电力生产排放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2%左右,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电力行业碳减排将直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将间接促进用能行业电力消费碳减排。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碳减排工作,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供给侧改革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在一定的增长水平。为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单位GDP能耗等3个方面对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对策,即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和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和世界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在回顾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表明政府扶植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需要技术、产业和市场协调发展的观点,并对具体的发展方向和步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在阐述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上海能源强度变化的特征及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作出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使能源强度下降的两大主要因素,但后者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第二产业能源强度下降是导致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在不断提高能源强度。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不仅扭转了煤炭消费快速增长的势头,明显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更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重点部门能效提升、清洁能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评估分析表明,我国制定的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和消费比重控制目标或可超额实现。但同时,近期由于电力需求高速增长、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清洁能源受到供应和价格瓶颈约束、节能提效潜力收窄等方面影响,煤炭消费从2017年开始出现反弹。为落实减少煤炭消费要求,应进一步强化重点部门煤控工作,强化新建用能项目节能环保标准要求,深入挖掘重点部门节煤潜力,完善需求侧管理、用能权交易等市场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热发电技术是现代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类型,我国地热发电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规模也不够丰富。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必须要通过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减少传统石油能源的消耗量,减少碳排放规模,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按时实现。在此背景下我国地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动力增强,需要结合现状实际,持续性对地热发电技术进行创新优化,来促进我国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整体能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先概述“双碳”目标背景,然后分析“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地热发电现状以及技术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必要性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政府已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在此政策环境下,我国农村居民的电能消费正在稳定快速增长,如何有效地保证农村地区的电力可持续供给,同时又不给我国已经形势严峻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增加压力,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挑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在预测我国电力需求和农村电力需求的增长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综合性、结果性指标。与经济发展特征的阶段性变化相适应,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降态势,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在不断提升、增长内容在不断优化。从未来看,随着我国全面步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但短期内一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协调的倾向所引发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