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8)
元代山水画家绘画创作追求抒发个人胸中逸气,以"聊以自娱"为目的,寄情于物,进行精神的写照。关注和欣赏元代的山水画,我们必须体会元代画家的心境和情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3)
隐逸文化在中国山水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的隐逸之美,笔者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人性思维是极富审美价值的。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识形态,在隐逸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画的隐逸情感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探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感与精神追求,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名家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呈现中国山水画的隐逸之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6)
从对元代绘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当时很多画家追求精神上的释放,利用山林物态表现内心世界,绘画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逸"的特征。文章以元代重要画家倪瓒的山水画为代表,探讨其中的逸格特点,以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绘画特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3)
元代画家因处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在整体上体现出了对"逸"的追求。倪瓒作为富有传奇色彩的元代画家,其将自身逸气融入画作,山水画尚逸。文章主要探讨倪瓒山水画中树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9)
寄情山水之间是中国历代文人山水画家非常突出的命题旨趣。赵孟頫的山水画继承了这个传统。联系赵孟頫的诗文,通过赏析赵孟頫山水画可以了解:无论是借人物还是借渔乐表达主题的山水画,都具有明显的隐逸倾向。除了身世背景和时代氛围,仕途坎坷是赵孟頫产生隐逸思想并借绘画抒发隐逸之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隐逸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产生,便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实质是隐逸传统,山水画与隐逸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审美和创作中隐逸的精神实质从未在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中消失,画家通过山水画艺术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以追求尚意的"象外之境"的艺术审美特征,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8)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性交流的增多,中国当代山水画吸收了世界各国的艺术观念,从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青年画家的绘画风格由原来的地域化渐渐转变为追求个性化的表现。文章希望通过讨论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多样化风格,以便为现代年轻山水画家的绘画创作与思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
宋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宋代和元代的山水画审美意趣有着本质的区别。元代注重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美,即"以书入画"的笔墨美感,而宋代更加注重的是真实而朴素的"求真"意趣。这体现在宋代山水画名作之中,表现于构图、笔墨之间。而在"求真"的背后,亦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4)
绘画向来以宋元并称,宋代是中国画的高峰期,在这方面既无愧于唐代,更可以傲视明清。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一般都藏得比较深远隐蔽。北宋时期山水画中的亭子位置处于画面的较远处。亭子画的很小,而且一般隐藏在树木间,若隐若现。从亭子的材质和画法的圆润来看,亭子可能大多为茅草亭,目前看到的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几乎都是四方亭。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在山水画中的较近处,周围树木稀少,亭子的造型明显扩大,亭子都是四角亭。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位置大多处于山水画的近处,比起北宋要容易找到亭子,亭子画的也越来越清晰,南宋山水画中的亭子大多是四方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1)
绘画艺术深邃而精湛,山水画意境深远,画家深入感知生活方能落笔有声。如何才能选取好的素材,从何处落笔才能体现更多的感情和思想,都是山水画创作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山水画创作,谈一谈绘画的博大精深之处。  相似文献   

11.
留白是中国山书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留白通过与构图、虚实等手法的结合应用,相辅相成,让画作的意境得到提升,实现画面与留白的完美统一,给观者带来心灵享受,提升艺术价值,是山水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4)
马远是个才华横溢的山水画家。其"一角半边"构图巧妙,擅长经营画面的虚实、留白,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营造各种耐人寻味的意境美,给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他的山水画弥漫着书卷气,洋溢着诗情画意和各种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上突破陈规,大胆革新,而且完成了其匠心独运的绘画艺术美术专著——《石涛画语录》,书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具有理论性和体系性,对当代绘画创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一系列艺术思想的影响深远。文章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切入点,立足于石涛对传统山水画独特的理解与驾驭的基础之上,分析其绘画革新意识和独具个性魅力的笔墨语言。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7)
山水画在中国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着我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意象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元素之一,它赋予了山水画更丰富、更特殊的内涵。该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个人见解,分析意象的内涵、中国山水画中的意象思维及其形成。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
宋元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主流,作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两座丰碑,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们一脉相承,在绘画风格上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呈现出迥异的风格面貌,尤其是南宋山水画的风格特征更明显。笔者对南宋、元代山水画的诸多差异进行比较,同时也对这两个时期山水画风格的相同点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4)
文章对"随类赋彩"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特点,以期为我国今后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3)
写生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迁想妙得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眼目所见,而是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表现自然,是搜妙创真、意中求趣,是把自然美转换为艺术美。因此,"真""意""趣"应该成为山水画写生研究与表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6)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瑰宝,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艺术精髓,"白"是中国画的技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画中的"白"留给人们更多无限遐想的空间,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对中国画"白"运用的最真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22)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促进了各民族融合,但也使文人士大夫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因此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山水画为元代文人构建了心灵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9)
《易》暗含奥妙,对于中国古时山水画创作意义深远。文章通过对五代北宋山水画的赏析,从象、太极、五行等方面,探讨了《易》对山水画意境美学创作的影响,希望对于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以及评鉴有创造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